正文

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

(2020-05-03 23:16:44) 下一個

早就想到這個題目,因為題目太大,一直沒敢動筆。但每當想到傳統文化對我們及我們子孫後代的巨大影響,忍不住還是要說幾句,權當是拋磚引玉,但也很可能是禍從口出,引來磚頭。

動筆之前,先百度了一下什麽是“中國傳統文化”,百度上是這麽說的。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曆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5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長期以來支配和影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生活。

這樣說對不對呢?我認為沒有什麽不對;好不好呢?那就要看你怎麽理解。

先說第一條——世代相傳。也可以解釋為傳統性或傳承性。實際上,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傳承性,哪個國家和民族都不例外。但是,傳統的就一定是好的嗎?隨著時間推移、人文和科技進步,有的傳統必然過時,就像美味的食物,放久了也會變質,危害健康。但是,中國人好像特別尊崇老祖宗的教導,動輒把“古人雲”當作“聖旨”,甚至“祖製不可違”。

中國人勤勞、勇敢,而且很聰明,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極強的“山寨”能力,但缺乏創新能力,其原因後麵會說到。以諾貝爾獎為例,該獎已有100多年的曆史,但在自然科學領域,本土國人的獲獎者隻有一人,就是屠呦呦。而這個獎,確切地講應該是“發現”,而不是“發明”。作為人口世界第一的泱泱大國,我們好像最能吹的就是古代的“四大發明”,但每當有人驕傲地用“四大發明”來證明中國人的聰明時,我常常汗顏。不是我們的祖先不夠好,而是現代的我們落後了。

再說第二條——民族特色。我覺得這是廢話,哪個民族的文化沒有自己的特色呢?關鍵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什麽特色!我想到一些,但不可能麵麵俱到,所以隻選擇幾條我認為對我們負麵影響比較大的。

  1. 非黑即白。中國人喜歡走極端,一分為二作為哲學用語,本意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都可分為互相對立又互相聯係的兩個方麵,這兩個方麵既統一又鬥爭,在一定條件下各自向其相反的方麵轉化。因此在看待人或事物時,應該既看到消極方麵,也要看到積極方麵。但很多國人把“一分為二”簡單化了,即簡單地把一件事或人分成“好事和壞事”、“好人和壞人”,好人從不做壞事/錯事,壞人從不做好事。從而引出了一句經典的語錄:“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但現實社會中會這麽簡單嗎?
  2. 找替罪羊。國人遇到挫折時總喜歡找個替罪羊,這是一種從小養成的習慣。舉例來說,小孩在學走路時,很容易出現磕磕碰碰的事。當一個小孩學步時不小心摔倒,這時長輩就會過來用力以腳跺地,口中還念念有詞:“都是你不好,把我的寶貝兒摔疼了。”對於中國的家長,這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但你是否想到,當你的孩子長大後,他會繼續為自己的錯誤找替罪羊。
  3. 說謊。說到這個問題,也和兒時受到的教育有關。中國人喜歡“哄”孩子,當孩子哭的時候,長輩心疼孩子,往往要把孩子“哄”到不哭。怎麽哄呢?各有各的高招,比如:“打針不疼”、“再哭,大灰狼要來了”、 . . . . . .等等 。總之,中國人有的是聰明才智,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編出一個“合適”的理由。看官有沒有想過,什麽是“哄”呢?實際上就是“騙”。結果,中國人從小在長輩的言傳身教下,不會認為說謊是一件可恥的事。中國古代官場有下級騙上級的傳統,而且上級明知下級在說假話,還是樂於接受,並用這假話去騙更上一級。結果,上一級的決策者得不到真實信息,導致決策失誤。兵法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不能知己,何以取勝?
  4. 排他性和自戀性。古時候中國人往往以泱泱大國自居,看不起外國人,把北方民族稱為“夷”,南方民族稱為“蠻”,抗拒外來文化。鴉片戰爭以後,國門被打開,結果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開始崇洋媚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洋媚外遭到批判。改革開放以後,“崇洋媚外”雖然還是貶義詞,但在行動上卻受到追捧,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5. 報喜不報憂。這也是從孩童時代就養成的習慣,因為隻有“報喜”才能得到長輩的歡心和獎勵。所以,這個習慣應該是在大人的鼓勵下養成的。
  6. 護犢子。護犢子是找替罪羊和說謊的大雜燴,這是我非常厭惡的一種習慣。記得小學時,發育晚,個子矮小,常受同齡或大孩子欺負,而且每次和其他孩子打架,不論什麽原因,回家後都要受到父親的訓斥,甚至挨打。有一次,一個同齡的孩子又欺負我,我隻好跑,沒想到他在追我的過程中自己摔了個嘴啃泥、滿臉花。他跑回家告訴他媽媽,他媽媽就帶著他找到我家,反告我欺負她兒子。我媽含著淚讓我給他道歉,我隻得照做,但內心的屈辱感讓我永遠也忘不了。事後,我媽對我說:“我知道是他欺負你,但是 . . . . . . 。”
  7. 窩裏橫。我不知道這個詞英語怎麽翻譯,但這確實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其形成離不開長輩的溺愛。這種孩子在家裏說一不二,但在外麵給人懦弱和呆傻愚笨的感覺。說到“溺愛”,個人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很多糟粕都和“溺愛”有關。中國的父母,尤其是母親,毫無原則地溺愛孩子,以為是對孩子好,實際上是害了孩子。舉個簡單的例子,我見過有的家長恨不得幫助孩子做所有的事,從穿衣、吃飯到準備書包和寫作業,總之把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想好和做到了。但你知道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嗎?孩子不需要動手和動腦,甚至連嘴都懶得動,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典型的“媽寶”,你怎麽能指望他有創新能力呢?
  8. 家醜不可外揚。為什麽要這樣?為了麵子!但要想維護自己的麵子,不說謊是很難的。不光自己要說謊,還要封他人之口,讓別人也不能說真話。俗話說,一句謊話要用一百句謊話來圓。長此以往,中國人為了可憐的麵子,把裏子都丟盡了。

第三條,曆史悠久。五千年了,能不悠久嗎?但悠久又有什麽用呢?美國建國才200多年,200年以上的建築就算“古建築”了,讓中國人笑掉大牙。但是,這並沒有阻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

第四條,博大精深。我不否認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別是“精深”,經常讓老外摸不著頭腦。

第五條,儒家、佛家、道家彼此共存共榮。這一條是我最讚賞的,它體現了人性的寬容。但是,經過幾十年階級鬥爭的洗禮,這種寬容還存在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