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衣衫襤褸的植物學家

植物學家寫的科普、時評、遊記、散文
個人資料
feit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論文的高引用率可能被扭曲

(2024-09-26 10:56:01) 下一個

引言

昨天,《科學Science》雜誌發表了一篇報道指出,中國在高引論文來源方麵的頂尖地位似乎受到研究人員引用同胞作品的影響。一項分析發現,在最受引用的論文中,10%被引用次數最多的論文中有62%的引用來自中國國內。其次是美國,國內引用率為24%。在另一項研究中,這些國家的排名也相似——作者表示,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這些國家有大量的研究人員。作者認為,認識到“中國在引用排名中的明顯上升被誇大了”這一點,最終有助於促進健康的國際合作,因為這可以“緩解西方對輸掉科學競爭的存在性恐懼。”

illustration of two arrows forming a circle

具體報道

中國科學家經常引用本國的研究成果。

分析人士稱,這可能在扭曲全球研究排名。國家的龐大規模,以及可能存在的可疑引用做法,可能正在誇大引用數量。

 

近年來,中國在科學影響力的一個關鍵指標——研究人員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及其被其他科學家廣泛引用的次數上,已成為世界領先者。

 

然而,兩項分析指出,可能有一個因素在推動這些引用量的增加:來自中國國內學者的引用數量異常之高。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超過一半對中國高被引論文中前10%的引用來自同一國家的學者。另一項研究發現了類似的趨勢,並表明中國的全球研究排名比最初看起來要低。

 

引用分析師們早已知道,某個國家的科學家往往更頻繁地引用本國的論文。然而,最近的兩項分析——它們未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發表——顯示,中國在本國偏好方麵尤為突出。

 

其中一項分析由日本國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NISTEP)在8月發布,分析了Clarivate的Web of Science數據庫中記錄的超過10億次引用。分析師們確定了2020-2022年間由25個國家的作者發表的前10%被高度引用的論文,然後根據引用論文作者的所屬國家,將這些論文的引用分配給相應的國家。(當被引用的論文和引用的論文有來自多個國家的作者時,他們分配了分數值。)

 

總體而言,分析發現,62%的中國前10%高被引論文的引用來自中國國內。美國的國內引用率以24%位居第二。其他發達國家的同國內引用率從意大利的13%到加拿大的6%不等。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引用上的國內偏好有多種原因。一種原因是中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產出“越來越多的高質量研究”,廣島大學高等教育學者黃福濤表示。此外,他提到,許多中國機構采用了“聚焦於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發表”的戰略,這類期刊更容易受到科學家的關注。複旦大學科學政策專家李唐表示,隨著中國研究人員數量的“快速增長”,他們對中國各地的研究工作更加了解。她還提到,中國文化中的“關係”或互相支持也是一個因素。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中國內部引用率的提高。”李唐說。

 

一些更為隱晦的做法也可能在其中起作用。例如,在一種被稱為“引用堆疊”的策略中,科學家們可能會引用與他們的論文關係不大的工作,以增加同事和機構的引用次數。引用堆疊的作者希望同事們能夠回報這種做法,從而受益於增加的機構聲譽。

 

NISTEP的分析包括在其年度報告《2024年日本科學技術指標》中,並未嚐試區分隨意引用和更為正當的引用。該分析還發現,美國和歐洲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引用中國的論文。NISTEP的文獻計量分析師村上明義(Murakami Akiyoshi)表示,這表明中國正在進行“具有高度影響力的研究”。但他補充道:“考慮國際比較和排名時,中國國內自引比例高這一點值得注意。”

 

在第二項分析中,慕尼黑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的克勞迪婭·斯坦文德(Claudia Steinwender)及其兩位同事采用了一種新方法來量化中國的國內引用偏好如何影響其全球排名。研究人員首先使用基於期刊被引用次數的Clarivate影響因子,確定了包含20個廣泛科學領域中前10%的學術出版物的461種期刊。他們隨後檢索了這些期刊2000年至2021年間發表的文章,確定了超過2億對被引用-引用的論文。

 

研究人員在今年5月由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發布的一篇工作論文中報告稱,中國的論文中有57%的引用來自中國國內,這是研究中最高的比例。美國的國內引用率則為37%,排在第二。

 

斯坦文德表示,這些數字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大的國家自然會有較高比例的國內引用,因為有很多潛在的引用研究人員。”

 

由三位經濟學家組成的團隊指出,國內偏好也是國際貿易的一個特征:各國優先消費本國生產的商品,較大的國家受到的影響更大。經濟學家們已經開發出分析技術來解釋這種規模偏差,斯坦文德和她的同事們借鑒了其中一種方法,試圖理解中國的規模(以總出版物和總引用次數衡量)如何影響其引用模式。他們發現,中國的國內偏好在主要國家中最高,這表明中國的國內引用“超過了我們根據其規模所預期的水平。”在研究人員糾正了這種國內偏好後,2000年至2021年間,中國在頂級期刊中的總引用次數排名從第二降至第四,位於美國、英國和德國之後。

 

斯坦文德和她的同事在報告中寫道,這項工作表明“中國在引用排名中的明顯上升被誇大了。”他們還指出,與中國競爭的國家的政策製定者可以從對其科學實力的更現實評估中受益。“緩解西方對輸掉與中國的科學競爭的存在性恐懼可能有助於促進國際合作,”他們寫道。

 

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政策學者卡羅琳·瓦格納(Caroline Wagner)表示,斯坦文德的“去偏差”技術隻是研究人員用來更準確地識別重要論文和比較各國科學影響力的幾種方法之一。她指出,引用次數還受到欺詐、剽竊和低質量開放獲取期刊的影響,並且“確實扭曲了我們幾十年來用於評估[研究]產出和影響的衡量標準。”她補充道,這些信息不僅僅是為了爭取聲譽。它還可能影響職業發展、吸引合作夥伴和學生的能力,以及國家的資助優先級。她說,“準確評估引用是當前該領域麵臨的挑戰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研究人員的論文繼續吸引更多引用。上周,新華社報道稱,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數據,過去十年間,這些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達到16.2次,高於全球平均的15.76次。

 

致謝 原文載 “China’s scientists often cite work from their own nation. Is that skewing global research rankings?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china-s-scientists-often-cite-work-their-own-nation-skewing-global-research-rankings?utm_source=Live+Audience&utm_campaign=04c3296f66-nature-briefing-daily-2024092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b27a691814-04c3296f66-5055560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老歌好聽 回複 悄悄話 中國研究人員無法用穀歌,隻能引用百度查到的國內論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