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很美,但不屬於我
筆者在德國留學5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到美國。兩天前,兒子突然對我說:“I have just realized that we came to the US 20 years ago, in May of 2002.”是的,時光飛逝,從德國來美國後,轉眼已經20年了。
來美之後,就打算寫一篇題目為“德國很美,但不屬於我”的文章,但一直未能動筆。必須承認,德國和歐洲許多國家都非常美麗。同時,總是慶幸自己和家人能夠來到美國。華人留學生去歐洲的原因和經曆多種多樣,但來到美國的原因幾乎沒什麽區別:更包容的社會心態、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寬鬆的移民政策。
在545歲的美因茨Mainz大學留學時與植物分類研究所的同事合影(坐著差不多有筆者高的那位是筆者導師,C4教授Joachim Kadereit)
來聽聽5位從德國移民美國、1位從中國移民德國和12位從中國或日本移民美國的
朋友怎麽說。這些話題,由‘聖村的故事’群的一個名叫“中國遊客大鬧巴黎”的視頻引起,該視頻述說國內遊客在巴黎的一些不文明習慣。這些非常有趣的討論涉及歐洲、德國、中國與美國在種族歧視、移民政策和發展機會方麵的比較。
歐洲、德國、美國、中國的比較
曉波:
我去過很多次歐洲,巴黎去了二次,從中國人剛開門旅遊到疫情前,從北邊挪威到南部西西裏,我們都去過。我自己沒有見到這些,倒是在歐洲經曆歐洲人的不文明與搶劫。可以看我寫挪威人怎麽歧視亞洲人的(www.haiwai.com/blog/p/462407),他們認為racial profile是工作有效性的保障,隻是當事人心裏會不舒服。這種事情我們在德國的火車上也經曆過,他們不查德國人的證件,專查亞裔,太太則與他們力爭;我則向德國人解釋,這在美國是不被允許的。德國人好玩的地方是,有理時說英文,無理時說德語。我們現正在準備再次去歐洲,看看這視頻還是蠻好玩。
gongga shan:
有趣的故事。華人/亞洲人在世界各地中的地位,還是在美帝最高。
美因河在此匯入萊茵河,也許這是Mainz這座城市的由來(“Z”為26個字母之尾)
Tony:
所以啊,中國人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要知道外族很可能會根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判斷整個民族!
不愛吃魚:
心底最深處的歧視到處都有,美國的製度保障了至少表麵上遮蓋一下。不覺得被歧視也隻是自我假想。
gongga shan:
歐洲人確實有些歧視亞洲人,沒有大多數美國人的開放心理。西歐好一些,東歐原來的社會主義“兄弟國家”更歧視亞洲人(他們也最看不起華人)。所以,我們在德國呆了5年後,一到美國聖路易斯,就感覺 woa,almost heaven(幾乎是天堂!)。這句話在我心中很多年,也計劃用在我的自傳中。
mfxin:
謝謝你的信息,更珍惜美國這塊土地了。
不愛吃魚
他們看我們,就像某些華人看越南人一樣,蠻夷小國,我乃天朝正統。
Qingping:
說來說去,美國歧視其實沒那麽糟糕。我的剛果非裔朋友跟我講,她自己感覺美國這裏即便大家說再不好,也比很多的地方好。
曉波:
歐洲華人的生活品質與美國華人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主要是到美國來本身就不容易。美國是很多歐洲留學生的終點站,這位植物學家到了美國就把兒子培養到哈佛,自己也做研究員,穿得衣衫襤褸隻是假象。
我在美國也帶不少中餐館裏長大的孩子,他們裏麵的好幾位去讀MIT和聖路易斯的華大(Washington University),這是那些在西班牙的溫州裔雜貨店老板的後代不可想像的未來。我與他們都聊過,他們後代的絕大多數都是跟隨父母打工,好多人連大學都不讀。
楊華:
@曉波?你說的好真實。
Meng:
@曉波?我可以作證,群主在美因茨Mainz 是我們的華人領袖,衣冠楚楚。
gongga shan:
@Meng?其實一直都是衣衫襤褸。“華人領袖”,隻是為大家服務而已。
Hope Bai:
本來美國就是移民國家,都是外來種族,除印地安土著外。大熔爐!不過是早遲踏上這片自由土地。不同時期的移民對美國社會都做了重大貢獻!但是早期移民的確為美國建國做了偉大貢獻,製定了立國的憲法。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Lincoln's later speech said "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be perished from earth"。幾世紀來,美國人珍視先賢立下的憲法關於人權基本觀念。不同民族在大熔爐中還算和睦相處。我30踏多年前,來到這一自由國度,雖然那時很窮,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確經過多年努力奮鬥,算是圓了美國夢!但是現在,社會已經極度分裂 ,對亞裔的歧視引起的暴力攻擊,越來越嚴重!我們不要以為美國社會表麵比歐洲好,西歐人對亞裔特別是華人的歧視,可能還沒有到嚴重暴力攻擊的程度。亞裔,特別是華人,應該團結去爭取真正的平等!
gongga shan:
奧巴馬當選總統時,我跟我們植物園老主任Peter Raven聊天,他說,你想象一下,在德國的土耳其人當選德國總理的可能性有多大?德美兩國、美歐在種族平等方麵差異確實不小。歐洲國家裏,英國是這方麵最好的。美英幾乎沒差異。
Jason於1999年在美因茨華人春節聯歡晚會上給大家講故事
TT:
有幸在德國生活幾年,在對移民的包容與機會方麵有同樣的感受,所以及時離開了德國。
不愛吃魚:
英國還是相對保守的。我在倫敦周圍的一個小城市出差,晚上去當地飯館吃飯,明顯感覺到人們有點不適應看見我。diversity 很重要。在美帝的飯館裏吃飯就融洽多了。
Qingping:
到底美國這裏是個melting pot(熔爐)!
不愛吃魚:
是滴。我知道很多在德國的華人朋友最終選擇落戶美國了。歐洲還是人種不夠雜。
Caren:
@gongga shan?歐洲包括德國以前都不是移民國家,所以他們認為外國留學生都應該學業結束後返回其母國。我記得當年留德期間,每次應邀到德國人家裏做客時,他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裏來?什麽時候回去?”而在美國,除了印地安人外,大家都是移民,所以看到移民長住是常事,不足為奇。我來美國後,從來沒有人問我何時回母國。但在Covid-19 pandemic期間,前總統川普抗疫不力,反而甩鍋給我們華裔,煽動仇恨亞裔,對亞裔的殺傷力極大。
不愛吃魚:
以前認識一位瑞典的帥哥,金發碧眼,在實驗室裏整天被美國妹子圍觀。開會時眾星捧月地被圍在中間。那種沒有混過的長相在美國太罕見了。
Michelle:
我見過從冰島來的小夥子姑娘們,那簡直就像是晶瑩剔透的小兒人啊。
Qingping:
冰島的人漂亮還極熱心。
不愛吃魚:
@Caren?我也被美國人問過啥時候回去?為啥要留在我們美國?我直接回答這裏風景好啊,我愛蒙大拿(Montana)。 我都覺得自己好機智。
TT:
為啥要留?可否回答“與你一樣”?
gongga shan:
在美國可以搖杆很硬地這樣回答。
TT:
好!我還沒被問過。
Caren:
我是80年代在西德留學的。那時中國留學生極少,如同大熊貓一般稀有。我第一次在德國坐火車,搞不清楚地方快車和歐洲城市快車的區別,上錯了車。坐在我對麵的一位德國男士,得知我是中國留學生,第一次乘火車外出,買了普通快車的票,卻登上了特快車。他彬彬有禮的和列車員解釋原由,把我送到下一站的站台上,交待我等後麵一班的普通快車。我至今很感激這位好心人。
TT:
德國人接受教育好,絕大多數是彬彬有禮的。
Caren:
@TT?是。像川普那樣說粗話的人很少。也許和我們打交道的德國人水平比較高。
TT:
是的,就看到那幾年德國人不待見他們這暴發戶老鄉(川普)。
gongga shan:
我是非常感激自己在德國的機會和經曆,認識了很多友好的德國人。但我感到非常幸運,來到了美國。
TT:
同感。
5歲去德國,9歲來美,29歲時Jason聯合創辦的公司APLD在紐約上市。美國給了他機會!
Caren:
@gongga shan?確實,美國的機會比較多些。記得我在美因茨(Mainz)遇到一位來自美國的華人博士後。他說:“海外留學生,若沒有在美國留學過,不能算留學生。” 受他這番話的刺激,我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後,便來了美國做博士後。
TT:
嗯。在德國的第三年(2000),我從德國慕尼黑輾轉來美國新奧爾良開會,是第一次來美國。來之前想著,應該給老婆孩子買點兒小禮物帶回去。來看了一周之後,感覺應該是家人一起來美國生活,而不是帶禮物的小事。於是,當時買禮物的錢省下了後,舉家來到美國了。
gongga shan:
這有意思。
Ostar:
我科大讀研究生,六4之後校園上演勝利大逃亡,當然最想去美國,我也如此;陰差陽錯上錯車來到德國,從零開始學德語的最初幾年總以為還要去美國的,結果30年過去了隻去美國旅遊一次,德語說、寫問題不大之後便井底之蛙般喜歡德國,住美因茨。
gongga shan:
@Ostar?謝謝分享。群裏有好幾位你科大校友。德國確實是個美麗的國家。
TT:
@Ostar?其實,留在德國,生活很好啊。當時,好多人離開,也是因為看不到能留下的希望。
gongga shan:
@TT?對,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Ostar:
很多在德國留學去了美國,反之寥寥無幾。
林海:
中國沒有種族問題。我認為是因為種族非常單一。中國人的種族意識其實很強。
曉波:
@林海?也有,漢人歧視新J的白人。
gongga shan:
在國內土生的白人(比如新J人)地位低。
mio:
從學伴事件看到的是反向歧視。。。
林海:
歐洲如果和美國一樣種族混雜,種族衝突可能比美國還要嚴重多了。
gongga shan:
漢人歧視漢人,城市人歧視農村人,大城市人歧視小城市人,沿海人歧視內地人,富人歧視窮人,有權有勢人歧視老百姓。。。這幾年網上充斥著的國人對非洲黑人的歧視,在美國簡直就是重罪。
不愛吃魚:
還加一條,官大歧視官小的,官大一級壓死人。
Wei:
@gongga shan?沒有比天朝歧視更嚴重的地方。再說,天朝的歧視都是明目張膽,毫無顧忌。
Xiangqin:
我離開中國二十多年了,在日本生活五年,在美國生活快二十年了,總覺得在中國受到的歧視比在國外受到的歧視隻多不少。記得在北京工作時,一個辦公室的北京人每天都提醒我“你們外地人。。。”。身為中國人,不知戶口製度算不算一種對外地人的歧視?
-----------
結束語
以上討論未必全麵,但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這個世界越來越友好、越來越包容!
類似的話題,參看聖村好友、大作家雅美之途的大作:“從歐洲看美國,越看越喜歡”(https://mp.weixin.qq.com/s/2tcGc2arvK-h18tPuEt3dA)。
致謝 謝謝群友們參與討論!
----------
作者簡介:植物學家、進化生物學家,業餘寫些遊記、散文、科普和時評。四川雅安市石棉縣人,蘭州大學學士,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碩士,德國美因茨(Mainz)大學博士,密蘇裏植物園資深研究員
這讓美國人較少關注周圍,不管閑事,難以形成那種老的社區的形態,這就給外來移民更寬鬆的生存環境。如果到了聖路易斯都感到是天堂,不妨來加州看看,尤其是北加州,完全會是不同的感覺。加州的人文環境與美國任何其他州都不同,很多外州人第一次來加州的感覺是到了外國。
加州是全世界的移民天堂,尤其是對華人,沒有之一。在加州,即使是白人,很多也是第一代加州移民,因為高收入而從其他州過來的,而一般來講,一旦過來就不再離開。更何況白人群體在加州已經屬於少數族裔,隻不過是最大而已。
加州瘋狂的利用距離中國近的因素,不論州長還是舊金山市長都突出過與中國的聯係,因此中國的經濟對加州的影響是明顯的,對華人的地位也就產生影響。
嗬嗬,美國在狂走下坡路。以後的人就去加拿大吧,福利社會混混。
我離開中國二十多年了,在日本生活五年,在美國生活快二十年了,總覺得在中國受到的歧視比在國外受到的歧視隻多不少。記得在北京工作時,一個辦公室的北京人每天都提醒我“你們外地人。。。”。身為中國人,不知戶口製度算不算一種對外地人的歧視?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