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由於有恐龍滅絕的慘痛曆史,美國宇航局剛剛發射了一艘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飛船,是為了撞擊一顆小行星。這是保護地球免受殺手小行星襲擊的第一次試驗。
01. 恐龍大滅絕的原因
筆者曾經三次跟家人去墨西哥的尤卡坦(Yucatán)半島度假。著名的墨西哥度假勝地坎昆(Cancún)就在尤卡坦,而科蘇梅爾(Cozumel)就是尤卡坦東麵的一個小島,與坎昆隔海相望。尤卡坦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細膩的沙灘、瑪雅遺址和瑪雅文化、野生的尤卡坦火雞(Meleagris ocellata;是同分布於北美、感恩節家宴必備的火雞同屬中的兩個種之一),還有那裏的希克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
正是這個希克隕石坑,跟恐龍大滅絕有密切的關係,盡管恐龍滅絕的原因可能還包括氣候變化、疾病、植物群落變化和地質事件(如火山爆發)等。
對希克隕石坑的最新研究結果,曾是《科學》雜誌官網選出的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科學家通過分析這個193公裏寬隕石坑的岩層,終於使大家了解到,66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24小時內的細節——撞擊導致了野火,引發了海嘯,並向大氣中噴射了大量硫,太陽被遮蔽,全球降溫,從而最終直接導致全球76%的物種(包括大型恐龍)的滅絕。
必須補充一點,並非所有恐龍都絕滅了,因為現代鳥類就是恐龍的後裔!雖然還有爭議,目前在生物學界的普遍共識是,鳥類是一群起源於中生代的手盜龍獸腳亞目恐龍(maniraptoran theropod dinosaurs)。鳥類和恐龍之間的密切關係,最早是在十九世紀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發現原始鳥類——始祖鳥(Archaeopteryx;德語Urvogel)之後提出的。熟悉德語的朋友知道,德語中“ur-”是“原始的”意思,而“Vogel”就是“鳥”。
記得我們中學時的生物課告訴我們,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鴨嘴獸是哺乳類的祖先。這些說法其實都不正確。隻能說,始祖鳥和鴨嘴獸分別具有原始鳥類和哺乳類的一些特征。這是題外話。
02. 小行星撞擊地球
小行星和小行星碎片無時無刻不在撞擊地球,但大多數會在大氣中解體或以隕石的形式無害地墜落到地麵。美國宇航局已經確定了超過27,000 顆小行星,它們的軌跡使它們接近地球。令人擔憂的是,一些新的小行星可能會出現,可能會直接衝向地球——當它撞擊地球時,它會大到足以造成嚴重後果,就像撞擊希克隕石坑的那顆引起恐龍大滅絕的小行星一樣。如果再有類似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那對地球上大多數生命都可能造成的毀滅性的打擊。
太空科學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來對抗來襲的小行星,他們想到了三種辦法:(1)用核武器炸毀小行星;(2)通過發射航天器與小行星一起飛行以利用引力牽引它、並改變它的軌跡;(3)發射飛船撞擊小行星。第三種辦法是迄今實施過或正在實施的唯一辦法。
03. 拯救地球計劃
11 月 23 日,美國宇航局就從加利福尼亞發射一個名叫“達特(DART)”的飛船。它的目標是一對共同穿越太空的小行星。這對小行星像雙胞胎,它們一起繞太陽公轉,同時每個都繞另一個運行。這兩個小行星名字分別叫“小雙Dimorphos”和“大雙Didymos”。小雙寬約 160 米,大雙比小雙大近 5 倍。
宇航局發射的達特將要撞擊的小行星是小雙。這兩個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但是科學家想看看他們用飛船撞擊小行星的方法,是否可以改變小行星的軌跡。如果成功,以後遇到類似的小行星向地球飛來,就可以用飛船撞擊它,以保護地球。
明年9月底或10月初,當飛船達特飛行大約10個月以後,兩顆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1100 萬公裏,飛船將以每秒6.6公裏的速度一頭紮進小行星小雙。撞擊應該縮小小雙的軌道,使其繞大雙一周的時間至少比以前快 73 秒。天文學家將在地球上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小行星軌道的變化——當小雙在大雙的前後經過時,大雙的亮度將隨之變化。那麽根據望遠鏡中觀察到的大雙的亮度變化的時間,就可以推算出小雙繞大雙運轉的軌道和速度的變化。
根據飛船撞擊小行星的角度,它可能會揚起一小團灰塵和碎石。撞擊可能會在小雙表麵留下一個大約 10 米寬的隕石坑。與此同時,飛船殘骸的碎片可能會散落在小行星表麵,但飛船究竟將如何分解還有待觀察。
04. 飛船撞擊小行星的結果
研究人員將有機會得到答案,因為幾分鍾後,由意大利航天局資助的一個被稱為“利西亞立方LiciaCube”的小型探測器將飛過撞擊點的上方進行拍攝。利西亞立方搭乘在飛船達特上,將在撞擊前10天從達特中釋放出來,並飛到距離小雙55 公裏的範圍內。當利西亞立方呼嘯而過時,它攜帶的相機應該會發現塵埃雲,如果撞擊產生了,可能還有由此產生的隕石坑。
2026年,歐洲航天局的航天器將訪問小行星小雙,以拍攝撞擊地點的更詳細的照片。
飛船達特收集的數據,應該有助於科學家了解,這樣的撞擊如何影響小行星的軌跡,科學家可以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建模研究。但達特隻是一項涉及一種太空岩石的測試。科學家們希望今後試驗以更快的速度撞擊小行星,或者用多個撞擊器撞擊小行星,以便有效改變其運行軌跡。還需要做更多這樣的試驗。
許多其他航天器在生命的盡頭,都會被天文學家改變軌跡、撞入天空中的星星,但飛船達特有望成為第一個以拯救地球的名義撞擊行星體的航天器。
如果這項計劃成功,我們就不用擔心類似於恐龍大滅絕那樣的事件在地球上再次發生,畢竟那樣的撞擊很可能會導致地球上大部分物種、甚至包括人類的滅亡。
------
本文後部分內容基於《Nature》文章600:17-18 (2021)。
-----
作者簡介:植物學家,業餘寫寫科普、時評、遊記、散文。四川雅安市石棉縣人,蘭州大學學士,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碩士,德國美因茨(Mainz)大學博士,美國密蘇裏植物園研究員。微信:gonggashan1,email:gonggashan@gmail.com
@張旭-綿陽?@半個川娃娃?不對 溫室效應不是這樣的。我放一張圖,你們就明白了
gongga shan:
[Photo]
gongga shan:
小行星撞擊地球後的塵埃能遮天蔽日,導致氣溫下降,加上有毒氣體,使得大部分恐龍滅絕。在溫室效應中,太陽光能穿過溫室氣體啊
gongga shan:
雖然溫室氣體也減少一小部分陽光到地球上
zhang xu:
@張麗兵_石棉?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二氧化碳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反射的太陽光小於了射入的陽光,溫度就會降低?
gongga shan:
@張旭-綿陽?不會。溫室氣體的總的效果是讓地球升溫,就像一個封閉的玻璃房
gongga shan:
完全沒有科學根據
zhang xu:
至於恐龍滅絕科普一下,爬行動物孵化,孵出的幼體性別受溫度影響。恐龍滅絕可能是長期低溫,導致付出的都是同一性別,所以斷子絕孫了。
zhang xu:
@張麗兵_石棉?依據就是大量的二氧化碳分子會將陽光反射出去,進入不了地球
gongga shan:
有些生物的性別受營養、氣溫等外部因素影響,但絕大多數隻受性染色體影響。恐龍應該是主要被冷死了,餓死了(植物沒陽光了而枯萎)
gongga shan:
隻反射很少一部分
zhang xu:
為什麽那些塵埃會導致溫度下降,二氧化碳會讓它升高?
gongga shan:
塵埃是比二氧化碳分子大得多的東西啊
gongga shan:
上萬倍?
zhang xu:
當濃度達到足夠大的時候呢?
gongga shan:
還是沒有大家夥厲害
gongga shan:
想想大的火山爆發的地方都看不見太陽。二氧化碳再多,也不至於看不見太陽啊
gongga shan:
除非人工把二氧化碳固化,做一層很厚的固體遮擋物
gongga shan:
可能都不行。幹冰(固化二氧化碳)也是透明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