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三位學者,Robert S. Erikson, Karl Sigman和Linan Yao,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有一篇題目叫作“Electoral College bias and the 2020 presidential election”的論文。
他們在論文中指出,1980年開始,在2016年之前的九次總統選舉中,美國的總統選舉團製度(Electoral College)幾乎沒有出現過任何偏差,盡管總得票數多的候選人未必當選。考慮到各州兩黨組成的情況不同,如果總得票數非常接近,總得票數(popular votes)獲勝者有時可能會輸掉大選,但總統選舉團製度並沒有係統地(systematically)偏袒一方(如果沒有在佛羅裏達州投票意向的計數錯誤,臭名昭著的2000布什當選,就不會發生。)而2016年的大選,希拉裏得票率為51.10%,而川普為48.9%。川普得票率低於49%卻輕而易舉地當選總統。
從統計上講,每個州的州總統選舉的行為類似於1階自回歸模型(autoregressivemodel of order 1)。他們提出了這個數學模型:
Dem(t)=α+βDem(t−4)+u.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他們的這些符號的意義。其中,the α termis a separate constant for each election year from 1980 to 2016 (“yeareffects”). The parameter β is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 forthe lagged vote at time t − 4 and is very close to 1 in ourestimates: 0.98. The u term is random and has a normal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with mean zero; it is the prediction error: the shockfrom new sources of the vote in year t with an estimated SD(σ) of 3.5%. Armed with the equation above asthe data-generating function over all states (including DC), we can simulate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possible Electoral College outcomes in 2020 asyear t by simulating 51 independent copies of u,1 for each state.
這個數學模型很好地解釋了以前10屆大選中的9屆。從2012年至2016年,支持民主黨的選民的增加更多地出現在兩個最大的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而這種變化並沒有改變這兩個州的選舉勝者:加利福尼亞州本來就是民主黨的票倉,而德克薩斯州依然是共和黨的票倉。同時,在三個關鍵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支持共和黨的選民的增加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使特朗普得以在這三個州勉強獲勝。如果這五個州的投票完全符合前麵的數學模型所預測的,川普2016年贏不了。
那麽,2020年的大選,2016年的曆史是否會重演?如果川普輸了總得票數(得票率低於49%),他還有可能贏得選舉團多數?
這篇PNAS論文的模擬結果是,2020年大選偏差將再次垂青川普,雖然低於2016年時的偏差。如果民主黨拜登的得票率為51.10%(跟2016年希拉裏一樣),拜登贏得大選的概率為46.14%。在這種情況下,拜登幾乎有50%的概率會贏得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選舉團票,但也有幾乎50%的概率會輸掉明尼蘇達州、新罕布什爾州和內華達州。
如果拜登和川普平分今年的所有選票(各得50%),川普獲勝的概率為88%。
如果拜登今年的總得票率為51.10%(跟2016年希拉裏一樣),川普獲勝的概率為54%。
如果拜登今年的總得票率為52%(對川普的48%),川普獲勝的概率大約為25%。
但是如果拜登今年的總得票率為53%(對川普的47%),川普獲勝的概率大約為5%。
目前為止,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今年會比川普多贏得8到12%的總得選票。如果這些民調正確,拜登獲勝的幾率幾乎是100%。
大約有1.26%的小概率,川普和拜登獲得接近的總得票率,選舉團票為平局;這種情況下,將由眾議院表決,誰當美國下一屆總統。
他們的simulation是否正確,我們拭目以待!
----------
作者簡介:植物學家,四川石棉縣人,《國際植物命名法規》的《維也納法規》和《墨爾本法規》的中文譯者;蘭州大學學士,中科院碩士,美因茨(Mainz)大學博士;自2006年起為世界上植物學研究前三甲之一的美國密蘇裏植物園教授。其研究興趣為維管植物的分類、進化和生物地理;洞穴植物多樣性與起源演化;發表SCI論文179篇、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論文169篇;發現和發表植物新科2個、新屬8個、新屬下等級58個、新種215個、新組合83個;發表30個植物大類群的進化樹,是近十年來世界上最活躍、最高產的蕨類植物學家;曾任或現任國際主流期刊主編、副主編和欄目編輯;其研究被世界主流媒體報道,如法國《國家地理》、英國《衛報》、美國《耶魯環境360》、《聖路易斯雜誌》和《聖路易斯郵報》。
《植物學家的野外考察手記》內容簡介
作者多年來在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進行野外考察,探索人類未知的植物新種、植物多樣性和演化。人跡罕至的熱帶雨林、溶洞天坑、高山峽穀,還有路邊淳樸的村民小院、簡陋的鄉間旅館,都留下了他和團隊成員的腳步。
他用日記真實地記述了一個個植物新種的發現過程——走過泥濘的小路、穿過一人多高的草叢、蹚過湍急的河流、從幾十米的峭壁上靠一根繩索攀爬、……摔傷、碰到毒蛇、被螞蟥叮咬而血流不止、受蜱蟲威脅、遭遇毒販都是家常便飯。然而,在他們發現美麗的生境和新的物種時,一切的艱難險阻都如浮雲過眼了。他也用日記真實地記述了大山中山民的真實生活,為他們的美食感歎,也思考自己可以為大山中的孩子能做些什麽,在見到遭破壞的生境時更是痛心疾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思考,是貫穿這本書的暗線。
書中有大量真實的物種和生境的高清圖片,讓讀者仿佛跟隨作者的腳步進行了一場身臨其境般的探險。博物學愛好者也無需去翻閱大量的論文,而能直接讓物種發現者本人給他們細細講解,快哉!
該書也是實用的非大眾景區深度遊的旅遊指南,裏麵記述了大量的泰國、菲律賓、美國及中國西南當地旅館、美食、文化方麵的信息。
該書將於2021年春天,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美國是一個善於改革的國家,隻是時間的問題。
希望今年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出現了則必須按照現行選舉製度,規則不能在中間改變。但是以後卻可以考慮…
westshore 發表評論於 2020-10-31 21:21:13
所有川普獲勝的州的經濟總和隻占美國經濟比重的37%,不占美國經濟主體的地方決定美國總統,這如何能對美國經濟有促進作用?
而大州如加州,幾乎四千萬人隻有五十幾張選舉人票,平均下來七八十萬人才有一張選舉人票。
而這些小州基本都是共和黨州。
共和黨選民在美國是少數,但這種選舉人製度使得占經濟比重小的地區的選民有可能選出總統,比如上次大選,所有川普獲勝的州的經濟總和隻占美國經濟比重的37%,不占美國經濟主體的地方決定美國總統,這如何能對美國經濟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