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爺默筆

你聳立於山巔,告訴他前麵是一片海洋。他蜷在半山腰,看到的是滿目一片荒涼。
正文

情感與理智

(2021-01-30 14:11:37) 下一個

《情感與理智》

                ---門三爺---

在紐約的郊區,一個很年輕的小偷,看中了一個房子,通過觀察,他知道房主是兩個年輕亞洲女人。他聽朋友說,亞洲人喜歡在家裏藏金子。一個周末的晚上,他在暗地裏,看到這兩個女人開車出去了。他敲了敲門,沒人回應。之後,他用萬能鑰匙打開了房門。進屋後,他就到處亂翻,想盡快找些值錢的東西,趕快逃。他翻到了些值錢的首飾後,剛準備逃跑時,沒想到,一個主人回來了。小偷立即用匕首製服了房主人,把她捆了起來。這時,這個女人威脅小偷說,你把東西放下,我看到你了,我要報警,你逃不掉的。小偷趕快把她的咀堵上。聽了女房主的話,小偷非常害怕。他害怕被警察抓住。他以前隻偷過商店裏的小東西。這是他第一次入室盜竊。如果報了警,他可能被判刑的。他沒進過監獄。他害怕進監獄。他害怕這個女人報警。於是,他把她殺了。然後,逃跑了。

後來這個小偷被抓到了。他說,他當時就是一時糊塗,被那女人的話嚇壞了,害怕進監獄,才殺了那女人。他根本沒想殺人。他當時如果有些理智的話,不殺人,馬上逃跑,就是被抓住,也隻是一個入室偷竊的盜賊,而不是一個殺人犯。他非常後悔殺了人。

人為什麽在巨大壓力下,會失去理智?為什麽在生氣時,會幹出失去理智的事?這時,理智跑哪裏去了?理智不存在的情況下,什麽東西在支配人的行為?

有一個事業有成的律師,腦袋裏長了個瘤。腦瘤切除後,這個律師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有人罵他一句,他不生氣;有人誇獎他一句,他也不高興。並且, 在他的生活中,他對任何人的情感都變成一樣的了。如果有人告訴他說,你媽得了急病住醫院了,你的朋友也得了感冒。這兩個人中你去看誰?這時,這個律師就開始動腦筋進行邏輯推理:去醫院來回路上要花四十分鍾,在醫院呆二十分鍾,一共要花一個小時。去朋友家,來回路上一共花二十分鍾,在朋友家呆二十分鍾,總共四十時分鍾。從節省時間的角度來看,去看朋友比較劃算。於是,他決定去看朋友。腦外科醫生的手術刀在切除他腦瘤的同時,把他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切掉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一群猴子中一個發育正常活蹦亂跳的猴子關進一群陌生的猴子中。在新的猴群中,這隻猴子非常害怕,躲在牆角,手捂著頭,有吃的也不敢向前去拿。之後,實驗人員對這隻猴子做了大腦手術。手術後, 再把它關回到陌生的猴群中。這時實驗人員發現,這隻猴子不再害怕了。它能目中無猴的在陌生猴群中大搖大擺的來回走動,見到吃的也敢上前去拿了, 也不怕其它猴子過來廝打它了。當實驗人員把這隻猴子重新關進它以前熟悉的猴群中後,這隻猴子也不像原來那樣活蹦亂跳了。見到以前的玩伴兒一點兒也沒顯得高興,就跟見到一隻陌生猴子一樣。手術後,這隻猴子的情感曲線變直了。

外科手術到底把大腦中的什麽組織改變了?到底大腦中的什麽組織決定情感曲線的曲與直?人的情感和人的理智之間到底是種什麽關係?是情感支配理智?還是理智支配情感?

要回答以上那些問題,最好是從生物進化的角度來闡述說明。眾所周知,生物的進化是從無脊椎動物像水母(沒有脊椎,沒有脊椎神經)進化到脊椎動物如龜、蛇、鱷魚等爬行動物(脊椎裏麵有一根主要的中樞神經)。爬行動物的大腦極小,隻是中樞神經頂端延伸到頭部的一小段,這一小段叫腦幹。當爬行動物進化到哺乳動物時,哺乳動物頭部裏麵的腦幹開始變大,就像一根花梗上長大的花骨朵。這個花骨朵就是哺乳動物的原始大腦。花骨朵裏麵是由丘腦、下丘腦、 杏仁核體和海馬體這四個成員組成。這四個成員互相連接,形成一個神經係統,叫邊緣係統。人的邊緣係統大致有雞蛋那麽大。等哺乳動物再進 一步發展進化到人的時候,花骨朵的外圍就又增加了幾寸厚的灰白色的大腦皮層,使人的大腦像一個實心的排球,由裏向外分三層:爬行動物腦(腦幹),哺乳動物腦(花骨朵)和大腦皮層。

人們知道,水母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隻是隨波逐流,靠大量繁殖來延續後代。而爬行動物像龜、蛇、鱷魚等動物都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可以有方向性的遊動,奔跑,打鬥,從而避免危險。但它們的自我保護行為仍然是本能的反應,自我保護能力仍然很低。它們還是要靠大量繁殖後代來保證種族的延續。雖然在保護自己的能力上有了進展,因為沒有花骨朵(原始大腦),爬行動物仍然是沒有情感的動物,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後代,一切行為全靠本能。就拿鱷魚來說,母鱷魚不但不知道保護自己的孩子,而且常常會把遊到嘴邊的孩子吃掉充饑。

哺乳動物與爬行動物的不同是腦幹的地方生出了一個包,就是上麵說的花骨朵,也就是邊緣係統。有了這個花骨朵後,哺乳動物就開始有了情感。母熊護小熊的行為和母猴護小猴的行為就全都是情感的體現。動物的情感中心就是這個花骨朵。除了有跟爬行動物一樣的本能(打鬥,逃跑,進食,交配)外,哺乳動物還有了更高級的東西,情感。

有了情感後,哺乳動物就開始有保護自己後代的行為了。在情感的支配下,哺乳動物就能有效的保護後代,就不用大量繁殖後代來延續種族了。當進化到人類,人的大腦不但有了情感(花骨朵), 而且有了理智(大腦皮層),這使人類的繁衍和壯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保證。

通過研究,人們知道中樞神經頂端的花骨朵裏的杏仁核體是情感的主要領導。 沒有杏仁核體,或者杏仁核體遭到損壞,人或動物的情感曲線就會是一條直線。上麵說的那個律師和那個猴子行為的改變,都是因為切除了部分杏仁核體的結果。

人的情感變了,人的行為也就變了。這說明行為是受情感所支配的。猴子有情感,人也有情感,而行為又直接受情感所支配,那麽,在相同的情況下,人的行為應該跟猴子的行為一樣。可實際上,人的行為跟猴子的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麽?因為人的大腦皮層非常發達。人額頭後麵有一部分大腦皮層叫腦前額葉,這部分大腦皮層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判斷,思考,推理和抽象思維等等。這部分額頭大腦皮層對人的情感中心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控製力。猴子沒有人一樣發達的額頭大腦皮層,猴子不會分析,判斷和推理,於是,在憤怒時,猴子會上前去跟對手廝打。而人會通過額頭大腦皮層對當時的形勢進行判斷,分析和推理,得出結論:如果現在去廝打對手,結果對自己不利。於是,額頭大腦皮層會壓製住情感中心(杏仁核體)發布的命令:去廝打對手。結果,在理智(額頭大腦皮層)的壓力下,情感中心(杏仁核體)把命令改為:罵對手幾句鱉孫王八養的,算了。這就是為什麽在相同的情況下,人的行為跟猴子的行為不一樣的根源所在。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人的行為會跟猴子的行為一樣,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氣糊塗後所幹的傻事。像在上麵說的那個小偷,他的情感中心(杏仁核體)根本不跟額頭大腦皮層(理智大腦)商量或根本不聽額頭大腦皮層的勸告和壓製,想到自己可能會被關進監獄,情感中心怒氣衝天,為了避免被抓,直接指揮行動,命令小偷上去殺掉那個女人。這時, 這個小偷的行為就跟猴子的行為一樣,是因為他的哺乳動物的原始大腦(情感大腦)劫持了額頭大腦皮層(理智大腦), 直接發布命令,殺人滅口。

在決大多數情況下,情感支配行動,而理智又能左右情感,結果,人類的情 感及行為就變得非常複雜。

由於不同的人往大腦皮層中儲存不同的信息,當遇到同樣的事時,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結果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所以,輸入寬容、感恩和慈悲的信息,就會產生寬容、感恩和慈悲的情感,從而產生助人利己的行 為。相反,向大腦皮層輸入冷漠、挑剔和仇恨的信息,就會產生冷漠、挑剔和仇恨的情感,從而產生損人害己的行為。這就是為什麽有的人寬厚坦率、慈悲良善,而有的人自私狡詐、冷酷殘忍。

人如果沒有理智,社會就不會有秩序,世界就不會有科學,人類就不會有進步…… 人如果沒有情感,世間就沒有對與錯,人間就沒有愛與恨,紅塵中就沒有正義與邪惡…… 

從總體上看,發達的大腦使人類能夠在複雜艱難的環境中對周圍事物的大小輕重作出正確的決定和選擇。結果,人類就能夠在複雜艱苦的環境中有效的保護自己的後代,使人類的繁衍壯大得到了最大的保證。

對於個體來說,尤其是對於一個豐衣足食的現代人來說,情感是人生活質量的主人。在吃飽穿暖後,人有好的情感,人就有高質量的生活;人一時有好的情感,人就有一時的高質量生活;人有長久的好情感, 人就有長久的高質量的生活。

好情感是人快樂和幸福的源泉。有好的情感,人就容易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如果沒有好的情感,人就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人是否能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是由人情感的好壞來決定的。而人情感的好壞又是受人理智大腦中的信息所左右。頭腦中正麵的信息多,好的情感就多,人就有較高質量的生活。頭腦中負麵的信息多,壞的情感就多,人就有較低質量的生活。所以,要想有高質量的生活,人就應該有意識的,主動的,持久的往理智的大腦中輸入陽光的、積極的和慈悲的正麵信息;有意識的,主動的, 持久的抵製,避免和拒絕向大腦提供陰暗的、消極的和仇恨的負麵信息。

人生有夢,歲月無情,募然回首,恍然發現,人的一生就是為了好情感而活。 隻要有了好情感,在陰天的日子裏,心裏也會陽光普照!      

                                         ---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