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南包湯圓,北滾元宵

(2021-02-26 05:50:20) 下一個

 

小時候一直以為元宵和湯圓是一回事兒,後來才知曉了其中的不同。

 

手法:“包”出來的是湯圓;“搖”(滾)出來的是元宵。

餡料:湯圓餡兒軟,葷素鹹甜皆有;元宵餡兒緊實,味道甜口,絕少葷鹹。

形狀:湯圓的“個頭兒”帶著南方秀氣,元宵的“個頭兒”則透著北方的豪氣。

口感:湯圓皮薄餡大,吃上去又軟又糯;元宵皮厚,在煮熟後表皮更有粘性,餡料也更有咬勁兒。

湯水:湯圓表麵光滑,煮後鍋內清湯寡水;元宵表麵掛(麵)糊,煮後湯如稀薄糯米麵粥(有人吃元宵時,專愛喝元宵湯。)。

 

上麵是我後來知道的“正月十五,南湯圓,北元宵”的區別,網上也有人為二者的區別特別附圖解說:

 

 

湯圓或元宵可湯煮、油炸、也可蒸食。它的形狀本身也代表了團圓美滿之意,非常討喜。作為一種特定節日的食品,無論湯圓還是元宵,在農曆正月十五這一天的食俗地位不可撼動。。。

 

在美國無論年節或是平日,每家中國超市內的冰櫃裏都可以尋到多種品牌,各色餡料的湯圓,顏色白黑紫,形狀大中小。下鍋易煮好熟,入口細膩爽滑。這些湯圓均是“包”出來的,屬於中國南方的做法 。

 

 

北方的元宵在製作上比湯圓要繁瑣,首先是拌餡兒。傳統元宵多以白糖、紅糖、玫瑰、芝麻、核桃仁、花生仁、豆沙、棗泥等為餡,後來又花樣翻新地增添了巧克力,山楂及各類水果等許多種類的餡料。元宵的餡料雖風味各異,但選擇都是甘甜口味的,絕少采用葷鹹(實際上在包粽子上北方人通常也是秉承這一習俗的)。

 

製作餡料的過程這裏隨便舉一例:準備芝麻、糯米粉、麵粉、花生仁(炒)、核桃(鮮)、白糖、麥芽糖等。先把芝麻和花生仁、核桃仁放在炒鍋,用鏟子不停翻炒至出香味,炒好的材料用機器打碎或者手工碾碎,依次放入白糖、麵粉、麥芽糖、溫水,用手把餡料充分抓拌均勻。再放入水,水要分次放,根據幹濕度慢慢地攪勻。餡料攪勻後,壓製成大約1公分的薄餅,用刀切成大小均等的方塊,放入冰箱冷藏。

 

開始搖元宵的時候就把凍過的小塊兒餡料取出來。放到一個盛滿糯米麵的笸籮(扁圓形的竹器)裏,來回的搖晃和滾動,搖滾幾下後,將容器內的元宵取出來沾上水,然後再放進去繼續搖滾,反複多次之後,直至元宵變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滾圓的,白噗噗的“小胖兒”之後,就大功告成了。

 

 

這是最早的手工搖元宵的做法。再後來商家在出售元宵的時候,用一種專門滾元宵的機器,一個半敞口的大盆,像是工地上用的攪拌機一樣,裏邊放上糯米粉,元宵餡料放進去以後,用手搖下邊的搖把,搖動過程中根據幹濕程度邊搖邊加水。現在國內北方的商店裏製作元宵用的都是電動的滾元宵機器。

 

 

手工用笸籮製作的元宵,是一下一下搖晃出來的,稱“搖元宵”更貼切些,用自動滾元宵機器製作出來的元宵,是一波一波地滾動出來的,所以人稱“滾元宵”(不是曾經有那麽個笑話嗎:有個外地人到了天津,看見大家都在排隊買元宵。便湊過去向其中的一人問道:這元宵是怎麽做的?對方衝著他道:滾!外地人一聽就急了:嗬,我好言好語地問他話,他張嘴就讓我“滾”。。。哈哈哈)。同樣是元宵製作,一搖一滾,完成了原始手工製作到機器自動化的飛躍,效率提高了數倍。

 

遺憾的是在美國根本買不到元宵。非想吃時,就隻有自己動手搖。記得去年年初我自己試著搖了些元宵。元宵餡好辦,隻是搖元宵的家什不好找。於是用了個口敞的很大的不鏽鋼盆,動手搖了起來。由於盆的搖晃空間有限,我把元宵先後分成了5批搖的。雖然把胳膊累得酸疼,但效果是好的,首次自搖元宵成功了。除了自己吃外,還分別送給了國內來自北方的朋友們分享品嚐了一下,非常開心。隻是當時忘了給搖好的元宵拍張照片了。今天是元宵節的正日子,下午會搖元宵,並會想著拍張照片。。。搖啊搖,仿佛搖回故裏吃元宵。。。

 

 

(圖片來自網絡)

2021年2月26日(元宵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