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再寫“皓月”與“白墨”

(2020-06-06 13:42:27) 下一個

 

六四之際,讀了好幾篇寫關於三十一年前發生在中國北京的那場令人痛徹心扉的大事件的文章 --- 也就是以紀念六四為主題的文章。我也提筆寫了篇《曾經的“皓月”與“白墨”》的短文,提及的是當年因六四事件而被挨批並勒令離開《新聞聯播》崗位,轉至幕後製作的兩位當時赫赫有名的央視播音員杜憲和薛飛。我並沒有展開來寫,隻是點到為止。

 

沒想到昨天收到一位認識的朋友發來的微信,她說她讀了我寫的內容,引起了她的共鳴。告訴我說她當年也非常喜歡杜憲和薛飛。他們二人在風華正茂之時,在事業上正挑大梁之際,被迫黯然退出熒屏,非常的可惜。另外她覺得我寫得太含蓄了。她講:一些年輕的朋友,或許根本不知道誰是杜憲,誰是薛飛。他們又為什麽在最紅最火的時候離開?如果不寫細節,別人會以為是一篇作者讚頌自己喜愛的公眾人物的文章,寫在六月四日隻是一種巧合。。。

 

於是今天再多寫幾句,作為對上一篇內容的一個補充吧。

 

一 《新聞聯播》節目主播

 

杜憲1954年生於北京。在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學習之前在坐落在門頭溝的北京人民軸承廠的食堂工作。她於1977年進入北京廣播學院學習,1982年從北廣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新聞部播音組。隨著老一代播音員們從一線退出,杜憲開始成為《新聞聯播》的主要播音員,同時也成了中國大陸80年代的名人。1988年,杜憲當選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薛飛1958年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在家呆了一年,於1977年考入北京廣播學院。和杜憲是同班同學。1982年畢業後和杜憲一起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新聞部播音組,之後成為了主持央視《新聞聯播》節目的主要播音員。他曾擔任過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及35周年國慶大閱兵遊行等大型活動電視轉播的主持人。再有就是他還曾擔任過1988年春晚的主持人。

 

二  六四播報,黑衣出鏡

 

曾看到網上有不少報道講:“1989年6月4日晚,杜憲和薛飛二人一同出現在《新聞聯播》。。。”這樣寫完全是屬於想當然,是個有誤的信息。

 

1989年6月4日晚間,《新聞聯播》是由杜憲與另一名男主播張宏民搭檔主持,播報北京戒嚴,關於六四事件中國人民解放軍戒嚴部隊開入天安門廣場清場等新聞。杜憲當天身穿黑衣、語速緩慢 沉重,眼裏似乎還閃爍著隱隱的淚光。。。那天我正趕在親戚家吃飯,真切地看到了電視上播出的這一幕。第二天早上到了單位,大家議論的都是這件事兒,記得有一位同事說,杜憲的弟弟就在北京上大學,參加了學運(這件事兒不知她是道聽途說還是確有其事)。因此她清楚那天裏究竟發生了什麽。。。

 

薛飛出現在《新聞聯播》已是轉天 --- 1989年6月5日的晚間,他是搭檔另一位女主播李瑞英一起主持播報的。那一天薛飛的播報我錯過了,沒有看到。據說薛飛身著黑衣黑領帶出鏡,在播報時表情嚴峻,雙目凝重,語調低沉,像在念悼詞。。。

 

三 熒屏封殺,雙雙轉崗

 

“黑衣出鏡”事件後,解放軍進駐央視,開始軍管。杜憲和薛飛因同情學生,不滿對學生們的武力鎮壓而領受了一紙停止出鏡播音的“組織決定”,從央視熒屏上被迫消失兩人的主播生涯就此結束。

 

杜憲被調到了央視經濟部當編輯。她到經濟部報到時,全體同仁離座起立歡迎,鼓掌長達數分鍾,令杜憲熱淚盈眶。她在那裏當編輯,領導要求不能署原名,隻能在節目的工作人員表上用化名:皓月。

 

薛飛則被調入央視專題部《神州風采》節目組擔任紀錄片編輯,筆名:白墨 。據說當時電視台領導給薛飛規定了三個不允許:不許出聲音(配音),不許出圖像、不許外出采訪。直到數月後,才被允許可以外出采訪 。

 

 

四  辭職央視,各奔前程

 

杜憲於1992年辭職離開中央電視台。隨後與“梅地亞中心”簽訂了5年的工作合約。1992年9月至同年底,杜憲應邀到美國佛羅裏達大學做訪問學者,丈夫陳道明(陳道明1955年出生於天津,比杜憲小一歲。1978年時還在天津人藝跑龍套,杜憲的舅舅當時在天津人藝工作,介紹他們二人相識,由此結緣並於1982年結婚。)隨行。1992年底,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的導演 鄭曉龍和馮小剛邀請杜憲出演劇中王啟明的前妻“郭燕”,當時陳道明已被定為飾演劇中的 David,和薑文等人已經進組。但由於此劇在拍攝前為了未來的收視率先聲奪人,在國內竭盡全力地大造聲勢,鬧得“動靜”過大,引起了有關領導的“關注”和幹預, 一個被解職的電視主播怎麽能成為一個為大眾引頸企盼的電視劇中的當紅角色?這無疑對官方的意識形態防線是一種“挑戰”。因此有傳聞,如果杜憲入戲,將來《北京人在紐約》劇的播出就有數不清的麻煩。不久杜憲和陳道明一道解約,離開了劇組。轉年,杜憲所寫《我在美國的106天》由長春出版社出版。

 

杜憲回國後,繼續履行與“梅地亞中心”的工作合同。1993年夏,杜憲正式辭去“梅地亞中心”的職位,出任今日新聞廣告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常州先奇影視製作中心董事長。1998年,杜憲又創辦一家科技公司,任董事長。1997年開始,香港 香港鳳凰衛視邀請杜憲加盟,她受聘出任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主持《隻有一個地球》欄目,並先後任專題片《穿越風沙線》、《尋找遠去的家園》、《永遠的三峽》的監製和主持人。

 

 

薛飛是比杜憲早幾個月從央視辭職的。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掀起赴東歐經商的熱潮。因匈牙利和中國互免簽證,所以那一波出國潮集中在匈牙利。1992年初 薛飛獨自從北京飛往匈牙利,和妻兒團聚 (1990年,薛飛的妻子先行從北京飛赴匈牙利投奔親屬。半年後,薛飛的兒子也隨薛飛的嶽母飛赴匈牙利)。在薛飛抵達匈牙利之前半年多,薛飛的妻子及內弟已在匈牙利共同開辦了一家中國餐館,另外還辦了一家快餐店。此外薛飛和原先在北京的朋友們共同投資在匈牙利開辦了一家公司,薛飛任董事長,公司為這兩家餐館追加投資,試圖以這兩家餐館起步事業,但不久公司內部即發生矛盾而解體,兩家餐館三年後倒閉。公司解體後,薛飛同妻子及內弟全家一度在當地的集貿市場擺攤。後來開了商店。經濟寬裕後,薛飛和家人才在那邊建起自己的別墅。

 

1997年,薛飛投資拍攝完成20集電視連續劇《多瑙河·黃太陽》,內容反映匈牙利華人生活,由白羽、薛飛聯合執導。但該劇在中國發行時,恰逢中國一些電視台推出限價政策,導致薛飛欠下一筆巨額債務。薛飛曾出書《薛飛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講述他的經曆。2001年,薛飛回國定居。同年,薛飛組建“思達路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後來該學校更名為“北京薛飛傳媒藝術工作室”。該工作室先後與多家學校合作辦學。遺憾的是他的婚姻沒有能像杜憲那樣夫婦二人一直攜手前行。。。

 

 

五  回歸平靜,登台授課

 

世間沉浮,人生磨礪。風風雨雨,兜兜轉轉,二人最後又都回歸自己所學的專業,執掌教鞭,擔當起培養播音主持一代新人的任務。

 

2002年,杜憲到母校中國傳媒大學(前身為北京廣播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任教。

 

2003年,薛飛開始和中華女子學院合作,在中華女子學院藝術係開辦主持與播音專業並任教。

 

下麵是張網圖,2018年新年之際,杜憲和薛飛去看望原央視的一位前輩時的合影。(當年被迫從熒屏退去時,杜憲35歲,薛飛31歲。拍這張合影時,時光已匆匆走過了29年。。。)

 

 

 

 

 

2020年6月6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冬裏螢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麥姐' 的評論 :

是啊,如今他們二人都已過花甲之年,願他們未來的路寬廣順暢 。。。謝謝麥姐的光臨和留言 ! !
麥姐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螢火的詳細介紹。我記得他們兩位當年那一天播音的情形,當時我們都流淚了。希望他倆未來順利!
冬裏螢火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一步一景' 的評論 :

謝謝你,朋友 ! 祝順利,一切都好 ! !
一步一景 回複 悄悄話 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