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職場時,每天中午飯後俺都會瀏覽一下“文學城”,好像不看上一眼,就跟一天中少點兒啥似的。2013年和2017年兩次站立“城”下,打算推“門”進入,都是猶豫地轉悠了轉悠又離開了,最後還是繼續跟“鄉野”那兒呆著。直到2020年3月,才隨著一批因疫情宅家,想往“城”裏消磨時光的人們一道“混”進來。。。
日子過得快啊,今兒個俺進“城”整倆月啦。雖然感覺現在的“城”裏光景和過往歲月裏那曾經的模樣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但讓俺講出到底哪兒不一樣了,俺一時還沒理出個頭緒來。興許是俺“與時俱進”得不夠?嗯,也有可能。俺特別驚喜地是在這裏能讀到有些表述深刻思想見解的好文,有時還能欣賞到文筆優美的散文和詩歌。俺得謝謝這些博主的分享,是他們的才華和筆耕,讓俺不斷地在平庸中擁抱美好。俺還要感謝在俺覺得初次進“城”舉目無“親”時,給俺支持的有緣人。是他們的熱情和關注,讓俺有采片紅葉進楓林的感覺。。。
進“城”之初的懵懂:記得剛進“城”時,兩眼一抹黑。整得跟個“老坦兒” 進城似的(“老坦兒”是早年間有的北方城市裏的人對從農村來的人私下裏的稱呼,這裏隻是用來調侃俺自己個兒,別無他意。)。記得俺發“梅蘭竹菊”時,一位網友在評論區留言問了個問題,俺就劈裏啪啦地寫了一大堆來回答,點擊“發表評論”之後,未見顯示,俺就以為人家沒有收到,但又沒save,咋辦呢?於是又重新寫一遍,再發出去。前前後後俺共發了三遍。後來一琢磨,其實隻發第一遍,人家就能看到的。唉,傻不傻呀。。。
還有一次俺看到一篇介紹幾位活躍在中國八十年代的頗有名氣的詩人的文章和照片時,跟現在的追星族一樣激動,特別想留言。記得俺當時還特意打了個稿子,點擊發出之後,沒成想被告知,俺在對方的“黑名單”中,一下子把俺鬧懵了。那是俺進“城”起才第二次想“發表評論”,怎麽就上了“黑名單”了呀?早知道是這樣,俺幹啥還瞎花功夫去斟詞酌句地寫那麽多啊。過後還認認真真地給那位博主發“悄悄話”,說不明白俺為啥進入“黑名單”,俺挺關注他(她)轉發的那些文章的。哦,也不知道寫的東西對方看到沒,就是覺得這不整個一“冤假錯案”嗎 。。。
俺寫的短文的糾結:4月初看到來自紐約的家庭醫生Dr. Vladimir Zelenko采用混合藥物的方式治療新冠肺炎,他選用的藥物包括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阿奇黴素(azithromycin)和硫酸鋅(zinc sulfate)治愈了699名中症受冠狀病毒感染的陽性患者的消息時,俺當時特別地興奮,因為那時候每天都有令人心驚的數字在攀升,都有讓人不安的信息在傳遞;每天都有那麽多人淒慘離世,那麽多的人躺倒病榻。陰霾籠罩,使人難以透氣。黑雲壓城,讓人惶恐萬分。Dr. Vladimir Zelenko的研究成果不就是灑向黑暗的一束光亮嗎?高興之餘就寫下了“至暗時刻的曙光”的短文,之後被推到了首頁。。。但後來俺陸續地看到一些文章分析Dr. Vladimir Zelenko的治療方法的副作用。俺在寫那篇短文之前,讀了網上的相關資料,但沒有讀到相關新冠病毒陽性病人被治療後“命是保了,但肝卻完了”的更多的內容。由此也讓俺叮囑自己,再寫此類文章,一定得大量閱覽,待自己個兒覺得可以了時再下筆。俺經常看到有的網友在有些博主的文章評論區內發問:有證據嗎?這個數據的出處是哪裏?是的,俺覺著如果是寫熱點,寫時事,真的是有必要在文中交待清楚所寫內容的出處。因為畢竟不是寫小說。。。
4月底寫了一篇關於懷念“煎餅果子”味道的文章。原本給文章起的題目是“煎餅果子情懷”,但為了能博人眼球,把題目改成了“為了一套煎餅果子,竟然寫了這麽多!”,希望能引人注意。後來這篇文章雖然被推上了首頁,但再看題目,俺自己都覺得它又長又直白,不咋地兒。俺不也是挺討厭標題黨嗎?有些文章看了標題之後點進去,一看內容,文不對題,風馬牛不相及。讓人反感甚至惱怒。那為啥自己還在標題上那麽糾結啊,不如想起啥名兒就起啥啦,管它博不博眼球呢。。。今天記下的或補記的這一切,就是明天回頭看時自己走過的足跡,是未來日子裏記憶長河中的一條條小溪流,讓歲月留痕,就沒白進“城”哈。。。
2020年5月6日
母親節快樂!
家裏網絡出了問題,剛剛恢複好。。。我當時寫好評論,點擊“發表評論”後,出現的是“您在博主的黑名單中,無法發表評論”,之後我又發的“悄悄話”,應該是也沒有發出去的。我後來沒有“敢”再給那位博主的文章“發表評論”,因此沒有“檢驗”是不是搞錯了哈。。。謝謝您的光臨和留言,握手問好並祝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