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網(Chinese Fishing Net)是印度南部城市科欽(Kochi)的地標。我在印度與當地人聊天談論科欽時,對方都會說一定要看看中國漁網。我真是不理解中國漁網怎麽在科欽成為最著名的地標和旅遊打卡地,我帶著種種疑問來到了科欽。
有人說除了在中國以外,隻有在印度科欽才能看到這種中國漁網。其實我在中國也沒見過,在中國可能也很少能見到這種漁網。想像不到的是從五六百年前到現在科欽的漁民一直在使用這種漁網打魚,唯一變化的是科欽的中國漁網現在不僅用來打漁,也己成為城市的網紅景點,遊客來到科欽都會來看中國漁網。
中國漁網是怎麽來到科欽的,有幾種學說。主流說法是中國漁網是鄭和下西洋時傳到科欽的,我查了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時間和路線。鄭和一共七下西洋,其中四次到了科欽。1405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沒到科欽,1407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到了科欽,之後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都在科欽停留。中國漁網有人說是葡萄牙人帶過來的,還有人說是蒙古人通過阿拉伯商人帶來的。不管怎麽說科欽的這種漁網原產地在中國這一點是共識的。
傳說中國的仰韶文化時期(公元前4354年一公元前3579年)三黃五帝中的三黃之一伏羲發明了漁網,根據《易經》的記載“古者庖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作結繩為網罾,從佃從漁。”又雲“庖羲氏沒、神農氏作”。伏羲是受蜘蛛網的啟示發明出了漁網,在有漁網之前,人們用手捉魚或用木棒打魚。一天伏羲在河邊看到幾個族人在河裏揮舞大棒"打魚",隻有熟練的人能打到幾條魚,很多人一條魚都打不到。當時他在想怎麽能不費力氣打到很多的魚。在回村寨的路上,他胳膊上纏上了一縷絲線,他順著絲線往下看,下麵有一個蜘蛛網,蜘蛛網上掛滿了小飛蟲。
科欽的中國漁網正式的名稱是水岸操作固定懸吊網,它是利用杠杆的原理製成的捕魚工具。這種漁網設計精巧,漁網的四角係在4根十多米長的木頭上,木頭的頂端收攏在一起,被固定在一根粗大的長杆上。散開的漁網成輻射狀,收起時則利用杠杆原理把漁網攏在一起。長長的懸桁將水平的漁網伸出海麵幾十米。每一個漁網裝置包括一個懸桁,掛著延伸到海麵的網,另一端用繩索綁著巨石作為平衡物。每一個漁網裝置由一組漁民控製,最多可達6個人。
中國漁網位於科欽的老城區,遺憾的是我去看中國漁網時,漁網四周正在修路和整治環境。另外,我在中國漁網這個景點停留的時間很短,沒看到漁民如何使用中國漁網進行捕魚。
建議去科欽的遊客最好是住在老城區,老城區很小,可以隨時去有中國漁網的海邊,這樣看到漁民用中國漁網捕魚的可能性很大,最好再買上幾條用中國漁網打上的魚,去附近的歺館加工後美歺一頓。
科欽的中國漁網,此照片源自網絡
科欽的漁民正在用中國漁網捕魚。此照片源自網絡。下麵的全部照片是我拍的。科欽海邊上的中國漁網 科欽的中國漁網科欽的中國漁網。科欽的中國漁網。中國漁網的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