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受寵若驚

(2024-02-02 16:24:17) 下一個

受寵若驚

人在出乎意料地受到寵愛或賞識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驚喜和不安叫作“受寵若驚”。

驚是結果,因可以是喜、是悲,是天上掉下來的諂餅,由受寵而驚,比較少見,一個平常人,活一輩子也許沒被寵愛過,小時侯受父母寵愛不算,所以這個寵愛又有個前題,它必須來自外人,地位比你高,有權勢,甚至可以掌控你命運的人,他的寵愛才算數。所以受寵真的很難。一個科員被提升為主任,或破格升為部門經理也有可能。但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機會,所以絕大多數人體會不到那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細細回憶,我似乎有過一次。上小學的時候,班上淘氣的孩子多,老師管不了,就讓最難管的孩子當幹部,替他管,五十年代己不許老師打罵學生了,當班主任急得沒辦法時,就把這個權利下放了。從班長到組長,紀律委員,衛生幹事全不是好東西,他們打罵欺壓同學和今天的安保城管一樣凶狠。有一年開學,班主任叫我當路長,這是最小的官,放學回家,同路的排成行,我就走在最前麵。我聽到老師的任命後,臉一下子紅了,抓耳撓腮,那種表情和感覺說不清是驚喜,還是驚慌。我覺得我還不至於那麽壞,老師為什麽喜歡我,叫我當班幹部。我弄不明白,所以嚴格來講我從末經曆過因受寵而驚喜的事。

最近讀了篇小文,我真佩服古人是如何描寫人受寵若驚的樣子。

原文:孝武王在西堂會,(在西堂設宴會),伏滔預坐(按預先的邀請入坐)。還(宴會後回家)。下車呼其兒,“百人商會(有百人參加宴會),臨坐末得他語,先問,(皇上還沒坐穩,來的及說話,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 “此故未易得,為人作父,如也,何如?”(這樣的恩寵不是容易得到的,我無論作人還是作為父親,得此殊榮足亦,怎麽樣,我是不是很厲害?”

這段文字很簡節,字少句短,讀起來有急促感,呼吸困難。這正是伏滔當時的狀態。 “還”。下車呼其兒”。他驚喜之極,迫不及待地趕回家,要在第一時間向家人報喜,他急忙下車,沒等進屋就大喊"兒子,可了不得啦,今天一百多人參加宴會,皇上單單記住了我,張口就問你爹來了沒有,怎麽樣?老爸活成今天的樣子,不簡單吧!

這是個有紀載的真實曆史故事。下麵還有一個故事,讀起來更有時代感。宋徽宗皇帝在內宮飲酒,一個叫朱勔的下臣應邀作陪,皇帝搭著他的手臂請他入座,朱勔回家後就用黃緞子把胳膊纏上了,他在與人作揖的時候,這一個手臂居然托在懷裏,一動不動,他說不好意思,這隻手臂是被皇帝摸過的。

這個人有點呆,換個頭腦靈光的人可以發大財了。聖上摸過的手臂,誰不想摸摸,誰不想帶回點龍體的餘溫,每次隻收一個大子兒就夠了。凡是聖上接觸過的東西都值錢,坐過的椅子,靠過的牆根,走過的田埂都可以圍起來,收錢。

曆史悠悠,人心不古,上麵兩個故事裏的人物前後相差七八百年,但做的都是一件事,受寵則驕,受寵若驚。

這似乎變成了千古不變的真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