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人間

跨躍中美文化,勾通雙項信息探討人生感悟。
個人資料
正文

桃紅又是一年春

(2023-04-10 15:17:23) 下一個
桃紅又是一年春
今年紐約的春天來的特別遲,氣溫一直在四十度左右徘徊。苦等春天的花木宛如苦等春天的少男俊女,盼著早一點換上春裝去大街上美一美。
最近一周天氣漸暖,我家後院的桃樹開花了,一眼望去無言的桃花在微風中笑滿枝頭,春天真的來了,“桃紅又是一年春。”
在中國文化裏桃花常用來比作年輕美貌的少女。第一次把美少女比做桃花的是詩經裏的一首詩《桃夭》,其中有一句: 桃之夭夭,(不要唸成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這樣的女子娶回家),宜其室家(有利於家庭的興旺)。
意思是說年輕貌美的少女像盛開的桃花一樣,光鮮豔麗楚楚動人。這樣的女子娶回家,日子一定會過得幸福美滿。
把桃花比作別物的也有一人,蘇東坡。他把桃花比作五花肉,紅白相間就是桃花的粉紅色。有一天蘇東坡在小院裏喝酒吃肉,一陣春風吹酒醒,染得桃紅似肉紅。
最有名的一首有關桃花的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出自唐人崔護之手,被後人譽為千古名詩。詩中寫道: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麵桃花相映紅。
人麵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是一首愛情詩。詩人當時才二十出頭,有一年春天外出野遊,在一個農家小院裏看見一棵盛開的桃樹,桃樹下有個妙齡少女,她的臉和桃花相互映照,紅得十分好看。隔年同日他又來到了這個小院,發現姑娘己經不住在那裏了,隻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在春風中。詩人若有所失,提筆在小院的門框上寫下了這首詩,全詩流露出作者麵對“物是人非”所帶來的無限的傷感。這和歐陽修所寫的詩句十分相似:去年元夜時,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不見去年人。
這是首愛情詩,擴大一點,我們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對任何美好事物失去後的茫然和無奈。
桃花可以給人帶來幸福,也可以給人帶來痛苦。桃花運和桃花劫,一字之差不知把多少世人整得死去活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