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廠裏決定對豐滿大壩上遊壩麵作大麵積防滲加固。安排我和另兩位技術人員作工程設計。經過對國內外(蘇聯)有限的技術資料的調查搜集和豐滿曆年加固方法的比較論證後,確定采取在壩麵挖除約兩米深的風化混凝土,在原壩麵位置支立鋼筋混凝土預製防滲麵板作為新壩麵,其內填築粗骨料(卵石),然後灌水泥漿填實的方案。
我完成了壩麵加固技術設計和工程計劃。特別是設計了3米寬、2米高、厚度15厘米的高強度高防滲大型鋼筋混凝土預製麵板,板內布置了單層雙向鋼筋網,周邊布置有橡膠止水帶。此麵板按設計結構和材質要求在豐滿修配廠內進行了室內工廠化的批量生產,並大量成功安設在上遊壩麵上。
這個方案施工前,我隨同廠副總工程師王梅地去到正在修建的遼寧桓仁大壩工地的水電部第一工程局,簽訂了豐滿上遊壩麵加固工程施工合同,然後由一局組織了一個工程處派赴豐滿承擔壩麵施工任務。一年以後一局施工隊伍撤離。豐滿電廠自行組織人力,成立了前已述及的水工檢修分場,對壩麵繼續進行施工。
電廠兩台廠用機組在大壩進水口處未設控製閘門。進水由壩內閥門室內的一台大型閥門控製,然後分為兩個管道經壩內通向兩台廠用機組。但該閥門年久失靈已不能關閉,萬一管道或閥門破裂,水流無法控製就會危及大壩和廠房的安全。所以加設進水口控製閘門勢在必行。廠裏安排我來設計這個廠用機組進水口的高壓鋼閘門。此閘門用於40米深的水下,技術要求較高。機械班潛水員到水下廠用機組進水口處做了詳細的測量。我根據進水口圖紙和水下測量結果,作了閘門的擋水麵板設計和板後支撐結構設計,對各部件做了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配置了滑軌和止水設施。經電廠修配分場按圖製作,驗收交工後,從壩頂上遊側吊入水下一次安設成功。閘門與門框嚴密配合擋水工作正常。解決了一項威脅廠壩的重大隱患。
1962年豐滿主廠房內載波電話室樓板大梁發生明顯裂縫,威脅到其下方的電廠中樞要地中央控製室的設備和值班人員安全。由於一旦樓板垮塌後果嚴重,因此進行了緊急搶修加固。我當時負責作加固設計。我選取了加設兩組兩級同軸鋼管柱(一級在中央控製室,另一級在中央控製室下方的電纜室)以加強大梁支撐的辦法,每根鋼管柱的兩端均設加肋的承力盤,在不中斷中央控製室正常工作的條件下完成了加固工程,保障了中央控製室的安全。
我還參與了大壩壩基和壩體加固工程和觀測設施改造項目的有關設計施工工作。因在其他章節已有涉及,此處不再細表。
1960年,水工分場主任黃連甲要我搞一項異想天開的革新-造人工寶石。當時,大躍進的思維還有廣泛影響。黃連甲看到了一則蘇聯製造人工寶石的報道;利用高溫高壓可以將普通而廉價的三氧化二鋁粉末燒結成貴重價昂的氧化鋁人造寶石。他認為隻要敢想敢幹,我們也能製造人造寶石。於是安排我和鑽孔班班長陳吉福來作這個工作。我們兩人既無這方麵的知識,又無相應的設備及資料。隻能憑著一知半解自行設計製作了一套用氣焊設備來燒結三氧化二鋁粉末的裝置,放在壩頂19壩段當時空置的瞭望室。我們經過多次反複試驗也未能製成人工寶石,工作最後以失敗告終。後來才知道,生成人工寶石是要在專門工廠中,通過一整套複雜的設備和工藝,將三氧化二鋁原料摻入鉻、鐵等元素,在嚴格控製的高溫高壓下,才能得到預期結果。我們在這個領域無知且盲目瞎闖,必然事與願違,招致失敗!這給了我深刻的教訓。
1968至1969年文革期間,我被下放到新成立的製造發電機和電動機的812分場的鑄造班。在此期間我一麵參加做砂型和化鐵澆鑄等勞動,一麵搞了一些革新,如設計製作電動篩砂機、起吊化鐵爐的桅杆起重機、翻砂廠房內的橋式起重機、加工砂型的烘幹窯等。在自己的非專業領域,吸取人造寶石失敗的殷鑒,運用基本知識,通過謹慎的實踐摸索,能完成這些革新,對我是一場很好的鍛煉。這些容我在後麵章節再詳述。

圖1,高強度高防滲大型鋼筋混凝土預製麵板

圖2,深水平麵鋼閘門

圖3,六十年代電廠中央控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