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美國出售給台灣MK48魚雷的事件的討論中,發現許多網友對台灣海軍的潛艇部隊一無所知。所以想起來隨便聊聊這個問題。我這個不是給刊物投稿,純屬聊聊,沒有去查閱資料,可能會有些細節上的不妥,但是,基本原則應該是準確的。本文內容中的潛艇都特指常規潛艇。
先從戰後常規潛艇的發展來談起,看看台灣海軍潛艇的技術輩分。戰後各國常規潛艇,在我看來可以分為三個明顯的代次:以德國21型潛艇技術發展起來的戰後第一代潛艇,特征在於與其他後代相比,依舊采用了接近於二戰潛艇的艇型,保留了相當的水上作戰能力,水上航行速度不低於水下航行速度,水下最大航行速度不超過15節。代表艇型如蘇聯的R級(033),中國的035。戰後第二代潛艇的特點在於,這代潛艇開始,設計上就放棄了水麵作戰能力,全麵優化水下作戰能力,艇型上以適合水下航行的水滴型及其變種為主,使用低澡聲的大側葉螺旋槳,水下最大速度大都達到了20節左右。中國海軍的039型潛艇和台灣海軍的劍龍級潛艇,日本海軍渦潮級,春潮級等,蘇聯海軍的基洛級,法國海軍的阿戈斯塔級,德國海軍的209等都屬於這一代潛艇。戰後第三代艇是使用了AIP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常規潛艇水下持續航行能力的新一代潛艇,中國海軍的041(網絡代號,不一定是官方代號,但姑且這麽稱之),日本蒼龍級等屬於這一代。從這三代潛艇看,戰後潛艇發展的思路是明確的:就是提高水下作戰能力,一代到兩代,提高水下航行機動能力,二代到三代提高水下持續航行能力。當然,除此之外,各代艇都致力大力降低潛艇噪音,提高隱蔽性,提高作戰係統的指控能力,然而這不是代際的本質區別。因為這些措施同樣可以應用於對其他代潛艇的改進。
對於台灣海軍潛艇部隊來說,其裝備屬於二戰老艇(美軍二戰小鯊魚級,海獅號,海豹號)和戰後第二代艇(劍龍級海龍號海虎號)混編。就其裝備而言,劍龍級艇具有在一定的反潛兵力威脅條件下攻擊對方目標的能力。但是潛艇這個玩意,怎麽用還要看人。即便是二戰老艇,如果采取適當正確的戰術(比如預先設伏),打掉對手缺乏警惕的新銳戰艦/艇也是很有可能的。這也是潛艇的威力/魅力之所在。
最後來句題外話:二戰中,從戰果和損失的對比看,最厲害的潛艇部隊不是德國海軍潛艇部隊,而是美國海軍潛艇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