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方廣三戒經 卷下

(2021-09-05 19:45:30) 下一個
大方廣三戒經卷下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爾時,大德迦葉白佛言:“奇哉!世尊,聞是等經乃能不生愛惜之心.”
佛告迦葉:“眾生成就四法,聞是等經不生愛惜心。何等四?多諸放逸,不信業報,不信大地獄,不信我當死。迦葉,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迦葉,眾生複有四法,不生愛惜心:自怙強壯,自怙有力,染著五欲耽荒嗜酒,不起善心,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迦葉,比丘成就四法,謗佛菩提。何等四?本造眾惡;毀亂正法;現造惡業謗比丘尼;彼有和尚、阿闍梨多人所敬,然謗菩提,是亦隨學謗於菩提,少於聞見以嫉妒故謗佛菩提。迦葉,是名四法謗佛菩提。
“迦葉,又有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何等一法?於一切法心無所住,是為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迦葉,猶如有人墮高山頂,其心迷悶無所覺知,不識地處,不識樹處,悉作空想,出入氣息斷絕不續。如是,迦葉,彼執一切法,執著眼想,執著眼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想,執著耳鼻舌身意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執著色受想行識想,執著色受想行識相,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執著淨持戒,執著持戒相,求於菩提;執著多聞,執著多聞相,求於菩提;執著慚愧,執著去來,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若有執著則為所害。雲何為害?為貪所害,嗔癡所害;執著眼想,是執著眼相,為眼所害;受不受色,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以執著故為意所害,謂可意法、不可意法。若為所害則為所欺,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及與人、天諸所害者,皆由著故為其所害。是中雲何名為想著?謂想著我想、著我所想,著地大、水火風大想,著骨想、壞想、青想、蟲想、血塗想、脆想、解脫想,而是解脫當有何想而猶執著?謂執於此當得解脫,執著過去無量生處,執著我當憶念是處,執著未來,及著現在起如是想,我是過去、我是現在,隨在在處皆起想著,乃至涅槃亦起想著,作是念言我當得涅槃,起是想著。迦葉,略說乃至隨所意想皆名為著,乃至空想皆名想著。如是皆悉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非沙門行、非婆羅門行。沙門、婆羅門法,如來所說。
“迦葉,猶如虛空及與大地,不作是念‘我是虛空’、‘我是大地’;如是,迦葉,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所作之法。以何緣故,名沙門我是婆羅門?迦葉,若無意念,是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以何緣故,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我當作是’、‘我不作是’,沙門、婆羅門終不作於如是之念。迦葉,猶如有人於夜闇中,以其兩手捫摸虛空搖動口鼻,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迦葉,於意雲何,為弄於誰?”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人自弄。何以故?是黑闇中無人見故,無可弄故.”
佛言:“如是,迦葉,若有比丘至阿練兒處,或至樹下若至露處空處,作是想念:‘眼是無常,耳鼻舌身意悉是無常。’作是思惟,思惟色是無常,聲香味觸法悉是無常。作是想念:‘我趣涅槃則為自誑,非沙門行。何以故?先著於眼,後修無常;後行無常作是惡執。先執著耳鼻舌身意,後修無常;後行無常,而是三處俱不可得。執著三處隨所想著,當於何處而得一心?迦葉,諸佛菩提極為甚深,難得難到,生死難過。迦葉,雲何名一心?推求法時不見一法,不得眼實,不得耳鼻舌身意實;雖言一切諸法不實,亦複不得。何以故?本性如是。本性若爾,終不生心。言一切法不實叵得,不得是心,若過去世、未來、現在,無念無行是名無行。雲何名無行?無新無故故名無行,是中無過去心解脫,無未來心解脫,無現在心解脫。若不得心是名一心,是名說一心。
“迦葉,未來當有自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等當作破壞言說。彼有陰想,如來所說五陰如夢,是等爾時說陰是實:‘此夢是有,有夢言說。夢若無者,我等何由於是生想?有此說故我等於中而生夢想。定有此陰,是故說言陰猶如夢。若無有陰,則不應說陰猶如夢。’是諸癡人複於此夢而生實想,聞是等經而生誹謗。有比丘尼往施主家唱如是言:‘某是羅漢,某是羅漢。’是比丘等依止淺智,比丘尼住妨廢善事造不善業。是中優婆塞、優婆夷,聞於少戒乃至少偈,聞已便去。
“迦葉,當爾之時,諸比丘等有二十臘至三十臘住阿練兒處,有優婆塞初信一日所解佛經,等無差別。迦葉,當爾時世互唱空名,此空此淨此空此淨。時有比丘,聞是法已共相聚集,聞已不畏作如是言:‘此經不與出家相應,非在家相應,共舍棄之,非導師說。何以故?此非我同,又不汝同。’若有聞說甚深大法,在家出家悉當誹謗。何以故?迦葉,今者梵行極為純淨信者尚少,況複爾時!如是智者漸已滅度,好者轉少,好者轉少。
“迦葉,當於是時,千比丘中,求一比丘正入正解猶尚難得。設有一人輕笑不學,乃至三千比丘眾,欲索一人正入正解亦當難得。迦葉,當爾之時,在家、出家互相誹謗。迦葉,未來若有諸比丘等勤行精進,為斷一切諸不善法,成就善法,初夜後夜離於睡眠,是諸惡人當奪其命,輕賤嗬毀舍而棄之。迦葉,當爾之時,佛法毀壞,比丘毀壞,是中智者信甚深者、無染著者,應好恭敬,應好愛念,共相聚集住空閑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此所說法, 為明第一義,
說陰無堅實, 觀之猶如夢。
爾時諸比丘, 更互共鬥諍,
彼此無有異, 是得於有相。
比丘作是說, 彼報言如是,
如此之法眼, 當無有差別。
比丘語在家, 汝甚為希有,
能解此菩提, 汝逮得初果。
彼自謂見法, 來親是比丘,
持最上供養, 數數而奉施。
如此比丘說, 真實無有異,
與我所知同, 見法而語我。
施主及比丘, 不住於正法,
破壞佛菩提, 是出時未久。
勿親彼近我, 我是說道者,
汝當速疾得, 如我之速得。
此是第一句, 更互說寂靜,
和合為一侶, 毀壞於我法。
猶如大惡賊, 殺害諸聚落,
令聚落空荒, 及與諸城邑。
比丘當如是, 無智闇鈍者,
無慧毀禁戒, 依著我命人。
我所說應離, 而反依於眼,
自說是羅漢, 實是增上慢。
自和合聚集, 我是最上僧,
有名無有智, 一人尚難得。
若複有比丘, 有惡往如實,
尚說其惡名, 雲非佛聲聞。
毀謗於菩提, 法王之所有,
諸天極憂苦, 數數而啼泣,
悶絕墜於地;有信諸天等,
雲此釋師子, 勝法今毀壞。
奇哉佛世尊, 奇哉離染法,
奇哉福田僧, 佛之所愛子,
我更不複聞, 法王之所說,
當有大癡闇, 能仁法毀壞。
發起大音聲, 地天及中間,
唱令告諸天, 法炬今欲滅,
莫後諸天龍, 而致大悔恨,
仁自聞佛法, 今當更不聞。
是佛無數劫, 若自及與他,
堪忍是眾生, 何時當成佛?
是佛世導師, 為一切眾生,
所演說正法, 今當滅永盡。
今法壞亂起, 極造大暴惡,
魔使極惡魔, 少欲者劣弱,
詐偽無智慧, 幻偽小凡夫,
熾盛生嗔恚, 謗毀善逝法。
聞地天聲已, 上天生驚怪,
四大天王等, 聞已生愁悶。
夜叉眾來集, 聚在曠野城,
悉皆同愁淚, 發大呼哭聲。
大音甚悲切, 諸天悉來集,
更互共相語, 心中所念者。
諸莊嚴城邑, 眾寶之所成,
一切無光色, 猶若如土聚。
是城無威德, 無須臾可樂!
是城無威德, 如本可愛樂!
我本所生處, 諸天眾來至,
見已悶躄地, 當作如是報。
諸天下至地, 往至可畏處,
如此真實法, 今者悉毀壞。
下至閻浮提, 見大毀壞事,
佛子見逼惱, 逃竄至異處。
勝城七日中, 無諸威德色,
是諸天七日, 數數而啼泣:
咄哉勇健佛, 我等麵睹見,
今者永不見, 佛法複滅盡。
舍衛所住處, 來至恭敬已,
於是住處地, 數數而啼泣:
此是佛所坐, 人尊所坐處,
演說四聖諦, 我等麵自聞。
世間還黑闇, 互不相恭敬,
作惡已當往, 墮於惡道中。
多有諸天宮, 皆悉當複空,
眾生無救護, 閻浮提如是。
此是經行處, 空荒悉毀壞,
世間不可樂, 法王滅度後。
帝釋自在主, 三十三天中,
憂愁受苦惱, 發起大音聲。
諸三十三天, 舉手而號哭,
如所聞諸國, 在中而馳走。
當有諸天等, 數數論說佛,
導師舍離我, 能多說法者。
諸天更不食, 無諸歌笑聲,
帝釋天六月, 心中甚憂惱。
阿修羅等聞, 佛法無光明,
我等今當往, 至三十三天。
閻浮提諸王, 當壞佛塔寺,
天阿修羅集, 爾時當有是。
有諸比丘等, 當墮在惡道,
有諸比丘尼, 亦墮於惡道。
在家毀戒者, 住家優婆塞,
發大惡聲已, 當趣於惡道。
有諸惡女人, 是亦至惡處,
世界悉動搖, 爾時有是事。
有逃至聚落, 有走至山林,
眾生悉馳騁, 少有存活者。
多有諸賊盜, 及與諸饑饉,
種五穀不獲, 蟥蟲作災患。
時穀米勇貴, 人有命終者,
死後墮餓鬼, 於是受眾苦。
諸有塔寺處, 四方招提僧,
爾時諸比丘, 當共分取之。
如是等眾苦, 於我滅度後,
宜當速疾作, 莫觀見是時。
諸凡夫無智, 諸凡夫無慧,
造凡夫行已, 速疾墮惡道。
應當勤讀誦, 從慧者來處,
以慧教眾生, 速至於善道。
以慧光照明, 應當學如我,
舍一切煩惱, 速疾至涅槃。
正法不久住, 應堅勤精進,
我如是戒敕, 應當正修行。
於我滅後持, 六十小劫中,
有聞佛名號, 誰當有愛者?
互共來集會, 為饑所逼切,
食母食子肉, 互展轉為是。
諸有生小兒, 不令至餘家,
兒自在於室, 猶生大恐畏。
有見聞此者, 生死苦如是,
誰生於貪欲, 欲想是女人?
生無知慧根, 欲本是女人,
生起眾苦根, 是故應舍苦。
若有癡眾生, 親近欲女人;
若有智慧人, 速至於涅槃。
不正造業苦, 果報來應現,
此果是有漏, 是故墮惡道。
若諸無漏法, 空為無所有,
不堅寂靜者, 速應修行道。

“迦葉,是名比丘成就初法。若有欲樂無漏法心,應不住於一切諸法說一切法。複次,迦葉,菩薩應當堅作、堅住,雲何堅作?雲何堅住?應堅其心,應堅精進。是中雲何名曰堅心?名曰堅進?迦葉,堅心者,菩薩應生如是之心:‘供養恒河沙等諸佛,然後乃發於一念心;如是恒河沙等劫中無一佛出,如是複起恒沙等心,得一人身,得於是恒沙等身,聞一句法,增長此慧至無上道。’是菩薩生如是之心,是菩薩念:‘我今應當修行如是難行、苦行,精進勤修於佛智慧。我今應當如是推求!’迦葉,菩薩應當如是堅心。迦葉,我引是喻,諸有智者以喻解耳!迦葉,若如是苦行得於菩提,恒河沙劫不應懈怠,勤學不懈,勤學不息,恒沙等劫學於菩提。菩薩念:‘我今應生堅勢、堅欲,我終不舍無上正道。’迦葉,菩薩如是應堅其心。
“迦葉,若有菩薩,如是堅心為取何等?謂不取處、不取非處。雲何不取處、不取非處?若處、非處悉無所有,不障礙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速疾得成。迦葉,若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持用布施,若於如來今所演說如是等經,趣向菩提正眼之處,推求索之依附依住,是人福聚倍多勝彼!迦葉,菩薩應當如是堅心,亦複不得於是堅心,然不休息。雲何初業?多植初業。雲何多植?不謂一心能知多業。何以故?是法不可以言說故,恒於是中多種初業,所謂堅心.”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非心作心相, 常有大怖畏,
我當成不成, 是事當雲何?
是常起疑覺, 住在於一切,
修造作方便, 雲何得菩提?
彼是懈怠想, 非是菩提想,
斯有一切疑, 若佛及聲聞。
希望而不及, 善賢諸佛法,
不以音聲故, 能獲值安樂。
斯有信欲樂, 能集極勝妙,
非但小思惟, 能獲得勝道。
於一切法中, 當住於一法,
覺智增益已, 修行為得道。

“迦葉,說是法時,若有菩薩成就此行不值於佛,而自說言:‘我當作佛如來應供正遍覺。’迦葉,在家菩薩應如是作,雲何修行能得菩提?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業求於菩提。何等三?生極欲心,於一切智不著本作,應持五戒,具是三分趣於六法。何等六?得於聖法,諸根完具,不盲聾啞,不粗惡色,速得信心不畏深法,聞已速解疾得不退,應當具足如是六法。五障法應當善知。何等五?知於兩舌,終不妄語,菩薩之人應見,是慳是菩薩障應當不慳,若著於欲是菩薩障終不作欲,如是五法能作障礙。又複應當作於三法。何等三?常恒有於欲出家心;於淨持戒沙門、婆羅門所,殷重恭敬從受教誨;諸有著相演說法者應常遠離。何以故?是菩薩所不應學故。菩薩不應擔不實草。何以故?是非菩提故。若擔不實是學障礙,不學集法。複次,迦葉,菩薩當學於三法。何等三?心常專念趣向作佛,應當精勤修習讀誦,常於眾生修行慈心,應當修集如是三法。又複應當親近三法。何等三?離搏捶打,不說他人雲是卑賤,怖畏眾生而為作救,應當親近如是三法.”而說偈言:

“不親近下人, 見不正直者,
見已當遠離, 猶遠惡毒蛇。
不應學於彼, 亦不禮敬是,
應當極遠離, 猶如見惡狗。
是人墮惡道, 諸有著相者,
若修是學者, 此亦同彼去。
不疑於空法, 聞於佛法已,
及樂空比丘, 此所生恭敬。
是中增多聞, 亦生利智慧,
得近菩提道, 為一切所禮。
速疾受齋戒, 速受已讀誦,
斯增益智慧, 猶水青蓮華。
速疾受齋戒, 多聽受於法,
斯增益智慧, 以斷諸漏結。
大智大精進, 大威德無畏,
作利以益己, 及利益於他。
終不打搏他, 應當樂如是,
進助菩提分, 是人法無減。
是人少病患, 有最上妙色,
為眾生所愛, 愛利益已法。
修行於慈心, 住在家菩薩,
舍一切惡道, 速疾得生天。
是得天名已, 五欲自娛樂,
從天命終已, 終不生惡道。
生在人道中, 種族豪貴家,
形色極殊妙, 無有能欺者。
無能所守護, 是人修行法,
得見於勝處, 一切眾生愛。
善得安隱眠, 寤已歡喜樂,
終不生怖畏, 是亦天所護。
猶如糞穢法, 彼有是觀相,
居家亦如是, 廣及餘亦爾。
當為諸善人, 所稱譽讚歎,
怖者施無畏, 諸在家菩薩。
更不事餘天, 亦不見餘天,
此道極正直, 諸慧者所集。
是以此善根, 舍一切惡道,
一切智三明, 善學三戒故。
如所作功德, 如其所禮事,
斯亦當見禮, 諸眾生獨故。
如所作功德, 如其所禮事,
當為眾生上, 如佛見禮事。
住於在家地, 起作菩提心,
此所稱讚法, 及餘法今聽。

“迦葉,在家菩薩應成三法。何等三?應當遠離希望吉祥,是菩薩應修治舍宅,除諸妨礙勤修多聞。菩薩當具足三法,複起三法。何等三?不應斷絕說法師辯,應當勤請於說法者,應當常燃燈燭眾明,應當修行如是三法。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應當終竟不造三法作女人行。何等三?不留難母令不聽法,不留難母不往比丘所;不遮固妻至比丘所,欲聽法者不作障礙;於女人所不舍正道而犯非道。如是三法一切不作,若造此業便墮女人.”而說頌曰:

“應當燃燈明, 數數以信心,
得無塵垢眼, 及獲得佛眼。
導師以此眼, 能知於一切,
若知如此智, 則知於實智。
知過去世法, 現在亦如是,
不意想未來, 不造作三相。
若有是三相, 三亦應當舍,
悉同為一義, 相即為非相。
佛所說諸根, 然法無有根,
以彼不分別, 菩提最為上。
淨修佛眼已, 悉皆現了知,
是句即菩提, 如上之所說。
如是所說法, 亦不毀壞法,
一切法是空, 是故名為說。
諸外道邪見, 為在家說法,
如作於明燈, 有眼者能知。
不斷他說法, 於釋師子法,
莫速至惡道, 疾作生盲者。
數數而勸請, 演說善逝法,
以此之善根, 轉無上法輪。
不應作留難, 若母欲聽法;
作極惡女人, 盲僂極醜惡,
不見睹眾色, 亦不聞妙聲,
在於黑闇處, 猶若如蛇住。
作於障礙已, 貪嫉為妻故,
速疾命終已, 作弊惡女人,
黃頭而青眼, 黑惡難可看,
疽惡腳繚戾, 聾騃無所知。
於如是等處, 無慈者速受,
為嫉妒男子, 數數造欲因。

“複次,迦葉,在家菩薩不應作三法。何等三?不請女人,為欲因緣施酥、醍醐及諸惡施;若欲出家不作留難,未出家者勸令出家;造如來塔作營事人勸助示導,不應侵奪取於是物。如是三法,在家菩薩所不應作.”而說頌曰:

“不施他女人, 不造作非法,
無婚過難來, 故一切不施。
有言者往彼, 合掌而作禮,
與已複當與, 以善歡喜心。
若彼僧中少, 為僧給使人,
若有請取是, 應佐少人者。
勿觸水令濁, 若有依此者,
於斯無嫌害, 生心起嗔惡。
若有欲出家, 自子及親屬,
菩薩於是中, 終不作留難。
令諸眾生樂, 得證於滅度,
此是我本欲, 說於無上法。
知是諸過已, 自不造諸妒,
莫長夜常憂, 為煩惱所染。

“迦葉,在家菩薩複有三法不應修集。何等三?不買男子,不買女人,不施毒藥。若有作者亦勿親近.”而說頌曰:

“離買男子業, 亦離買女人,
不施與毒藥, 若與者遠離。
天亦嗬是法, 眾生得苦惱,
隨趣諸方麵, 憂惱箭所害。
此長夜憂惱, 多獲眾苦惱,
亦絕便命終, 是故不應作。
是過及餘過, 我知是所作,
今說其少分, 為於菩提故。

“迦葉,在家菩薩不應造三法。何等三?不至淫女家,若男若女不犯非道,若屠牛處不在邊住。如是三法,在家菩薩所不應作.”而說頌曰:

“不至淫女家, 穢惡為欲者,
速致不恭敬, 由近下欲故。
師見去至此, 為彼之所輕,
速疾致疾患, 以是致命終。
若男女非道, 二俱不親近,
是女所不喜, 雲何當犯是?
若有屠牛處, 一切不往彼,
此非我所宜, 菩薩法如是。
如是諸過患, 佛悉皆知之,
是故不正行, 今為如實說。
佛如是少說, 我聲聞能知,
斯於佛麵前, 雲何所後處?
眾生信聖者, 欲疾至涅槃,
為是故我說, 不為難教者。

“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應成就三法。何等三?居住家中猶如客使不起我想;若已施者起集聚想,其未施者遠離於我千由旬想;不為子息作於藏舉寶藏之想。迦葉,在家菩薩應當成就如是三想.”而說頌曰:

“當修習死想, 我不久命終,
是故諸所藏, 此財應修堅。
為別男女事, 終不為利是,
速疾求堅法, 身命及財物。
殷重欲菩提, 所作不輕躁,
為求法利故, 一切時摧伏。
猶如小女戲, 亦如光漸現,
不樂著於味, 欲法者如是。
讀誦不休息, 善好法莊嚴,
其難可修集, 於種種諸眾。
如是相似法, 迦葉我已說,
其有聰利者, 我悉知是人。
彼知已解了, 自憐湣於己,
是人於彼時, 數數與我對。

“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三?父母不信化令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慳貪勸令住舍,歎無上道在大眾中而演說法。是名初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應當善知可供養者及不可供。若知是已,諸可供者而設供食,不可供者而不設供,於是人所應修慈心。迦葉,是名第二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所有財物勤苦集聚,是不應失不令盡失,不施於他,堅藏牢舉,施住淨戒沙門、婆羅門,平等封邑財封無係一切淨行。迦葉,是名第三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而說頌曰:

“若在家菩薩, 集無上菩提,
生起三種慧, 以學無上道。
若父及與母, 惡慧無有信,
勸之令生信, 令趣向勝法。
慳犯住戒舍, 無慧者信慧,
向無上菩提, 勸令至是處。
若去至四方, 求善說法者,
應行於法施, 以增益智慧。
犯戒教住戒, 無信者教信,
無慧者教慧, 是人終不退。
若見慧比丘, 持戒多聞者,
恭敬信近之, 數數而谘問。
所以近比丘, 數數為谘問,
速疾受其法, 是故不退轉。
彼覺智增益, 聞處及智者,
覺智增益已, 舍己肉供養。
是有信解相, 如我之所說,
不以不信心, 能趣向菩提。
漸漸見增益, 速疾得增長,
於是諸增益, 彼得不為難。
知是增益已, 若自及與他,
心喜而趣向, 是人增益智。
隨所有財封, 本所聚集者,
諸有持戒人, 一切以置前。
是無有異語, 終不說異言,
健勇進堅施, 是能成如來。
柔和易共住, 勇健者得慈,
歡喜而堅舍, 如先後亦然。
勇健上施主, 不從他所求,
眾施中最健, 一切無不舍。
若金銀及錢, 本生亦曾施,
希望於上法, 甚深最上句。
一切天及世, 相應專供養,
若求於法者, 悉應供是人。
勇健者集法, 以法而活命,
有智慧勝法, 當為救世者。

“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疾墮聲聞而般涅槃。何等三?若暫一發菩提心已,怖畏地獄、餓鬼、畜生,於是菩提道起重擔想求諸善根,不專思念,不好善求,是人為於心意所害生起苦想。迦葉,是名初法,在家菩薩退無上道,疾墮聲聞而般涅槃。複次,迦葉,在家菩薩,若暫一發菩提心已,若行施時嗔恚而與,與已生悔,是人不能至於佛智。迦葉,是為二法,在家菩薩退菩提心,疾墮聲聞而般涅槃。複次,迦葉,在家菩薩,若暫一發菩提心已,不勤精進集於多聞,是人以是少許善根速入涅槃。迦葉,是名三法,在家菩薩退菩提心.”而說頌曰:

“發菩提心已, 而不修正行,
毀壞於佛乘, 墮在聲聞乘。
菩提非不信, 及懈怠者得,
慳貪無智慧, 是等作障礙。
知恩住淨戒, 心常樂行舍,
舍時心歡喜, 菩提不難得。
心造作諸惡, 心亦能行施,
是眾生心堅, 當作世間塔。
若不舍是法, 心趣向菩提,
當作佛出世, 為世作福田。

“迦葉,在家菩薩有三法,退菩提心,墮緣覺涅槃而般涅槃。何等三?是在家菩薩,一發心已吝惜秘法。迦葉,是名在家菩薩初法,退菩提心,墮緣覺涅槃而般涅槃。複次,迦葉,在家菩薩一發心已,希望良時求覓吉日。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二法,退菩提心,墮緣覺涅槃而般涅槃。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懈怠懶惰,不勤求助菩提之法。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三法,退菩提心,墮緣覺涅槃而般涅槃.”而說頌曰:

“慳吝惜秘法, 不教誨他人,
當墮緣覺地, 是退失菩提。
是退墮於三, 失利有苦來,
去已而現在, 是疑於菩提。
思惟大乘已, 速希望吉祥,
此非信解相, 佛不親近是。
若有極專心, 堅求菩提道,
此不禮事餘, 唯除世間塔。
若有是信心, 不得其餘天,
是成就最上, 名為天中天。
生菩提心已, 是不禮事餘,
是有最上色, 在在所生處。

“迦葉,在家菩薩有三法得身極黑。何等三法?斷佛塔中所燃燈明;他有鬥諍生嗔恚心,不豫己事代他諍訟;見黑色人而形呰之。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三法其身極黑.”而說頌曰:

“塔中燃燈明, 斷取是光明,
其身極甚黑, 猶如黑漆盤。
見黑人形呰, 我白汝極黑,
是輕毀他已, 受身黑如炭。
善守護口業, 作業終不失,
隨如所作業, 當有如是器。

“迦葉,在家菩薩有三法生工巧家。何等三?迦葉,在家菩薩自受五戒,若有知識從遠而來與酒令飲,或請餘人飲之以酒。迦葉,是名在家菩薩初法,生工巧家。複次,迦葉,在家菩薩自持淨行,和合他人令行欲穢,以此業故生工巧家。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二法,生工巧家。複次,迦葉,在家菩薩,若見他人營造法事勤讀誦者,然是人者欲造天舍,而是菩薩語此人言:‘汝舍讀誦,營造所作,作已還讀。’以是業故生工巧家.”而說頌曰:

“以酒請他人, 及與己知識,
以酒為上供, 是業墮工巧。
不能作刀針, 及諸工巧事,
唯能坐地已, 手執捉排囊。
自己舍女人, 向他讚淫欲,
以是業報故, 生墮工巧家。
不能作刀針, 不知鼓排囊,
教令執捉椎, 以鍛於釘鐵。
以此障礙法, 令他舍法故,
墮在工巧家, 此人生是家。
彼不見排囊, 亦不見椎鉗,
悉破壞眾器, 其業報如是。
迦葉護口業, 亦護慎心業,
一切不善法, 不向他人說。
生死受眾苦, 生已增長愛,
是故勤行法, 舍諸不善法。

“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生在王家,顏色姝特,端正可愛,鮮淨紅白而不懶惰,聰黠明了。何等三?迦葉,在家菩薩,睹未曾見沙門、婆羅門,若其見已生信敬心:‘此是福田,此應供養,此應禮敬。’此是福田生信敬已,請與衣服、飲食、臥具及諸病藥。迦葉,是名初法,在家菩薩生在王家。複次,迦葉,在家菩薩堅住本誓,住本誓時如說而住,終不妄語。迦葉,是名二法,在家菩薩生在王家。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於住淨戒沙門、婆羅門所,親近谘受修於堅法。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三法,生大王家.”而說頌曰:

“慧者見已知, 淨戒多聞者,
是起如是心, 往彼請命之。
彼既請命已, 如實而施作,
是不為涅槃, 所施無所害。
是取於堅法, 如所親近者,
種種智增益, 速疾獲難得。
如斯之信心, 趣向菩提者,
得菩提不難, 如智者行處。
最上活命已, 舍最上財封,
集聚上妙法, 證於最上滅。
是人生上族, 是有上妙色,
服上妙衣服, 獲最上涅槃。
知於如是法, 有智聰慧人,
修行無怯弱, 如佛之所說。
誌趣向勝乘, 是人到勝乘,
滅一切結使, 如彼最上果。
如所造作業, 果報亦如是,
終始不敗亡, 經百千億劫。

“迦葉,在家菩薩,住在家地成就三法,種是善根,終不受於五欲之樂,乃至得於無上正道。迦葉,是在家菩薩受持五戒,不向他人讚五欲樂,不誘引女人,勤修自業起如是心:‘我今不當親近女人。’此終不欲五欲之樂,乃至得成無上正道。迦葉,是名在家菩薩初法,終不受於五欲之樂,乃至得成無上正道。複次,迦葉,在家菩薩,若聞是等甚深經典淨信修習。迦葉,若是深經至於非器彼應勸進。迦葉,若善男子,能令他人舍離疑心,而是菩薩以此善根,得無礙辯,得不係辯,生及命終速得見佛;既命終已得生天上,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三法,乃至得成無上正道,不受五欲。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所有善根,皆悉回向無上正道,不樂色聲香味觸法,不樂財封,不樂自在,不樂眷屬,無漏之心無漏果報,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受五欲樂。迦葉,是名在家菩薩三法,不貪受於五欲之樂,乃至得成無上正道.”而說頌曰:

“在家持五戒, 護持善守護,
離親近女人, 輕毀斯下處。
如是相似法, 修集無漏足,
若有疑惑者, 教令速解了。
一切諸善根, 悉回向菩提,
以此諸善根, 速舍五欲樂。
常有於多聞, 為眾生說法,
生起大悲心, 求於菩提道。
是故聞是已, 生賢善妙欲,
終不親近欲, 速疾轉法輪.”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經法以何名之,我等當共而奉持之?”
佛告迦葉:“是經名曰《演說三戒》,亦名曰說《菩薩禁戒》,亦名曰《集一切佛法》.”
佛說此經已,大德摩訶迦葉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