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轉發自公眾號 “水解諸相” 原創文章 《去你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2020-06-18 15:50:10) 下一個

去你的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

相信很多修學淨土宗的人一定聽過這句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很多法師大德在講經說法的時候都喜歡拿這句話出來教育信徒:念佛一定要克製自己的妄想雜念,隻有這樣念佛才有功德,否則功德大打折扣。

經過曆代祖師大德口口相傳,層層加碼,這句話逐漸升溫,越來越深入人心,最後終於坐穩了淨土宗核心理念之一的交椅,從此很少被人懷疑有什麽不妥。

今天我偏偏要來拆交椅,談談這句話許多不妥之處。

經過各大法師大德大力鼓吹“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信徒們聽了之後奉若聖旨,於是每當念佛的時候如履薄冰、誠惶誠恐,深怕一不小心一個不好的念頭冒出來破壞了自己的念佛功德。然而再小心翼翼有用嗎?沒用!不管自己如何克製,每次念佛總是難免雜念紛飛,念著念著自己就癟了。

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精神可嘉,不過毫無懸念,最後的結果還是屢試屢敗。在這種不斷失敗當中,我相信很多人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了,覺得自己業障深重,覺得自己根性低劣,覺得自己很沒出息,各種傷心的情緒都會湧上來。

我敢肯定地說,凡是用心去念過佛,用心追求過“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亂”的人一定會經曆以上這個過程;如果你沒有經曆過,我隻能說你沒用心過愛過阿彌陀佛。我為什麽敢這麽肯定地說,因為這個過程我走來走去了,都沒走出來,回想起來真是一把汗、一把淚。

後來碰壁多了,足夠痛了,總不能還傻逼逼地往前衝啊!痛定思痛,我靜下心來找找原因。很快我就發現,這裏麵根本就是一套矛盾的邏輯。

心散亂是凡夫最正常的心理行為,一個人不是輕易能夠擺脫這種習慣的,一旦擺脫了心散亂,那豈不是成佛菩薩了!如果我已經成佛菩薩了,我又何苦還念佛呢?現在我還不是佛,卻又用心不散亂這種佛的境界來要求自己,這不是矛盾是什麽!

因此,做不到心不散亂地念佛壓根不是我的問題,而是這套理論本身就有問題。一套有問題的理論讓人再努力去實踐也隻有失敗的結果,就像永動機是造不成的那樣。

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後,我豁然開朗了,從此念佛就像鬆了綁,再也沒有如臨大敵的緊張嚴肅感,而是很輕鬆自在地念,我喜歡把這種狀態叫做“沒心沒肺地念佛”,不管什麽妄想雜念,隻管口中佛號不斷。

後來,隨著見地的增加,我發現“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句話還大有文章。

真正在修行中強調心不散亂、一念不生的是什麽宗派?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物尚且沒有,何來心緣外物?禪宗讓人當下領悟自性真空。而淨土宗本來就不強調這種自性真空之理,換句話說,淨土宗不強調“色即是空”:反過來,淨土宗強調的是“空即是色”。正因為“空即是色”,所以有美妙絕倫的極樂世界,七寶蓮池,八功德水,天雨鮮花,衣食豐足。

然而,淨土宗是所有宗派當中最開放的宗派,所謂開放,意思就是說不管什麽人,不管他原本專修什麽宗、什麽派,隻要他喜歡都可以兼修一下淨土宗,都可以對淨土宗評頭論足。我們很少聽說修天台宗的會去兼修或者評論華嚴宗,也很少聽說修密宗的會去兼修或者評論禪宗,為什麽呢?因為這些宗派的門檻是很高的,沒有具備相當深厚的學識功力,根本沒法進門。一般人在這些宗派麵前,如果隻是學富四車的話,估計也隻能望洋興歎,有點自知之明的人都會及早退出。而淨土宗隻需要念一句阿彌陀佛,經典就那幾本,學富半車的人都可以入門。

淨土宗容易入門,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容易被入侵。於是各宗各派的祖師都把自己宗派的理論放進淨土宗裏麵來,長驅直入,淨土宗被入侵得體無完膚。

回頭細看“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這句,很明顯就是禪宗思想入侵淨土宗產生的產物。用禪宗的標準來講淨土宗,表麵上是把淨土宗提升了,實際上是把淨土宗的大門關小了。試問茫茫人海,有幾個人能口念彌陀心不散亂?

很多念佛多年的人因為做不到心不散亂,於是對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失去信心。這個失去的信心才是最可怕的,才是造成一個人沒法往生極樂世界的真正原因,心散不散亂根本與往生無關。

除了禪宗入侵淨土宗之外 ,唯識宗、華嚴宗、天台宗、密宗統統都入侵淨土宗,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找找各宗各派滲透進淨土宗的理論。

我舉個例子,淨土宗的很多論著中都提到“四土”這個理論,所謂“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這些東西壓根就是天台宗的理論滲透進淨土宗的產物。你去查淨土宗的經典,有哪一本經典出現過“四土”?都沒有出現!不曉得現在的法師大德講經說法的時候,幹嘛老把這些入侵的東西大講特講,而淨土宗本身的東西反而不多加宣揚。拿著別人的衣服來穿,這樣真的好嗎?

那麽什麽的理論才是純淨土宗的理論呢?完整遵守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的本意的理論就是純淨土宗理論,凡是跟這三經不同的就是入侵淨土宗的理論。

下麵直接用淨土三經來駁斥“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之謬。先看《無量壽經》: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淨土宗最核心的理論,既然“十念必生”,那麽為什麽那麽多法師又偏要跟人說“心不散亂”才能往生呢?還有不少法師大德,不斷強調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或者“一心不亂”,這又是什麽居心?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對著幹,是來關極樂世界的門吧!

再看《觀無量壽經》: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細看最精彩這句:“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句話說得太明白了,“令聲不絕”強調的是聲音,“稱南無阿彌陀佛”強調的是口而不是心。

這是阿彌陀佛徹底的慈悲,根本不需要我們這些凡夫心不散亂,隻要你有口無心,從口中念出聲音就接引往生了。就這麽簡單,哪有那麽複雜?是我們凡夫不敢相信,越搞越複雜,搞出什麽“功夫成片”、“一心不亂”,真是畫蛇添足、自生障礙。

除了念佛不要太過強迫自己去做到什麽心不散亂之外,其實佛門很多的修學都不必強迫自己。《地藏經》有這樣兩小段經文:

①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

②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

這經文都已經明確指出凡夫的習氣就是心性散亂,既然如此,又何苦跟自己過不去。念佛也好,讀經也罷,持咒也好,能專注盡量讓自己專注,如果做不到也就不用勉強,隻管把佛念下去就好,把經讀完就好,把咒持夠數量就好。

有些人可能會說,口念佛、讀經、持咒,心散亂有功德嗎?我今天在這裏明確告訴大家,肯定有啊!為什麽呢?我說個比喻大家就好懂了。

一個人吃蘋果,試問很專心地吃,跟心很散亂地吃,吃進去肚子後,這個蘋果的營養是不是一樣被吸收的呢?難道她專心地吃,這個蘋果的營養會增加?難道她心散亂地吃,這個蘋果的營養會不被吸引?

佛號、咒語和經文就像蘋果,關鍵在於吃,吃進去就好。我們凡夫隻負責吃,營養成分是佛菩薩負責的。我們不要去擔心佛菩薩負責的事,做好自己負責的事就好。

相比強調什麽心不散亂,我則更看重數量。

每天念佛的數量、讀經的數量、持咒的數量,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量,根據量變到質變的原理,根本不可能產生質變。質變是什麽呢?質變就是心不散亂啊!所以要達到心不散亂的方法不是在那裏過分克製心念,而是把每天的數量做到足夠多,不管你念佛的心多亂、不管你讀經雜念多少、不管你持咒胡思亂想什麽,隻要你都一直念下去、讀下去、持下去,隻管數量,不管質量,數量達到一定程度,質量自然就出來了。

沒有“千樹萬樹梨花開”何來春天,沒有“接天蓮葉無窮碧”何來盛夏,沒有足夠的數量談什麽一心不亂,清醒一下好不好!別再動不動就“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問一下自己口念了多少數量更實在。

放開自己,沉浸在阿彌陀佛無限的光明中快樂地念佛吧,跟我一起沒心沒肺地念佛吧,不要再拘束自己,把數量提上去,一切自然瓜熟蒂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