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冠肺炎:統計,公共衛生專家和記者

(2020-02-08 14:35:04) 下一個

前兩天有一篇文章,大意是說根據數據國內一片太平,即使不隔離也趕不上美國流感的損失。引來城中大爺大娘們一片怒斥。

雖然統計計算就是些加減乘除,但並非是那麽容易掌握的。即使數據準確,也還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甚至還需要良心。

不說王廣發如何會得出可防可控的結論,也不說李文亮作為基層醫生沒有數據吃的虧。就拿新到來的新藥試驗來說,不但需要有豐富經驗的醫學專家,還需要有豐富經驗的統計學家。有了他們,經驗實踐才成為了有用的數據而不是一大堆無用的垃圾。而且統計中有很多參數可以調整,如果死板的按照標準經驗公式來做的話,會有更多的人命損失和更長的試驗周期。看到火神醫院窗上的像生物實驗室樣的柵欄令人不寒而栗。可能像高福這樣的生物學家做疾控中心的頭才能想得通的吧。

為什麽西方醫生這麽受人尊敬,這是長久以來的習慣,因為他們扮演的是公共衛生專家角色,而這個角色不但需要技術,數據還要有人文關懷。即使像南丁格爾這樣的女性,也因為掌握了護理技術和統計,成為公共衛生專家。

現代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個別的醫生和護士因為缺少統計技術或數據已經不能夠擔當公共衛生專家這一個角色了。這時候,金錢和權力就會加入,這裏麵太多名利了。

這時候就需要有公眾的監督,也需要更多的良心吹哨者。原來部分工作有記者做了,現在自媒體盛行,良莠不分,美分五毛遍地,而且不斷增多。這也難怪,畢竟都要恰飯的嘛。

直接在油管搜索 ’王劍‘,也是個做政經節目的自媒體人,可能許多人都已經知道了。他每天直播兩個小時,幾個月從粉絲數千人到現在的十二萬人,他的新聞感覺很靈敏,人品也很正直,他的節目是值得看的好節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