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離開聖卡洛斯博物館時已近中午。我們打算在去下一個博物館的途中把午飯解決了。
要去的阿納瓦卡利 (Anahuacalli Museum) 博物館在墨西哥城的土狼區 (Coyoacán)。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否有安全問題,很多私宅都有這種高高的鐵絲網。
一路小飯館很多,可是看了都沒有進去的欲望。結果走到博物館了還沒有吃到午飯。
買了門票先去博物館的小餐廳 (也是禮品店)。這兒的食品簡單,但是很幹淨。我們很滿意。
阿納瓦卡利(Anahuacalli,納瓦特爾語,意為“被水包圍的房子”)是墨西哥壁畫家迭戈•裏維拉 (Diego Rivera,1886-1957) 為了保護他收藏的大量前哥倫布時期的文物而設計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靈感來自中美洲建築,托爾特克建築和一些瑪雅建築風格:傾斜的牆壁、蛇形壁柱和菱形門。金字塔形的頂部更加凸顯了建築的宏偉。
主要建築材料是附近的火山岩。
同時迭戈•裏維拉也希望人們可以在這兒畫畫,聽音樂,載歌載舞…
的確,主樓和餐廳之間有個巨大的場地。常常有各種活動在這兒進行。
迭戈•裏維拉的收藏:阿茲特克(Aztec)和特奧蒂瓦坎(Teotihuacan)的陶器。
博物館主建築共有23個房間。很多房間的天花板上都裝飾著迭戈•裏維拉的馬賽克畫麵。
博物館裏每個房間都非常獨特,房間的形狀、大小、舉架和光線都不一樣。
這個天棚是兩條蛇。
泥塑。
又是蛇的天棚。
這些窗戶由琥珀色的瑪瑙石製成,從外麵看是不透明的,從裏麵看則半透明。這些薄窗允許昏暗的自然光通過。
為了符合裏維拉對這個博物館的期待,這裏每年都會舉辦當代藝術展覽。我們去時正在展出墨西哥藝術家彼得·雷耶斯 (Pedro Reyes,1972-) 的作品。主題是“原子失憶症(Museo Anahuacalli)”。意在提醒大眾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對人類的威脅,宣傳人們對和平的祈望。
雷耶斯 2023 年的《Quipu》。Quipu 是一種古老的印加記錄信息的工具,以不同顏色的線和不同的打結方式進行。
迭戈•裏維拉的收藏。
石雕。
上樓的台階非常陡,但是挺好玩的。不知道什麽時候、在哪兒,就出現一個房間。
這個巨大展廳中間是雷耶斯 2022 年的《零核(Zero Nukes)》。“零核武器”用八種文字寫在這個巨大的“氣球”上。八種文字分別來自八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英國、俄羅斯、朝鮮、中國、以色列、巴基斯坦、印度和法國。
四周牆上都是迭戈•裏維拉的壁畫草圖。
左邊是一個白色的石雕。這個角度看是鴿子,換個角度是一隻手。雕刻的名字叫《休戰 (Tregua)》,雷耶斯 2024年的作品。手是勞動的意思,當它變成鳥時,指的是世界和平。帶來這個和平需要勞動的努力。
《原子和平(Pax Atomica)》。雷耶斯2023年的作品。這是一隻鳥籠,其尺寸和形狀與用於摧毀廣島市的第一顆原子彈“小男孩”完全相同。這件作品與 Diego Rivera 的壁畫《戰爭的終結,和平的夢想,現實的幻想》相互呼應。
雷耶斯 2023 年的《人均 TNT》。
據說全世界核武儲存量巨大,如果平均分給全球80億人,相當於每人承受238公斤的TNT炸藥,這裏用懸掛在人身上的炸藥複製品表示。太嚇人了。
這是一個小放映廳。播放迭戈•裏維拉的故事。
一幅畫從靈感、構思,到完成。
繪畫進行中夫人來探訪。
博物館裏麵的門也是什麽形狀的都有。
來到“金字塔”的頂部。
狹長展廳的天棚。
雷耶斯2024年的雕塑《鈾/玉米(Leetso/Tlaolli)》。來自納瓦霍人(Navajo,美洲部分土著人)有一個關於兩種黃色粉末的故事:玉米花粉和鈾。根據神話,大地母親讓納瓦霍人在這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他們選擇了玉米花粉,因為他們知道永遠不應該從地球上提取鈾。因為它會帶來疾病和死亡。
第一個類似的雕塑由墨西哥雕塑家 Federico Canessi 於 1958 年創作,叫《今日墨西哥人》。那是一位具有瑪雅人特征的當代男子,一手拿著玉米棒——中美洲人民最偉大的遺產之一,另一手拿著原子。男人把玉米緊緊地抱在胸前,就像納瓦霍神話中描述的那樣選擇了它。
雷耶斯的雕塑是一個擬人化的人物正在行走,手裏拿著玉米,把原子留在身後。
這個屋頂色彩鮮豔。
古老的廟宇。
這個博物館除了餐廳、禮品店,還有幾個附屬建築,提供上課的教室,藝術家的工作室,討論的會議室…
在博物館的院子裏四處走走非常放鬆。喜歡這裏的環境。
我們去時博物館的門票是每人100比索(大約5美元),拍照許可30比索。
部分信息來自網絡。
2005.02.06. 底特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