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天我們有幸在紐約住了幾個月,享受了一段大都市的生活。值得記錄下來。
3月23,星期六,全天下雨。參觀博物館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便去了位於曼哈頓五大道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博物館的全名挺長,“所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博物館”,一看就知道是以某個人的名字命名的。
去這個博物館是因為我惦記著博物館那獨特的建築。可惜那天一直下雨,無法欣賞建築的外部。
進到博物館大廳就可以看到它與傳統的建築截然不同。好像一個巨大的彈簧,螺旋形的走廊從一樓不間斷地、緩慢地轉到頂層。大部分藝術品就陳列在這寬大螺旋走廊。參觀者可以從一樓一直慢慢走到最後。
脖子再上揚一下看看美麗的圓頂。
這個博物館收集的絕對是比較超前的藝術品。下麵幾幅大師的畫在這個博物館裏算是中規中矩的傳統作品了。
梵高(1853-1890)去世前不久(1889年)的《聖雷米山(Mountains at Saint-Rémy)》。
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1871年的《女人與鸚鵡(Woman with Parakeet)》。
莫奈(1840-1926) 1908年的《從聖喬治馬焦雷看到的公爵宮 (Le Palais Ducal vu de Saint-Georges Majeur) 》。
這幅畢加索19歲(1900年)時候畫的《煎餅磨坊(Le Moulin de la Galette)》。
畢加索1904年23歲時畫的《熨衣服的女人(La repasseuse)》。
下麵的藝術品就有些超前了。
《幽靈守護者》2020 年。作者是1989年出生於剛果的 Sandra Mujinga。
所用材料:薄紗麵料、棉布、尼龍線、螺紋杆、線夾和蜂窩混凝土。
參觀者可以走上展台仔細觀看。
走到中間再看看這個巨大的“彈簧”。可能因為下雨,博物館裏的人特別多。
《沒人知道我的名字(Nobody Knows My Name)》1965 年
作者:查爾斯·懷特(Charles White, 1918-1979)
這四幅看不出穿衣人的連帽運動衫都是《無題》。
《最後的電報》,2013 年
走到頂層看圓頂。
站在“彈簧”上麵往下看。
《誓言(Pledge)》2018
作者為1976年出生的漢克·威利斯·托馬斯(Hank Willis Thomas)
作品介紹:
漢克·威利斯·托馬斯所謂的反光作品利用曆史事件的紀實照片。將圖像打印在特殊的反光紙上,使它們看起來不完整,因此難以用肉眼辨別。為了完全看到作品,必須用手機或相機拍攝閃光照片,在拍攝的瞬間,閃光會使構圖變亮並顯示其細節。這種字麵意義上的物質模糊性隱喻地代表了過去(但正在進行)的所有曆史抹殺。通過閃光攝影,觀者成為曆史複原過程中的參與者。
我們沒有拍出好的效果。這是博物館網站上的截圖:閃光時可以看到的圖像。
王水(Wang Shui, 1986) 2023年的《模棱兩可的大會(Ambiguous Congress)》
鋁板油畫
幾個星期後我們正好來到博物館附近,於是拍下這兩張照片。
說到這裏不得不再提一下這位所羅門·R·古根海姆(1861-1949, 享年88歲)。
古根海姆是美國的實業家,藝術收藏家和慈善家。1937 他年成立了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專注收藏現代藝術。1939 在紐約開設了“非具象繪畫博物館(Museum of Non-Objective Painting)”, 一個展示其藏品的場所。
幾年後博物館已經積累了大量作品,需要一座永久性建築來容納藝術藏品。所以古根海姆委托了美國著名建築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 - 1959,享年91歲)設計新的博物館。
1949年所羅門·R·古根海姆去世。三年後的1952年,博物館更名“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1956年新的博物館在曼哈頓五大道動工,1959年新館竣工開幕。
2024.7.25. 底特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