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2017英國行(23), 約克(York)半日
(2019-11-05 04:29:24)
下一個
2017年6月2日星期五,約克(York)。英國的最後一天。6月3日中午飛回美國。
原計劃在這裏呆一天。我們在英國的朋友文家說:約克隻需要幾個小時。所以我們把約克的時間壓成半天。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409pSdwi7EE.jpg)
一大早我們就在約克城裏亂逛。太早了,所有的地方都大門緊閉。
這是老城的一個教堂。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4264ciitxi4.jpg)
約克老城
在約克大教堂的旁邊,發現了一個1米高的小鐵門,門後麵是窄窄的向上攀爬的台階。試著推了一下,門開了。於是我們順著台階上去,才發現這裏是約克城牆(York City Walls )。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45658LG8qtJ.jpg)
公元71年,羅馬人出於防禦的目的在這裏修了城牆。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474L8KaitOn.jpg)
867年,丹麥人占領了這個城市。城牆又被重新修複。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490SbRI8jv9.jpg)
站在城牆上可以看到附近的約克大教堂。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509hYKpQI28.jpg)
到了十八世紀後期,城牆已不再是城市的防禦工事,而且已經年久失修。 有人提出申請拆除城牆,理由是:當時的牆壁條件差,維修費過高。
這個申請在約克遭到激烈的反對,但是一些城牆和門樓已經被拆了。
後來約克開始修複城牆,讓大家使用。我們在約克城牆上閑逛時,除了遊人,也有一些當地人在這裏走路或者跑步。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532q0CJnsez.jpg)
城牆邊上的旅館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551flA4ctVl.jpg)
走了一會兒仍然可以看到約克大教堂。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578creAnCtV.jpg)
這個四層樓高的堡壘和城牆相連。每一層都可以獨立作戰。堡壘建於14世紀初,用來取替12世紀時的堡壘。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597lIkKoYuq.jpg)
下了城牆從這個小門出來。去約克大教堂參觀。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616SKfahcuy.jpg)
約克大教堂的外麵有一尊康斯坦丁大帝(公元274-337)的銅雕。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633Qy9DgaCi.jpg)
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 是北歐同類中最大的一個。
據記載這個地方第一個石頭結構的教堂是在公元630年建立的。目前的教堂大約在1230年動工,1472年完工。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652RjSBumqV.jpg)
教堂的一個側麵。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672g3aO6yCD.jpg)
另一個側麵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689Z7JJLvkM.jpg)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707UuKeYE68.jpg)
約克大教堂西麵的彩窗。
教堂的一些彩色玻璃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那時候大部分的玻璃(白色或彩色)來自德國。抵達約克後,著色、燒製,然後用鉛條鑲入窗戶。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728oNn982zg.jpg)
進到教堂內部的效果。由於有眾多巨大的彩窗,約克大教堂內部比一般的教堂要明亮。這張照片因為焦距在彩窗上,顯得比較暗淡。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748JP375UM0.jpg)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769gQavCukF.jpg)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786jUJ879D3.jpg)
中殿(nave)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8043WLq0EPz.jpg)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820MqHXKA1J.jpg)
頂篷的每個交結點上的圖案都不一樣。仔細看挺有意思的。可惜頂篷太高,我的相機拍不清楚。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840nIWvcqg9.jpg)
教堂的人說清洗一扇彩窗需要一年的時間。因為每一塊玻璃都要輕輕地取下,經過清洗、修補再放回原處。
看來如果幹上這個工作就不擔心失業啦。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872Ad409LNd.jpg)
教堂北部15米高的五姐妹窗(Five Sisters ) 。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犧牲的大英帝國婦女。
也有傳說:五個姐妹喜歡刺繡。這五扇窗戶的圖案來自她們的刺繡圖案。
這扇窗戶始建於十二世紀中。
這扇花窗真的該清洗了。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02HfRh4dJv.jpg)
屏風一樣的雕刻被一個門洞左右分開。上麵是英國前十五位國王,從征服者威廉到亨利六世。
有些國王拿著劍,有的拿著權杖,有的兩者都有。劍象征國王是軍事的領導者,權杖代表正義。
這是前七位國王。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18VbjcPxrU.jpg)
後八位國王。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33yUkg8zKD.jpg)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54pP9S0HRe.jpg)
明亮的教堂內部。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76Qndu1Bpt.jpg)
這組無頭的人用肢體語言表達他們的意思:基督在此(CHRIST IS HERE)。這是前六個字母。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1992r9wg3h5c.jpg)
這是後六個字母。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2030OEzAzK5B.jpg)
我們的朋友文家告訴我們,約克這家貝蒂茶室(Betty's) 很有名。如果有時間可以來這兒喝個下午茶。
碰上了就進來吧,我們到的比較早,等了十幾分鍾就坐下了。要了兩份,每份包括一壺茶、四個迷你三明治(熏三文魚、熏肉、雞肉和雞蛋各一個),司康餅(Scones)和甜點。
從下往上吃。
每份19.95英鎊。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2060kpwpyyTG.jpg)
甜點非常漂亮,可是太甜了。
店裏不少咱們的同胞。每個人都在看手機,桌上紙巾堆成小山。。。
幾年前在美國和一位朋友(前同事)也吃過英國下午茶。那一次的記憶更好一些。
那是在一家比較高端的酒店大廳裏,所有的餐具和茶具上都有非常好看的圖案和金邊(意味著必須手洗,不可以用洗碗機)。碟子、茶杯和托盤的花紋不一定配套,但是個個精美。
大廳裏大大小小不同花色質地的沙發隨意(其實並不隨意)擺放。我和朋友被分配坐在一個很大的三人沙發上,前麵的茶幾用來擺放著我們的茶水食物。仔細看了一下周圍,發現那是一種閨蜜或者母女之間的一種社交。總而言之客人全部是女性。
最後沒有吃完,打包帶回家後才發現,有一塊甜點吃了一口就放下了(太甜了),結果服務員把那半塊點心扔了,換了一個整塊的在我打包的小盒子裏。
那是一次非常輕鬆、暇意、愉快的經曆。
從英國回到美國以後查了一下我們吃過的英國下午茶,2017年每個人40美元。必須提前定位。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20986cWjJb3J.jpg)
離開時還可以買點帶回去。
貝蒂茶室的網址
那天我的計劃是離開約克直接開到機場附近的旅館。休整一下準備第二天回家。
可是我家的另一位沒玩夠。他認為我們還有時間去巨石陣看看。從約克開到巨石陣需要四個半小時。我們可以五點半到達巨石陣,下午六點鍾不許參觀者進入。
正好久居英國的老朋友文家打電話過來。聽到我們的計劃後,他說星期五出遊的人很多,交通不一定通暢。於是我們立刻離開貝蒂茶室。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2117grFnuigz.jpg)
等待喝茶的隊伍已經非常長了。
下一站:巨石陣
![](/upload/album/fe/13/e7/dd972db82149ScrJGxhA.jpg)
2017年6月2日的行程;約克(York)—> 巨石陣(Stonehenge) —> 機場附近的旅館。
注:2022年1月上旬,突然發現以前從美篇拷貝到文學城博客裏的照片全部丟失。這篇文章的照片是 2/4/2022 重新上傳的。非常感謝文學城裏幾位朋友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