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娛自樂

記憶不再可靠,於是開始網絡日記。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盲人藥材專家童琅三

(2019-10-16 05:32:06) 下一個

大約20年前,在母親寄給我的信裏夾了一張報紙的複印件,就是這篇文章,記錄了母親的爺爺童琅三的故事。

我把這篇文章轉帖到這裏。

盲人藥材專家童琅三

解放前,漢口中藥材很興旺。光是鹹寧人經營的藥材店就有40多家,稱為鹹寧藥材幫。做過藥材行業的老一輩人,都知道有個雙目失明的藥材專家童琅三。

童琅三(1861 - 1927)名王於(是一個字),號竹峰,道號慎衷。原籍鹹寧麻塘鄉石頭童村。天資穎悟,好學精思。他隻讀過幾年私塾,十三歲便到漢口徐公興藥材店當學徒。十七八歲時,在父親童萬泰與同鄉王叔謀合資經營的漢口萬泰公藥材店工作。後來隨父親在漢口大夾街九如橋開設童萬泰藥材店。從當學徒起,他就以十分的敬業精神刻苦鑽研藥材。對多種中藥材的產地,特征,品質都細心觀察,了解的一清二楚。

二十歲左右,童琅三不幸與一夜之間雙目失明,百般醫治無效。這對一個年方寇冠的青年人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沉重的打擊。但是他並沒有被命運擊敗,而是重新振作起來。利用藥材店的條件和原來的感性知識繼續刻苦鑽研,成天擺弄撫摸各種藥材,終於成為鑒定中藥材的盲人專家。

他雖然失去了視覺,但通過味覺,嗅覺和觸覺,就能準確地判定藥材的產地,質量及生長期長短。例如:他拿到黨參,用口咬一咬,嚐一嚐,看有沒有渣,就知道是產自四川還是山西潞安州。再用手摸摸根部的老嫩,就知道生長期長短。又如白術他通過口嚐鼻聞,憑其或甜或辣,香與不香,便知道產自浙江或安徽。麻城羅田出產的茯苓,在市上素稱佳品,也是用手一摸,就能根據其皮質的鬆緊和是否貼肉判定等級。

每逢與客商恰談生意,都能按質議價,史對方心服口服。在當時漢口經營藥材的同行中,對盲人童琅三鑒定藥材的技術水平無不歎服,一直傳為佳話。享譽武漢教壇的一代名師;博物學家劉向山先生聽他談及藥材鑒定方麵的知識如數家珍,使人忘倦,也稱他"真了不起"。

辛亥革命前,童琅三在父親去世後開始主持店務。他憑著豐富的藥材知識和經營經驗,得心應手,信譽卓著,生意興隆。1920年後,童萬泰藥材店資金達5萬銀元,店內近30人,在新寧藥材幫40多家藥材店中名列第四。

雙目失明的童琅三還有一奇,就是自己進行房屋建築設計。辛亥(1911)年童萬泰藥材店不幸毀於兵焚。他毫不氣餒,立即規劃重新建店房,並親自設計。他的設計當然不是繪圖,而是先把細竹按不同尺寸截斷,然後用細繩紮成房屋的模型。縱進三重,前兩重為三層樓房,後一重為五層樓房,尺寸比例分毫不差。

占地二百多平方米的店房,就是按紮成的模型修建的,其中鋪麵,帳房,庫房,臥室,廚房,客廳都根據實用需要,布置的井井有條。

童萬泰經營有方,善於聚財但不吝財,生平熱心慈善事業和地方公益。對當時武漢的聖化堂,敦實堂,育英堂,複善堂等慈善單位時有捐贈。鹹寧南鄉,南城,鱉山等小學興建時,他都曾慷慨解囊。對修橋補路,恤寡憐孤,也都樂善好施。

1927年農曆十月童琅三在漢口病故,享年66歲。

作者:吳陪根

錄自《長江日報》1996年12月17日下午版

 

 

沒有找到童琅三的照片。這是童琅三的兒子、我的姥爺(童戒之,母親那一輩人稱他七爹,因為是家族排行老七), 姥姥(盧安蓮)及兩個舅舅。右邊的是母親的弟弟童秉潤。左邊的那個是母親的表弟、六爹的兒子家生,也是童琅三的孫子。

武漢的童萬泰解放後被公私合營,改名為"出開堂"。就在武漢地鐵"六渡橋"站邊上。

這是"出開堂"現在的樣子。

 

這是店前的雕像。

幾張彩照是在武漢的表妹提供的。

注:這是2018年5月發在美篇的文章。

注:2022年1月上旬,突然發現以前從美篇拷貝到文學城博客裏的照片全部丟失。這篇文章的照片是 1/21/2022 重新上傳的。非常感謝文學城裏幾位朋友的幫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