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聽音樂會

(2022-04-07 10:58:17) 下一個

聽音樂會

  “上大學的時候曾有交響樂團來校演出,指揮讓樂團分段演奏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告訴大家每種樂器的音色和特點;分段演奏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告訴大家如何欣賞交響樂。說實話,文革時期就喜歡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沂蒙頌》的音樂和交響音樂《沙家浜》。‘文革後期(1973年末)批判的無標題音樂真是無法理解’,‘聽西洋樂曲,是生活的一部分’,‘聽幾小節就知道是什麽曲名’,‘吹牛’。”

  “1981年11月16日我們幾個同學相約晚上到延安路上的上海音樂廳聽交響音樂會。可是當天有女排世界杯決賽。同學聯係了朋友,下午在南京路上的錦江飯店看女排決賽的電視轉播,那一天第一次嚐了洋酒,不記得是Cognac還是Scotch,隻是覺得挺好喝。從哪以後就逐漸想喝洋酒、還有看洋畫(文藝複興時期的油畫)、聽洋曲、看洋畫(西方電影)。”

  “那場比賽,中國隊先贏了兩局,算小分比日本隊好就已經是冠軍了。看時間還早,再看一局,輸了。下一局,又輸了。當然第5局中國隊贏了,獲得了冠軍。我們高高興興的跑著,穿過人民廣場,來到上海音樂廳。”

  “來晚了,大門開著,但二門(音樂大廳的門)關著,許多人在等待入場,鴉雀無聲。人們靜靜的等待第一支曲子演奏結束,才入場就座。我感歎上海人的素養。”

  “的確,聽眾很熟悉演奏的曲目,知道樂曲在那一小節結束,立即鼓掌致謝;知道有時兩個曲子之間指揮會離開舞台,聽眾要一直鼓掌直到他回來...”。“有的樂曲最後幾小節前有個停頓,你要是鼓掌了,就太土了”。“說到底,最起碼要知道了什麽時候該鼓掌,什麽時候不能鼓掌。現在好了,在家就能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看看就懂了”。

  “聽西洋樂曲和聽中國戲曲不同。聽西洋樂曲時中間不能鼓掌,不能走動。聽中國戲曲時時你要叫好、(像相聲裏說的)手巾板橫飛”。“解放後沒有了好不”。

  但是,聽音樂會的時候,還有情不自禁的。看看這一段:

  “這是英國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來華演出時的視頻,看看西方演奏員的表情。是不是第一次見到跟著交響樂唱歌的情景”,“情有可原”,“你有什麽感覺”。

  實際上西方聽眾也有激動的時候:

  “坦率地說普契尼的歌劇是著名,但還是演給西方人看的(這句是廢話),這個《賈尼·斯基基》整部歌劇就這兩分鍾好聽。還是聽聽《Mamma Mia!》裏的流行歌曲比較好聽”。“我不排斥中國音樂”。

  原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