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連著九

(2022-04-06 20:10:39) 下一個

“核”連著“九”

  “1958年1月,三機部設立第九局(核武器局),主管核武器研製、生產和基本建設。同年2月,三機部改為二機部,九局也改為二機部九局。”

  “1958年10月10日,九局又更名為北京第九研究所。盡管後來整個核武研製的主要機構,擴展到青海221、四川902、四川903,名稱也幾經易名為北京第九研究所、第九研究設計院、解放軍第九研究院、核工業第九研究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但在北京的辦事機構一直被大家俗稱‘九所’。”

  中國第一個核裝置代號是596。“1960年4月,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正式開始,到年底鄧稼先他們就把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原理的輪廓勾勒出來了。”1964年10月16日試驗,核裝料為高濃鈾-235,核爆炸裝置重量為1.55噸。爆炸實測威力為2.2萬噸TNT當量。

  “1965年5月14日進行第一顆核航空炸彈空投爆炸,測得爆炸威力為3.5萬噸TNT當量。這是我國進行的第二次核試驗。”試驗產品的代號為“2923”。

  1966年5月9日進行第三次核試驗是進行含熱核材料(氘化鋰6,為研製氫彈做準備)的原子彈空爆試驗。試驗產品代號為“596L”。

  1966年12月18日,進行第五次核試驗。是減當量的氫彈原理試驗,試驗產品代號為“629”。測得爆炸威力為12.2萬噸TNT當量。試驗表明中國已掌握了氫彈原理。

  1967年6月17日,進行第六次核試驗,是中國首次氫彈空爆試驗。試驗產品代號為“639”。爆高為2960米,實測氫彈爆炸威力為330萬噸TNT當量。

  “1968年,九院(被‘軍事接管和調整改組’)劃歸國防科委,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研究院。這期間,九院理論部改稱九院九所(第二個九所)”。九院九所,變來變去,就是離不開九。

那時中國隻有從蘇聯進口的兩種型號常規潛艇:03型和33型,用於日常戰備值班,後來進口了1艘31型導彈試驗潛艇。六十年代開始自行研製了核潛艇,稱作09型。

  “對於‘09’的來曆,卻出現很多種解釋。有說法稱,當年建造核潛艇,因為被列為國家第9項重大工程,因此代號為“09”;有人認為是1959年的年份;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當時09是(70年代以前火災)報警號碼。鑒於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代號09意思是核潛艇工程已經十萬火急了”。當然也有別的說法。

09艇最早是七〇一所-武漢船舶設計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室設計,後組建成七一九所,現在叫武漢第二船舶設計研究所,也叫核動力艦船總體設計研究所。其中的核反應堆是二機部九院設計製造的。

  “1969年10月,29個‘發電人員’來到位於四川樂山夾江縣、對外號稱‘西南水電研究所’的909基地報到,被編入第12室”。這些人是海軍的‘09小分隊’,前來學習使用和維護09型核潛艇上安裝的9萬千瓦(12.24萬馬力)壓水反應堆的。

  總之,“核”連著“九”。

  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原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