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本城有過關於院士涉嫌論文造假的報道,本城的一些網友也寫了博客表明看法。
說實話,看到這個報道確實挺生氣,院士也造假?盡管這事兒與我這個(與涉事人和單位沒有任何關聯的)吃瓜群眾也沒啥關係,但也“躍躍欲試”想當回“裁判”說說是非。
朋友說:“當判官和控辯雙方的代理人不同,不能感情用事,必須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好,現在就上網了解一下這件事情的經過。
上述報道說“一位署名為 Elisabeth Bik 的前斯坦福大學助理研究員在社交媒體PubPeer網站公開指出,一位中國學術圈的教授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問題,這位教授還是中國頂尖學府的校長。”
先上網搜索 Elisabeth Bik 是誰?TheScientist上有篇文章介紹說:“伊麗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博士曾是微生物學家,熱衷於花費12個工作小時在周末仔細檢查圖像是否有操縱跡象。從最初業餘愛好變成了熱情。比克估計她在過去五年中花了大約5千個小時來檢查論文。2016年,她和另外兩名研究人員Ferric Fang和Arturo Casadevall在mBio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使幾十篇論文撤稿”。更多內容請點擊上述鏈接。
Elisabeth Bik 說了什麽? Elisabeth Bik 在她 twitter“置頂”的文中說:“最近,我在@PubPeer 上提出了有關中國院士一些論文中可能的圖像重複的問題。我想在此強調,我不是在指責任何人的不當行為。請記住,許多重複可能隻是誠實的錯誤。”
往下翻,2019年11月13日
9:28am Bik 在twitter發文:“今天早上,我在看一位著名教授的論文,他是中國院士,中國一流大學的校長。但是,請看這張流式細胞儀圖像。如果你發現了什麽,繼續...。”文末附有一組圖。
10:14am 發文:“好,這是我發現的”。附了鑒定結果,(圖相同,但說明不同)。
11:00am Xuzhang:這是什麽論文?
11:20am Elisabeth Bik 給了個連接: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95A453B9C5FA7905D784077AFE2A4B#1
6:13pm 內地方先生跟帖。
...
好了,現在看看 PubPeer 網站 的“關於”:“PubPeer基金會是一家在加利福尼亞州注冊的公益企業,在美國擁有501(c)(3)非營利組織資格。該基金會的總體目標是通過采用創新的社區互動方式來提高科學研究的質量。基金會的章程將 pubpeer.com 作為一項服務運行,以維護其內容的讀者和評論者的利益。我們目前的重點是維護和開發PubPeer在線平台,以供發布給同行評審。”
到 PubPeer.com 看看:PubPeer 網站可以用匿名注冊由係統給你個名字和密碼。如果你是論文數據庫DOI、 PubMed ID或arXiv ID中可以找到的論文的第一作者和最後作者也可創建一個實名帳戶。
先在搜索欄輸入個名字:nieng yan,沒有結果。再輸入個yigong shi,5個結果:1年前1篇,3年前3篇,5年前1篇。有一篇在我的博文“阿茲海默症與藥物”中提到過“施一公的科研團隊2015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γ分泌酶的原子結構論文”。點進去看看:
一位匿名網友說:
“請允許我以先道歉開始,因為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提出此要求的合適論壇。”
“這是一篇開創性的論文,與阿爾茨海默氏病高度相關,而且影響因子很高。因此,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沒有任何作者或審稿人對此有所了解。”
“PDF第6004頁:‘與先前的預測(13、32)相反,Pen-2包含三個TM,其中兩個僅從細胞內側穿過膜一半(圖2B)。因此,Pen-2的氨基末端位於細胞外側,而羧基末端位於細胞質側。’”
“在下一頁上,作者提到了完全相反的拓撲。”
“PDF第6006頁:‘因此,Pen-2的氨基末端位於細胞質中,但其羧基末端在細胞外側。這種跨膜拓撲結構不同於先前的結論,即Pen-2的氨基和羧基末端都在細胞外側(32)。’”
“我隻是一個低年級本科生,不確定這裏是不是我指出這一點的地方!但由於沒有人提出來,所以我在做,希望它能得到解決。”
其他4條沒看。
現在輸入 xuetao cao,哇!64個結果。最後一個應該不是,63個也太多了。這其中有的文章在右上角標記了撤回(RETRACTED,出版商早已撤回該論文)、勘誤(ERRATUM,作者已經在出版物上做了更正)和作者回應(Author response)。隨便點一個沒有標記的進去看看:
兩個圖中畫圈的地方重複。
再看一篇,11月13日2:22pm發布:Elisabeth Bik 給出了下圖,兩圖模樣相同:
該論文原載於Cell Mol Immunol. 2018 Feb;15(2):135-145. 第一作者Shuxun Liu 是二軍大副教授劉書遜。
11月17日 6:22am 劉書遜開始回應:“謝謝指出錯誤”,附圖說明。
11月17日10:40am 劉補充說明。
11月17日12:03pm Bik回應:“感謝您的解釋和更正此錯誤。非常感激。”
11月19日11:02am Bik 說劉回應的圖中標尺有問題。
11月19日12:14pm 一位吳(Ng)姓網友回應Bik說可能是用的軟件的設置問題。
11月19日 2:40pm 一位網友說:“我們必須承認,盡管有差異,但作者還是“錯誤地”標記了標尺。一種解決方案是,他們在FlowJo等軟件中重新分析這些原始數據,以保持標識的一致性。...我建議他們在此處顯示背景補償矩陣,以消除疑慮。
11月19日 5:40 劉上載了五張用華為手機拍攝的顯示器上顯示的分析軟件的照片。
再點幾篇文章進去看看,唉,類似的錯誤太多了。這些文章的署名 xuetao cao 基本是在最後或靠後。看來隻能等第一作者們出來響應了。
在本城名博的留言中一位網友提到11月19日《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 Derek Lowe 寫的一篇博客“A Research Scandal in China - 中國的一個研究醜聞”。
該博客寫道:“這不會是一個令人寬慰的故事,...也不適用於中國的科學機構。但是,那裏官方的‘研究完整性’倡議的負責人曹雪濤曾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負責人,南開大學現任校長,現在已經徹底卷入了自己的假冒研究醜聞。”
還很客氣。
他在11月4日的博客“A New Alzheimer's Approval in China - 中國批準一個阿茲海默病的新藥”中的開頭寫道:“要閱讀這個藥的關鍵論文是9月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論文。這是《自然》雜誌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協會合作出版的期刊,該論文描述了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綠穀製藥公司在海藻衍生的低錳酸鹽製劑(GV-971)方麵的工作。”
在我寫的“阿茲海默症與藥物 續”的博客結尾回複網友提問時說:“《自然》雜誌上剛剛登載Derek Lowe先生的一個博客:‘A New Alzheimer's Approval in China’。他是《科學 - 轉化醫學》出版商的獨立編輯博主,經常發表對藥物發現和製藥行業的評論。”
在 Derek Lowe 博客“醜聞”的留言中有位網友提到:“看來中國大學從未認真對待過‘老教授’的這類故事。他們厭惡追求所謂的SCI編號。PubPeer還針對南京大學的另一位生物醫學教授華子春發表了很多文章,他是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他們希望進行剪切和粘貼以及重複出版。他從未回答。”
這位網友說的是有關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子春博士。
在PubPeer網站上輸入Zicun Hua,可以得到2個結果,對第一遍質疑是同內容的文章在中英文在不同的期刊分別發;中英文不同版本的表格又有錯誤,例如:
另外,質疑中還提到論文中“圖4.純化的重組SjTGR的蛋白質譜。第1列:在SDS-PAGE凝膠上純化的重組SjTGR蛋白,第二列:蛋白質分子量標記物”。我對比了他們的中、英文論文和他們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 CN102336816 的圖6 純化的重組SjTGR蛋白;1、蛋白質分子量標記物;2、純化的重組SjTGR蛋白。看來他們英文論文中相應圖的解釋顛倒了。
質疑帖子應該是懂中文的匿名作者發的,不過上述錯誤太明顯了。
華子春曾針對社會對他的質疑給新語絲網站寫過一個《關於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子春學術問題的釋疑》。
在我寫的“傑出科技人物 - 李曼儀夫婦”的博客中曾提到,“突破獎”得主著名阿茨海默病專家李曼儀2011年也遇到一次“醜聞”,“後經賓夕法尼亞大學內部審查委員會在6月份向‘華爾街日報’說明,該錯誤是無意的”。“‘這基本上是一個草率的博士後,基本上是粗心的,不是故意的’,李曼儀告訴詢問者”。“出錯是不應該的,但(李曼儀的丈夫)特羅亞諾夫斯基都說了壞事可以變好事”。
不過我沒有類比的意思。
看來院士的錯誤是明顯的,我該怎樣裁定呢?你想怎麽判,是“斬立決”,還是“等等看”。
內地網友怎麽看呢?
另外順便問一句,你有沒有發表的論文?定期去pubpeer查查看,有問題快回應。
注意:本文隻是傳遞信息。
隻是我的學習筆記。
我有些“懵圈”,還在梳理。
再次感謝所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