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部落

海外陪讀爸爸媽媽在旅途中的聚集地
個人資料
海外部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插隊落戶的日子(三)苦日子真的來了

(2020-07-21 07:27:30) 下一個

作者:Stanley

第一篇講了“住”,上一篇講了“吃”

 

(三)勞動

 

第一個在農村的冬天過去了,春天來了,我們就正式開始參與勞動了,原則上,農民沒有給我們學生有任何特殊安排,盡管我們沒有任何務農的經驗,但是他們隻是通過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勞動,在實踐中來學會各種務農的技巧。

 

農村的活基本上分耕地,下種,莊稼成長中的打理,收割等等這些過程,由於當年還是人民公社,所有的地都是屬於國家擁有,所以每塊地的麵積都很大 ,因此平時農民幹活時都是排成一字行,鋤地也好,除草也好,並排的一起向前推進。

 

由於淮北農村非常窮困,牲口也很少,一般生產隊隻有幾條牛,幾條驢子。牛是用來耕地的,驢子用來拉磨的(因為所有食用的糧食都需要磨成粉)。當年,如果哪條村裏有馬的,已經屬於非常富裕的村莊了,手扶拖拉機類的設備隻有江南富裕農村才有,安徽淮北壓根兒見不到那些設備........

 

由於性口不足,所以大麵積的耕地需要人工操作,耕地的作用就是把去年收割完的農地翻鬆,再播種子,種植新的一季農作物。人工耕地時,十幾個農民通過牽著一條繩索,像船工拉牽一樣,一起彎著腰向前推進,由一個有經驗的農夫抓住犁把,就這樣來來回回的走,直至把一塊地翻鬆為止,人工拉犁,我相信隻有落後的淮北農村才能看到........

 

總的來說,對男勞力比較有體力考驗的有兩種活,一是要會操縱獨輪車,運送肥料或其他東西來回村裏的肥料池與各塊農地,由於貧困,當地的運送工具大部分是依賴獨輪車,而且很多窮的生產隊的獨輪車的輪子還是木輪,沒有一點彈性,推起來非常吃力,稍微富裕的村的獨輪車的輪胎是橡皮輪胎。掌握獨輪車的技術全靠一條係在頸上的帶子以及扭動屁股來平衡獨輪車的推進,剛開始時候,我們經常會因控製不了平衡,在半路翻車,翻車後就需要一個人獨立把肥料等東西重新裝車,嚴重地阻礙了運輸速度,更會引起農民的不滿。

 

 

第二就是收割時的擔挑,到收割季節時,一般都由婦女收割,由男勞力將綑綁好的莊稼捆挑回村裏的大場,由於農地離大場,近的有1-2裏路,遠的有好幾裏路;農作物收割時都非常幹燥,所以擔挑的人必須一氣嗬成的把莊稼挑回大場,如果半路一停,麥粒或者黃豆就會脫落在路上,造成浪費。對於初為農民,文質彬彬的知青來說,擔挑確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的肩膀遠遠沒有農民結實,挑著100斤左右的莊稼行走幾裏路,一口氣挑回大場,中途的堅持,肩膀、頸部的疼痛幾乎沒法用字來形容.........

 

 

農村出工大致分三個時段,晨工、上午與下午,每天天一亮,隊長就會敲響村頭的鍾,聽到鍾聲,大家必須在十來分鍾之內帶著工具向指定的地走去,當時我們都是年輕人,睡眠時間永遠覺得不夠,所以沒人會提早起床,都是聽到鍾聲,從床上爬起來,一穿衣服,不洗臉不刷牙,就跟著農民下地了。

 

晨工一直要幹到太陽升起才結束,然後大家回家吃早餐。吃完早餐,稍後,隊長再次敲鍾,大家又一起出工,到太陽升到天空當中時,上午的勞動才結束。中午的作息時間會稍為長一些,吃完飯有時還可以小睡一會,下午再出工要到太陽落下才會收工。在農村裏,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是超過十幾個小時......

 

記得剛下鄉勞動的初期,由於當年我們還都風華正茂,幹完活之後,沒像農民一樣匆匆的回家做飯,休息,我們幾個還會在夕陽下唱著歌曲,慢慢地走著,有時路過小河,有人還會在河邊坐一會.........

 

不過這種浪漫日子很快隨著勞動的辛勞改變了。後來,每天勞動一結束,我們也像農民一樣,急急的回家,因為回家還要做飯,吃飯,唰碗,這些事完畢,為了明天一早要起床,大家都急急地乖乖地上床休息了........

 

記得那時,我們經常盼望老天下雨,因為隻有下雨,我們才可以有機會休息........

 

農村的冬天雖然是農閑,但由於當地沙質土的原因,河流的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夏季雨水多,令到河床越來越淺,很多船隻都不能通行,所以每年冬季,各個村都要派男勞力去參加挖河工作,由於有些大河離家很遠,所以挖河的民工需要在河邊的草棚裏留宿,夥食是由專人提供。淮北的冬天,赤腳在冰凍水裏挖泥的滋味相信參加過挖泥的人畢生難忘。

 

除了挖河,村裏還有許多私活可幹的,很多農民會背著糞籮子,到處去拾糞。因為農村地大,有許多牛糞,人糞,狗糞撒在田野裏,農民就到處采集這些糞便,回村後秤好份量後倒進村裏的大糞池。這個大糞池的肥料以及政府供應的一部分化肥,就是整年農作物的養料了。

 

我們知青並沒有特殊,當年也曾去過拾糞,滿山遍野的走,偶然見到一堆牛糞,會興奮若狂。因為牛糞非常大堆頭,由於糞交給生產隊,是以稱重量來折合工分的,所以一天內如果能遇到幾次牛糞,就可以滿載而歸早點回家了.........

 

農村是實行工分製的,每個生產隊都有一個記工員,根據每人的出勤,記錄下來。當時一個男勞力每天的滿分是十分,晨工是二分,上午與下午是各四分。

 

每年收割之後,除了照指標交公糧給政府之外,其餘糧食都會分給農民,分紅的方式是以人口與工分各佔50%。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分紅方式,人口越多分的糧食越多,農民家家都拚命的生育,因為他們可以將吃不完的糧食賣掉,換回一些日用品或副食品。但是,對於我們都處於獨身的知青來說,隻能憑自己勤力的出工才能分到勉強能溫飽的一年糧食。當年,大部分窮村,年底是沒有現金可以分給農民的,記得我在農村的兩年,每年年終,沒有試過能分到超過10元的現金.........

 

 

相關文章:

父親節說父親(上)4歲時第一次見到父親,第二次團聚我已經26歲了

父親節說父親(下)經曆百般坎坷,帶著父母踏上移民路

過關記(1976年的羅湖海關)

一場大火,結束了我香港的“幸福生活”

在香港的日子裏(一)找工作

在香港的日子裏(二)遇到我的第一位貴人

在香港的日子裏(三)遇到我的第二位貴人

在香港的日子裏(四)不舍地離開了公司

在香港的日子裏(五)人生又一次抉擇

在香港的日子裏(六)我和她一起創業

在香港的日子裏(七)賣了生意,踏上移民路

在香港的日子裏(八)準備移民,深圳的偶遇

在香港的日子裏(九)最終決定離開香港,移民加拿大

香港-溫哥華,難忘7月19日

在溫哥華的日子裏,那年冬天的一場雪

在溫哥華的日子裏,慢慢坎坷移民路

在溫哥華的日子裏,冰球拉近我和孩子的距離

插隊落戶的日子(一)牛棚

插隊落戶的日子(二)苦中作樂的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要做手腳滴 回複 悄悄話 這麽看來挑兩百斤麥子十裏山路不換肩是徹底的謊話吹牛逼嘍。吹的人不是自己智商有問題就是他以為別人智商低會信。謝謝好文供欣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