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茶室是一個訪談欄目,我們將訪談100位海外家長,以陪讀媽媽的視角展現海外陪讀生活。陪讀家長的真實經曆,是他們海外陪伴孩子成長的記錄,我們希望將眾多海外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長經曆作為海外部落的一部分呈現給大家。
這次訪談是在我和RT聊完他陪伴孩子的經曆以後,RT和我聊了他自己留學的經曆,他希望通過他的親身經曆,可以給現在的留學生一些忠告。
Winnie:
RT,當年你來到美國留學的經曆是怎樣的呢?
RT:
我自己也是從國內來美國留學的,我們那會兒跟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因為我自己的公司經常有來實習的學生,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從大陸來的孩子,跟美國長大的孩子完全不一樣,因為文化的熏陶所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現在從大陸出來留學的孩子和我們當年來美國留學的人,也不一樣。
我們那個時候,主要是窮唄,沒有美國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美國簽證都不容易獲得。我總算是獲得了IUP給的全獎,但因所在單位以我工作差幾個月未滿5年,不允許我辭職,就因為辭職晚了幾個月,雖然入美簽證拿到了,但全額獎學金丟失了。盡管這樣,到手的簽證絕不能廢掉,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我終於踏上了美國留學之路。除了兩大箱日用品,身上僅有500美金,還是我太太的姨姨在香港曾經出了一本書的全部稿酬;當時為了出國,存了準備買機票 的5000人民幣(在當時買機票一般也就需要3000-4000人民幣),當我準備出國的時候,因要在原學校工作滿五年才準辭職,耽誤了幾個月才讓辭職,時間已經很緊張了,飛機票已經很貴很貴,1萬多塊錢,根本買不起,最後是楊德友教授在美國幫我買了機票。
我來到美國學校留學生處(ForeignAdvisor's Office)報道的第一天,看到有一個本校亞洲研究委員會 (Asian Study Committee)的通知,希望找一個中國研究生,義務介紹中國國內的有關情況。這是一種義工,不付錢。我們那個時候的留學生都很窮,一是沒錢,二是沒時間,有時間的話都去打工掙錢了,要麽就是上課學習,這就已經很累了。留學生主任告訴我:其它國家,像日本,法國、俄羅斯的學生都有留學生報名參加了,唯獨還沒有中國留學生去做。我想那怎麽行,我們中國人不能落後,必須要有人做,那時好想為祖國爭光,當場,我就報名參加這個義務活動了。
報到結束後不久,Professor Drescher 教授是外語係主任兼亞洲事務研究委員會的主席,他和另一位教授召見了我。原來,學校各個學院和係裏從事亞洲事務研究的教授們,每個月在一起吃午飯並在一起交流,需要來自不同亞洲國家的不同背景的研究生,來講自己所在國家某一方麵的議題。他們希望找一個中國來的研究生,介紹中國的情況。兩位教授商量:”我們講什麽題目呢?就講講中國的計劃生育吧!” 為什麽講這個題目呢?因為他們其中一個教授有四個孩子,他們的問題是,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中國的話,一對夫婦隻能有一個孩子,如果有四個孩子的話會怎麽樣?“ 一個星期後,輪到我介紹中國了,我就講故事唄。我從美國的資源豐富講起。
Winnie:
你當時是怎樣很快了解到美國的情況的?
RT:
我為什麽來美國?那時候,出國留學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去哪個國家的都有。我在南京東南大學教書兼外語係外事秘書和科研秘書,很容易接觸到來校講學的外國專家教授,其中一位是加拿大人,叫Professor Baker。當時我問他說全世界的國家,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選擇到哪個國家去學習、工作、生活。他說美國,我說美國和加拿大有什麽區別?加拿大國土比美國好像也不小啊。他說從機會來講,如果加拿大是個遊泳池,美國就是大海。哎喲,我說那差別太大,所以這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我當時就決定隻選擇到美國留學。在出國前,我了解了很多關於美國的信息。
我知道美國的資源,比如說像淡水資源是中國的四十多倍,至少當年那個時候。所以我就從這個角度來講我的故事,因為中國的人口多,資源分配到人均來說是比較少的。所以一對夫婦隻生一個孩子,這是不得已而為之。關於計劃生育,我也講了一個故事。我在東南大學的時候,我們的一個老師,就生了第二胎,因為這個,我們這個教研組的獎金就沒了。東南大學和該校所在的區,建鄴區,層層被罰款,這算是在城市計劃生育的例子。在農村會怎麽樣呢?我也有個生動的例子:有一家人,那時剛剛改革開放,就開始發展小生產,賣豆腐賣成了萬元戶,後來就要超生孩子,生了個兒子,那麽當時就被罰了,大概罰了4000人民幣,那時候4000塊錢相當多了。後來他們給孩子起了個名字叫“不貴”,就是not expensive,就是值了!我給教授們講這些故事,他們覺得挺有意思。
這次做義工沒有拿錢,就是為了做貢獻的,我是想給中國留學生爭光。做完義工以後,反應挺好。緊接著不到一、兩個星期,教授又來找我說,現在有一個機會,就是學校的另一個校址,當地的商會想到中國去發展,開展生意,但是對中國的情況不了解,希望找一個人介紹一下,他們有很多的問題。教授找到我,讓我去了。那次去,待遇就不一樣了,有專門的車接送,而且講2個多小時,付150美金,對我來說,那就是相當於暴發戶的待遇了。因為那個時候,在學校餐廳打工,一個小時隻能掙4.25美元。我在副校長辦公室當助理,一個小時的工資$6.5美元。
我在給他們做介紹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當年我在東南大學做過外事和科研秘書,這也是義工,沒有工資的。其中一個工作就是,每次放假帶著外教出去到處亂跑,就是旅遊。我們的外教全國跑,照了很多相,做了一些幻燈片。這樣我給國內打電話,讓他們把這些資料寄過來。這些照片都是西方人到他們感興趣的那些地方拍的,都是他們眼中所看到的中國,真實而生動的東西,我就拿來選拔選拔。這些照片讓他們印象非常深刻,演講內容也頗受歡迎,連當地的小報還作為新聞刊登了消息。
因此我就成了一個當地的小名人。緊接著,當地一個政府讚助的,叫做生意孵化器的機構,這個是幫助那些做小生意的,誰有什麽好的發明,然後交到這個地方,他們給你請專家,給你一些資源,使你的發明變成生意,投入生產或者是產生經濟效益。我到了這個地方,給這些人講了一次,也是帶薪的,就是一個小時150美元,那是非常非常高的酬勞了。
那時候,我經濟上很困難。來美國之前,選擇大學和專業都是因為學校是美國No.1 bestbuy college,也就是說,你花的時間和金錢,所得到的學位和將來的工作機會是最好的,所以就選了當時那所學校,選的專業也是因為它可以申請獎學金的可能性最大。獎學金是申請下來了,當年如果申請不下來獎學金,根本就拿不到簽證的。但是因為國內學校不放,耽誤了上學,最後獎學金也沒有了。做完義工以後,實在沒有辦法繼續在學校呆下去了,我隻好請病假離開了學校。幹嘛呢,去打工掙錢,我一頭紮到中餐館,就在匹茲堡的一個中餐館幹了一個學期。
打工回來以後,大概就是半個學期以後吧,身上有幾千塊美金了,也交得起一個學期的學費了,那個時候一個學期學費大概就是3000多美金。為了今後找工作,把專業也改成了商科,係裏還給了個半獎。正當我準備拿半獎繼續讀書的時候,Drescher教授告訴我說,學校有史以來,外語係發放的第一個給外國留學生的全額獎學金,準備給我,讓我來幫我們的外語係代中文課,我讀研究生的學費全免,而且每個月還有五百二十美金的津貼。我當時覺得好像是天上掉餡餅,不過,確實就是一個餡餅掉下來了,那我就接住它了。
當時很多同學,在我還不知道這個事之前已經有人知道了。學校一個兼職教中文的、上海來的博士,在這個學校已經待了八年了,他問我:“你跟那個外語係的教授是什麽親戚關係,我在這兒呆了那麽多年,從來都沒有這種獎學金的機會,我現在馬上要畢業走了,這個機會就來了,而且據說這獎學金就是準備給你的。“ 據說,當時這個獎學金有100多人排隊申請,都要去爭這個位置。
因為這個獎學金沒有給任何人,就直接給了我,有的同學不服,就說,RT剛到這個學校呆了一個月就人都不見了,就去打工去了,等他回來了,這獎學金怎麽就歸他了,我們那麽多人在這個學校都幹了那麽多年,學了很多年,有的是本科,有的是研究生,講中文教誰不會,怎麽就偏給他呢。後來教授說,當時找義工很長時間,你們沒有人來幹,隻有他幹了,而且幹得還很不錯,而且他在中國有對外漢語教學的經驗,最後大家也就無話可說了。
我發現在美國,一定要做義工,而且要自願的,就是真心喜歡去做這些事兒,美國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我就非常得益於這個方麵。
那我講這個故事是什麽意思呢?就是有時候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但是無意中創造出來的,你隻要做你該做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會有機會。但現在,我們的華裔學生也好,家長也好,總的來說功利心特別強,就是說要幹這個事情,我一定要得到什麽,眼下就要得到什麽好處,否則的話我就不幹,所以這個不好,這也是其他族裔對中國學生的一個看法。在這裏我講我的親身經曆,我想給家長們、學生們提出一種思考,有的時候並不見得幹每件事情,都會馬上有什麽回報,但你隻要幹,幹對的事,最終就會有好的回報。
回顧在美國讀研究生的那幾年經曆,我主動承擔了別人都不願意幹的幾件事情:義務介紹中國的講座;作為第一個中國留學生參加了國際學生俱樂部的選美活動;當選了學生會主席並組織了多次活動,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多元文化日(Diversity Day)和團結日UnityDay活動;這些活動轟動一時......所以我在學校的那些年,過得非常充實。
Winnie:
RT,看得出你是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爸爸。你講了很多真實而有說服力的例子。你的二十幾年前美國大學的經曆,至今都有非常實用的教育意義。
美國高中的孩子,都要求一定時間的社會服務,也就是義工。學校會為學生提供渠道,學生也可以自己到社會尋找各種社區服務,高中學生參與義工有基本要求的小時數。孩子上大學後,盡管對做義工沒有硬性規定,但很多孩子還是保持這種做義工的習慣,也不求回報。
孩子做義工實際上是提前接觸社會了,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盡管沒有回報,但孩子還是可以學到很多社會經驗,比如與人相處的經驗,對社會的責任,對人的愛心等等,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
非常感謝RT!
感謝轉發分享!歡迎更多的爸爸媽媽加入我們的訪談,記錄您陪娃的經曆、感受。聯係微信號:vancouver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