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漂不會粵語是不是真的很難融入香港
(2025-09-29 19:01:06)
下一個
上周才說了女兒公司福利好,這不就來了呐。香港亞博有個男團開演唱會,亞博就送了好幾張vvip的票,領導就拿來分給小姑娘們。
拿到票以後,有個小姑娘臨時有事說去不了,我本來沒興趣,不是想著別浪費嘛,試著跟女兒商量:
“要不媽媽去見識一下?”
沒想到女兒斬釘截鐵:
“不行,我不能讓同事知道我媽媽是說普通話的……”
聽了這句話,說沒有受傷是假的。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呀。
哼,我背著我的好包,再穿上最美的裙子,咋就能丟了女兒的麵子呢?
可轉念一想,那些藏在“普通話”背後的難,我比誰都清楚。她五歲隨我們來香港,從小在本地學校長大,同學、朋友、現在的同事都是香港人,為了融入,她默默學粵語、適應環境,一步步走得很用力。
最開始來香港的時候,那時候沒有社會矛盾,大部分的香港人還是很和氣,最大的困難就是很多香港人不會說普通話,交流困難,所以很多時候女兒就是我們的“小翻譯”和“小外交家”。
可2019年前後變了,說普通話好像成了“不一樣”的標記,甚至可能引來區別對待。女兒在學校見過激進的破壞活動,小小的她早早就懂了“小心”二字。
特別是有一次我和她倆,就在東薈城,邊走邊用普通話說話,進電梯的時候就有一個香港人無緣無故用粵語罵我們(我不能說但我能聽懂百分之八十),還故意站電梯口檔我們的路。
那我這個暴脾氣肯定立馬小宇宙爆發呀,質問她為什麽要罵人,然後就鬧得很難看,那人破口大罵,我不會罵人,那我直接上腳踹呀,趁我女兒想拉我離開的力量。
但其實真的很嚇人,因為後來有個香港男人偏幫那個女的,幸好還有一些理智的路人把我們分開了,如果正是最嚴重的時候,那就不好收拾了。
從那以後,我出門說普通話都帶著小心翼翼,更何況是當年才十幾歲的女兒?那件事早就在她心裏埋下了陰影吧,她怕的哪裏是“媽媽說普通話”,是怕這份“不一樣”,打破她好不容易在同事圈裏站穩的自在。
想通這些,心裏的委屈就淡了,我也能理解女兒的心情啦。
港漂融入的路本就長,會粵語是第一步,可比語言更難跨的,是心裏那份怕被區別看待的忐忑。她的“不能”裏,藏的不是嫌棄,是藏了多年的小心翼翼。
歸根究底 ,也是我和娃爸不太上進,平時在家說四川話,朋友都是內地來的說普通話,娃爸在公司普通話不通行的時候可以說英語,所以就導致來香港漂了十八年還沒學會粵語。
罷了罷了,過幾年就回東莞養老,那裏說普通話自在。剩下的,就讓孩子們自己去闖、去融吧。說起來,也隻能算是對不住娃的“不給力”爸媽啦!
?????????
大家好呀,我是“胡作非為”——名字聽著唬人,實則是個連出格事都不敢碰的“規矩人”????。
在香港漂了十八年,原以為早把日子過成了熟路,沒承想撞上了更年期焦慮這道坎。為了和情緒好好相處,我開始試著把眼裏的街巷煙火、心裏的細碎感觸一筆一筆記下來。
謝謝點開看的朋友,若能博你一句“有點意思”,我便偷著樂;要是不合心意也沒關係,輕輕劃走就好~畢竟各有各的生活節奏,不必強求同頻。至於那些想較真的聲音,就不必啦——溫柔待人本是體麵事,何必用戾氣壞了彼此的心情呢?
我會繼續寫下去,寫港漂日子裏的暖,也寫與焦慮共處的真,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節奏裏,把日子過得慢慢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