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還會變回以前那個包容的香港嗎
(2025-10-02 20:35:04)
下一個
港漂十八年,帶著憧憬,帶著迷茫也帶著小心翼翼,有剛來的意氣風發感覺前途一片光明;
有看到以前朋友悠閑生活後的各種羨慕;
也有各種不能融入香港的心理失落感……
但這些細碎的悵惘,終究被更多溫暖輕輕覆蓋。
感受過香港人的紳士風度:
在西九龍公園,一個大叔告訴我,他的觀光車是免費的,而且很紳士的護著我上車;
感受過香港人的熱情:
在超市找不到想買的食材,店員放下手裏的活,領著我穿過貨架,耐心解釋“呢個牌子係本地靚貨”;
感受過香港人的體貼:
前幾天台風前大雨,去深圳,司機對每一個乘客都要囑咐一句“慢慢”,然後等乘客安穩坐下才發車。
不可否認,香港給予我們很不同的體驗,我們在這裏落戶安家也在努力建設香港。
我可以很大聲地告訴所有人:我們愛香港,愛它的高效與鮮活,更愛它曾處處流淌的包容與善意。
但是,2019年發生了變化,打砸搶變成了常態,中資企業和銀行修起了厚厚的鐵牆,連我們家旁邊的天橋也加高了護欄,因為有人會從那裏丟石頭等而罔顧橋下的車流。
更別說我們這些說普通話的,一度想放棄港漂身份,回到家鄉。
記得有一個香港大爺,就是說了幾句公道話,被打的身受重傷,最後我們還去捐款了。
一個同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優異,上了一個很好的男校,但2019年跟著一起去參加運動,我們同事為了孩子的將來決定舉家回了內地,但孩子卻從此抑鬱了,最後自殺。
所以,是香港變了?還是……
最近發了帖子,一個是幾個說普通話的搞不懂巴士排隊規則引起的話題,他們不但罵那幾個人,連我也一起罵。
第二個帖子就是我找到一張過期的購物現金券問了一句還能用不?
不得了,像捅了香港IP的馬蜂窩,各種熱嘲冷諷各種奚落,最受不了的是讓我去超市鬧,還必須要用普通話。
太失望了!所以,是香港生病了吧!
不過後來有香港IP的網友私信我,說也許可以去惠康問問,因為有成功案例在萬寧用到。
被溫暖到了,原來,包容從不是“以前的香港”獨有的標簽,它藏在每個普通人不肯熄滅的善意裏。
我會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就像相信香港的包容從未走遠!
?????????
大家好呀,我是“胡作非為”——名字聽著唬人,實則是個連出格事都不敢碰的“規矩人”????。
在香港漂了十八年,原以為早把日子過成了熟路,沒承想撞上了更年期焦慮這道坎。我開始試著把眼裏的街巷煙火、心裏的細碎感觸一筆一筆記下來。
謝謝點開看的朋友,喜歡點個讚我便偷著樂;要是不合心意也沒關係,輕輕劃走就好。至於那些想較真的聲音,就不必啦——溫柔待人本是體麵事,何必用戾氣壞了彼此的心情呢?
我會繼續寫下去,寫港漂日子裏的暖,也寫與焦慮共處的真,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節奏裏,把日子過得慢慢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