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咡橋旅館,正午,時已盛夏,悶熱而躁動。十字路口車流不大,不顯繁華卻也嘈雜。車的發動機轟鳴伴隨著路邊高大梧桐樹上百無聊賴的知了叫聲,居然有著一種安定靈魂的效果。
這是一座位於三線城市,不大但也有著所有中國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時的那種方向不明的躁動。隻是這種社會的躁動對於整天兩點一線的研究機構子弟學校的學生來說,倒是還沒有浸染到學生的單純。
小舸迎來了等候在考場外略顯焦急的父母。
“舸兒啊,今天第一門語文,感覺怎樣?”,母親關切的問道。
小舸時齡十七,在高三班屬於年齡略微偏小的學生。天資普通,卻有著略微不想甘於平庸的心向。在班裏不上不下的前三名總還是給著他莫名其妙的自我滿足感。時隔多年以後,老舸回顧當年覺得多麽的可笑。少年時的自己既沒有在大學畢業前離開過地處偏垂三線地區的家鄉,即使在高考備戰過程中也沒有做過一套完整的參考題,就連高考分數錄取線是怎麽製定的都不清楚的當時,自己哪裏來的莫名的自信,僅僅根據自己的估分去報了科技大學的熱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