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樂的山裏人

(2019-06-18 10:19:32) 下一個

前人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不知道我算不算仁者,可是愛山倒是不爭的事實。

 

小時候是在東北平原上長大的,沒有見過什麽山,那高地隻能算是土坡罷了。登上的第一座山是廬山。從那以後,我就愛上了山,而欲罷不能了。

 

那是1981年的夏季,和當時算是男朋友的老公一起去廬山玩。廬山是中國名山之一,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文人騷客為之傾倒,而寫下了讚美詩,最有名的當屬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第一次登上高山,我就被那美景驚呆了。登高一望,無限的美景盡在眼前。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如不是親身體驗,你是無論如何不會懂的。廬山之美在於秀。那山,那嶺千姿百態,真讓人對大自然的神奇感歎萬分,這時你才發現人之渺小,而所謂的巧奪天工真真是無稽之談,沒有誰可以巧奪天工。站在山頂,雲霧就在你的腳下漂浮繚繞,讓人有漂漂然如神仙之感。我們在廬山還起了大早去看日出。看那天色慢慢地亮了起來,羞澀的太陽用它那五彩的畫筆描繪著天空,有如少女一般。同一個太陽,在事過25年之後的2006年我們又在美國的大峽穀見麵了,這次的太陽倒是像極了西部牛仔,張揚得很。同一個太陽會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那就是因為山的緣故。每一座山都是那麽有個性,或粗曠挺拔,或秀麗多姿,相同的地方是,它們讓你拋盡人間的煩惱,融入那自然的美麗中。

 

因為1980年大陸拍了一部非常有名的電影<廬山戀>,後來我們就戲稱我們的這次廬山之旅為廬山戀了。之後與老公登過許多山,最得意的一次是登美國優勝地,那次是一次艱難之旅。時間是2004年的夏天,天氣特別炎熱,看路標說明到山頂的距離是35英裏。一起去的朋友們都有些猶豫,在我和老公的鼓動下,大家還是開始登山,我們一起去了10個人,不過最後爬到山頂的隻有我,老公和另外兩個朋友。站在山頂,放眼望去,那份得意怎麽會是那些半途而費的人可以明白的呢。還有一次不同的經曆是去大峽穀,去大峽穀是先下山,而後在爬上山。站在大峽穀之上欣賞那巍峨壯觀的峽穀,讓你不由自主的就有了那走下去和它親近的衝動。和老公仔細地做好下山的準備,背上足足的水和鹹點心,擦了厚厚的防曬油。雖然我們分兩天下去兩次,但是我還是有點遺憾沒有在穀底露營一次。那是兩天的行程,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過我還是有這個夢想,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峽穀底露營,然後再花9個小時爬上頂部。那該是何等的美事。

 

到美國後曾經在三個州工作過,買過房子,除了第一次在中西部平原,沒有選擇,其他兩處我們都是選擇在山上住。老公曾開玩笑說過,應該將房子蓋成廟樣,那我們就真正過上出家人的日子了。老公是愛水的,為了遷就我,和我住在山裏,真感激他的愛意。

200781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