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姹紫嫣紅都是春

(2022-07-28 22:08:29) 下一個

 

中華傳統文化的某些方麵,單純從審美角度,那叫一個漂亮!即便是三寸金蓮,繡花鞋一套,簡直是一件精致的手工藝品,難怪辜鴻銘之流為之神魂顛倒。繡花,離不開五顏六色的絲線。而中國傳統的色彩,可不止五顏和六色。

“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孫子兵法),黑、赤、青、白、黃五色構成中國色彩的基本原色(西方進一步簡化為三原色),對應水,土,金,火,木5大基本元素。

在此基礎上又發展出來12標準色:鈦白、藤黃、硃砂、硃磦、曙紅、胭脂、花青、三青、三綠、酞青蘭、赭石、黑。

這12色被廣泛用於傳統繪畫,隻是,由於這些色彩的原料基本來自礦物和植物,且缺乏嚴格的製作標準,所以色調不太穩定,故而傳統國畫大都以潑墨山水為主。

中國發達的紡織技術帶動了印染技術,色彩在紡織印染上發揮了更大的潛力,色彩被進一步細分,進一步規範。有一部孤本的古籍很少人知道,叫《布經》,目前藏於安徽省博物館。它比較詳細的記載了各種紡織器械和方法,尤其是對70多種色調的描述,有很高的美學和文化價值。

怎麽突然從12色變成70多種呢?因為中國人將不同的正色加以調配合成不同的間色或次色。

以白色為例,除了“魚肚白”,還有草白、灰白、米白、繭白、象牙白、銀白、粉白、胡粉、蚌肉白、蠟白、荔肉白、荷花白、菊蕾白、漢白玉、雲峰白、蓮子白、蓮瓣白、月影白、芡實白、東方亮、縞素、潔白。

有了這些繽紛的色彩,中國的絲綢更是錦上添花,成了當時全世界的緊俏商品。

西方的色彩文化偏重物理特性和科學理論,1666年,牛頓通過棱鏡折射,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譜誕生。此後,物理學家們開始探究色彩的科學性,將不同色彩按明度、純度、色相三個屬性分門別類並給每一種顏色一個獨特的編號。

科學家們進一步發現,光是由各種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形成的,而人眼能看見的色彩其實是光譜中很小的一部分,波長從大約400納米到700納米之間。很多動物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光,如蜜蜂可以看到紫外線,花朵用紫外線來吸引它們授粉。僅僅是這一小段光譜,每一個頻率和波長的變化都相應的出現一種不同的色彩,所以科學上光與色的種類已經無法用有限的方式表述了,也正因此,西方的色譜在分類上要比中國傳統色譜精準詳細。

如今,對光和色的研究已經在各個領域裏造福人類,沒有現代科學對光與色的研究,就沒有所有的光學儀器,沒有攝影,沒有電視電影,更沒有今天的電腦。

另外,牛頓的色散研究也同時論證了“色即空,空即色”的佛家真理。但終究西方人在運用層麵對色彩有更廣泛的鑽研,所以西洋油畫對光與色的運用似乎比國畫略勝一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