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留地
“自留地”是個深具中國特色的詞匯。新中國的土地歸國家、集體所有,但給農民保留了自己房子周圍部分歸自己所支配土地,叫自留地。國家、集體所有的土地要上交公稅,而自己所保留的土地則不用交任何稅。
曾幾何時,國家的“三自一包”(自負盈虧、自由市場、自留地和包產到戶)政策被定性為修正主義路線,農村社員的自留地和家庭副業被說成是“資本主義的尾巴”。改革開放之前,“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運動不時在祖國大地風起雲湧。
如今,自留地在那裏不再時髦,兒子輩更不知所雲為何物。但“尾大不掉”,它飄洋過海,回到資本主義的老家生根落戶。
三個月前搬家到南加州,這裏天天陽光,蔬菜好像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覺得不種點菜什麽的有點虧?於是,老傢夥改變主意,利用院子的邊角開了一小塊自留地,見下圖:
之前住在四季分明的芝加哥地區,也種過幾年菜。每年9 – 10月這個季節,那裏的菜地早已“耙園”,而南加州現在的這個季節,白天溫度仍在攝氏20度以上。那麽現在到冬季,到底應該種什麽菜呢?這塊地屬於“邊角餘料”,陽光直照的時間很少,有的根本就照不到太陽,那麽,背陰的自留地又適合種什麽菜呢?第一年肯定沒經驗,幹脆,咱也種個“人民公社試驗田”吧。4‘ x 8’ 見方的小自留地上,居然密密麻麻的讓我種了10種菜:
一,花錢買的苗:
二,不(少)花錢的:
空心菜,蒜,蔥 韭菜,上海青,辣椒。。。
長勢喜人的芹菜 被蟲子咬了的白菜
已經吃過一茬青蒜了。現在看,豌豆苗長的不好:其它的都還不錯,咱們總結經驗,再接再厲。在實驗田的基礎上,明年說不定咱也能放個“衛星”:“畝產超十萬斤”(1)。。。
(1)60多年前的“大躍進”期間,《人民日報》1958年9月18日報道了最大一顆水稻“衛星”。報道說:廣西僮族自治區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成功地運用了高度並禾密植方法,獲得中稻平均畝產130,434斤10兩4錢的高產新紀錄(當時1斤為16兩 - 引者)。這塊高產田麵積一畝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幹穀140,217斤4兩。
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