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用工荒和離職潮

(2021-10-30 10:03:21) 下一個

用工荒和離職潮

 

朋友公司前不久登報招聘,一個禮拜不見有人上門。往年,隻要一登報,第二天就得忙著interview。他感歎:這$100多打了水漂了。現在,各大零售商店和餐飲門前都可以看到廣告:hiring,help wanted。。。來美近30年,第一次出現了這樣的新氣象。

隨著美國疫苗接種的鋪開以及多地限製措施的放開,報複性消費需求開始增長,美國經濟在強勁複蘇。但後疫情時代卻出現一些讓人困惑的現象,從餐飲到零售,從民航到港口,從司機到教師,員工短缺的問題正在嚴重地影響著美國多個行業。雪上加霜的是在用人荒的同時,還出現了員工離職潮。美國勞動部10月12日宣布,8月份美國離職人數達430萬人,是2000年12月有紀錄以來新高,相當於3%的勞動力。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原因比較複雜,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或是直接的原因是民眾手中現金充裕。在疫情暴發之前,美國的失業補助約為平均每周387美元,而在疫情之後,聯邦政府推出了一係列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就包括每周300美元的額外失業福利。這意味著美國失業民眾平均每周的淨收入可達到687美元,相當於每小時17.17美元的工資,是聯邦最低工資每小時7.25美元的兩倍還多。政府在疫情期間的經濟刺激計劃,讓許多家庭在過去18個月收到多筆支票。同時,房屋價值和股票價格也在上漲。因此,許多家庭比過去擁有了更多的財務自由。

數據研究機構Morning Consult的調查顯示,美國近1/3的失業保險領取者表示,他們在疫情期間至少拒絕了一個工作機會,其中45%的人表示,政府提供的失業救濟金是他們拒絕工作的主要原因。

政府提供的額外失業金早在9月初就停發了,原本以為額外的失業救濟金停了之後情況就會好轉,但用工荒卻持續存在。那麽真正的原因又是什麽呢?

有經濟學家綜合了目前人力市場供需失衡,總結出了六大因素:

  • 年長者提前退休。因為感染病毒的風險較高,也較容易成為重症甚至死亡。
  • 照顧家人。以前認為帶孩子上班根本不可能,但現在居家上班已經變得可行了。
  • 儲蓄增多。不少領到失業救濟金福利的人還沒有返回工作崗位的意思。
  • 薪資不夠高。當收入無法抵製通膨壓力時,他們就會考慮辭去現有工作,希望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
  • 需要時間調適重返職場。疫情誕生了很多新興行業,也影響了人們對於工作的選擇和看法。同時不少人在疫情期間接受網上再教育課程,也有了更多機會尋找其它工作,跨行業工作意識前所未有地高漲。
  • 新冠疫情綜合後遺症的衝擊。

離職潮也與拜登政府9月9日頒布的疫苗強製令有關。根據美國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剛公布的一項調查,美國有5%未接種疫苗的成年人表示已因白宮早前宣布的強製接種疫苗行政令而離職。

《福布斯》則進一步把勞動力短缺歸功於“拜登經濟學”,美聯儲過於激進的貨幣政策導致了經濟過熱,拉高了通貨膨脹, 造成了就業市場供不應求,但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薪資卻沒有相應提高。於是,低薪各行各業“搶人大戰”風起雲湧,最低工資不斷刷新記錄,更加劇了員工短缺和離職的惡性循環。

 

二零二一年十月三十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市場需要自我平衡,提高工資水平和人員向高收入工作流動肯定是趨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