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雞娃”和“青蛙”

(2021-04-26 08:48:49) 下一個

雞娃和“青蛙”

 

自從有了網路,大量的網絡詞匯應運而生。“活到老學到老”已不再是說說而已,而是與時俱進的生存之道:這年頭,“不學到老,就沒有資格活到老”了,哈哈。

我一直在逼著自己盡量跟上時代,“雞娃”和“青蛙”是俺剛學到的新詞。

  • 什麽是“雞娃”?“雞娃” 不是說小雞仔,而是指用打雞血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小孩。 這裏挪用了“雞血療法”的典故;
  • 什麽叫“青蛙” ?“青蛙” 是指“普通孩子”。“普通孩子”可以說是滿足不了父母預期的孩子。

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大多數父母就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學業、工作比自己差。雖然大部分“雞娃”的父母‘雞’(用作動詞)得辛苦,孩子也挺累,但現實是“雞娃”式的育兒的結果未必如願。為什麽呢?

高爾頓(Francis Galton)是英國19世紀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人類的身高是均值回歸的?按照進化論(達爾文是他的表兄弟),如果高個子父母的子女會更高,矮個子的父母子女會更矮,那麽經過千百萬年演變,應該演變出一些四、五十米高的人類,還有一些四、五厘米高的人類。

高爾頓搜集了1,078對父親及其兒子的身高數據後發現我們人類並沒有這樣:我們的身高的均值為一米七。高爾頓由此發現了均值回歸的原理,這個原理的意義不亞於相對論。它意味著,高個子的父母生出比自己矮的子女幾率更高。

在一個穩定係統內,我們人類是均值回歸的。如果您永無止境追求自己的子女優於自己,就好像高個子的父母在追求更高的子女一樣,一定會是鏡花水月一場。

所以,如果您是精英人士,那麽孩子不如您自己優秀應該就是大概率的事件。這不是他的錯,隻是您不懂均值回歸的道理。孩子一定要比自己強其實是一種不切實際的一廂情望。我太太似乎就不懂這個簡單的道理,總是在為小兒子沒找到好工作,沒有女朋友晚上睡不著覺。。。

很多理論和實證研究認為,“雞娃”們更容易焦慮,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更低。他們往往心理壓力大,而且獨立自主能力差。這是“雞娃”式育兒兩大最明顯的弊端。根據羅伯特·伍德·約翰遜基金會2019年的一份報告,過分追求卓越的壓力是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這種壓力帶給孩子們焦慮和抑鬱,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研究院2019年報告也證實,成績優異學校中的青少年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發生率至少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到3倍。

如果上述的有道理,家長們是不是就應該心態平和,不再‘雞’娃了呢?好像也還不是那麽簡單。雞娃的世界就像一群蛙在無邊的大海裏遊泳,能夠順利上岸的“牛蛙”(優秀的)終究隻是鳳毛麟角,家長們知道,如果不“雞”,他們的娃恐怕連岸邊都看不到。

“均值回歸”的理論讓我們知道在追求孩子的成功和培養獨立性之間找到一種平衡是關鍵所在。在雞娃盛行的時代,雞娃需先自雞,以身作則總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再就是,希望自家的娃隻是隻“青蛙”就可以了,期望越高失望就會越大。人們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以為這是不求上進的托詞。畢竟,相比其它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永遠更為重要。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