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趙武靈王 - 胡服騎射

(2021-04-12 08:43:44) 下一個

 

趙武靈王 - 胡服騎射

(春秋戰國篇學習筆記15)

 

成語“胡服騎射”是指戰國時趙武靈王(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為了國家的強大,推行“胡服”、教練“騎射”的故事,表現出趙武靈王注重實用、勇於改革的形象。

當時所謂的“胡服”,是指類似於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同中原華夏族人的寬衣博帶長袖大不相同;“騎射”指周邊遊牧部族的“馬射”(騎在馬上射箭),有別於中原地區傳統的“步射”(徒步射箭)。

當時的胡人身穿短衣,便於騎馬射箭,方便靈活,進退自如。而趙國官兵都身穿著寬袍大袖,或穿盔甲,步兵與車兵混合編製,雖相策應,亦相互牽製,不如騎兵迅捷。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趙武靈王總結戰場形勢後認識到:要加強軍隊實力,就必須發展騎兵。而發展騎兵,又必須首先對官兵的著裝進行改革。所以,穿短衣、長褲這一“胡服騎射”行動便成為了軍事改革的關鍵。

曆史上的每一場改革都是十分艱難的。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就經曆了一場風波。在“戰國七雄”中,惟一能和秦國長時間抵抗的是趙國,因為趙氏家族出了一位經天緯地的人才,他就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帶頭穿上胡服,但公子成詐稱有病不肯上朝。武靈王派人去請他,公子成對使者說了一番道理:“臣聞中國者,聖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願王孰圖之也!”意思是說,中國是聖賢所教誨的地方,是禮樂風行的地方,是遠處國家參觀、向往的地方,是各少數民族學習的榜樣。現在大王放棄這些而去改穿胡人的服裝,改變古人的常法,違背人民的心願,我希望大王仔細考慮。

武靈王親自前去公子成家中勸說,他對公子成詳細分析了趙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曆年來所受他國侵略蹂躪的原因,又具體解說了胡服騎射對強國備戰的好處,然後說道:先君為我國經受的苦難感到恥辱,所以我要改變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本領,以此防備國境上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難,以報中山國之仇。接著武靈王話鋒一轉,說道:可是叔父順從中原的舊風俗,厭煩改變服裝的名聲,卻忘記了所受的恥辱。公子成終於聽從了武靈王的王命,並接受了武靈王賜給的胡服,第二天就穿著胡服上朝了。此後,武靈王又耐心說服了反對胡服騎射改革的趙文、趙造、周袑等大臣,從此大張旗鼓“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

一年之後,趙國便擁有了一支強大的騎兵,並遂成為其軍隊中的最重要兵種,在征服中山國和對林胡、摟煩“辟地千裏”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趙國依靠這支回旋自如的隊伍,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很快在北方開辟了上千裏的疆域,使趙國很快地強盛起來。

隨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台。騎兵迅速地在中原各國發展起來,戰國時期各大國的騎兵建設規模相當可觀。從張儀、蘇秦等策士的描述來看,當時秦、趙、楚各擁有“騎萬匹”,燕國擁有“騎六千匹”,魏擁有“騎五千匹”,其他各國都擁有數量不等的騎兵部隊。

“胡服騎射”改革還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顯示了深遠的曆史意義。公開提出向少數民族學習,在我國古代是罕見的。趙武靈王在“夷夏有別”的社會氛圍中,將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改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以方便騎射,無疑是當時的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趙武靈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能敏銳地分析對手的長處,勇敢地向世俗挑戰,向被貴族鄙夷而又真正有特長的少數民族學習。趙武靈王決心改弦更張,以“厚國”、“利民”為唯一標準,力主“反古未可非,而循禮未足多”,以“胡服騎射”作為強國富民的根本大計,其膽識是與他同時期的許多君王所不可企及的。

“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何必循法?!

“法古之學,不足以製今”,有何必法古?!

製度謀略者,福國利民而已,何必別夷夏與中外?!

 

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