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76)
2021 (160)
2022 (109)
2023 (125)
2024 (138)
美國菜農 – 洋薑
我們附近的一家老中朋友,來自四川。老媽從國內來和女兒女婿一起住,別看她八十多了,但身體不錯,還閑不住地在自家院子裏養花種菜。
一次她家聚會(party),老媽端上來一碟醃好的洋薑,問我們吃不吃。老婆是北方人,不知什麽是洋薑,她吃了一塊,說很好吃。另外一對來自大西北也沒吃過,說不好吃。而我小時在湖南,周媽(保姆)在後院就種了一些洋薑。記得每次豐收之後,她都會醃一小壇子,給我們當鹹菜吃。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洋薑是孩童的我送飯的美味。從我9歲離開湖南至今,就不記得再吃過洋薑了。但沒想到50多年前的味覺卻始終在我味蕾的記憶中。久違了,當然愛吃!老媽看我和老婆愛吃,用小塑料食品盒裝了大半盒送給我們。連吃帶拿,是不好意思,但美味難敵,盛情難卻呀。
下一次再去,朋友建議我從他們家挖一些過去自己種。我心裏沒譜,好像自己後院也沒有什麽空地了。猶豫期間,朋友老媽勸道:洋薑很好活的,基本不用管。第二年還會自己發芽,也即屬於那種自己“come back”,不用每年再種的品種。我懶人一個,這讓俺動心了。她還叫我不必擔心種植的地方陽光不足(我實在不願意破壞後院,再開新的菜地),因為很“皮實”。有這等好事,豈能錯過?朋友一鍬下去,挖了五棵,我分開兩處種到了我家後院的空當,與芍藥為鄰。
總算活了 洋薑果實(摘自網絡)
都說:就怕流氓有文化。俺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懂咱就虛心學習,拜托信息時代,網上什麽都有。劃重點如下:
剛移植過來時,五棵立馬被兔子咬斷了四株。“亡羊補牢”,趕緊加上了鐵絲網護圈(見圖)。那四棵雖然隻剩杆徑,但又都活了過來,可見它們的生命力之頑強。從上左圖看,他們都長出綠葉了。據說還開黃花,俺拭目以待。
今年沒有指望有什麽收獲,因移植過來已經都七月了。權當”實驗田“,為明年正式種植打下一定基礎就算達到了目的。
二零二零年八月十七日
請不必客氣。
小時候在四川,房後自留地裏每年都長,也不用管理,可以醃製當小菜,久違啦。其實我一直留意本地市場上是否有賣的,但是從來沒見過,我把你的鏈接地址存了,到時候再聯係吧,先謝了。
哇,感謝老專家。
經驗:舍得間苗。每年會發出許多小苗,間距至少一尺半最好兩尺保留一顆,其餘全部拔掉,不要心痛。主幹長成鐵鍬柄粗細,高度2米開外,土裏會收獲很多。
查百度,它給的拉丁學名是:Helianthus tuberosus 。但老美一般說:Jerusalem Artichoke。
哪裏能買到?還真不知道。等我今秋收獲了,可以寄給你一些。
朋友老媽告:很好種,很好活,還高產,所以要注意洋薑滿院子泛濫的問題?
謝指教
今年你就別挖了,明年就會長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