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音樂劇《漢密爾頓》

(2020-07-16 09:44:36) 下一個

音樂劇《漢密爾頓》

 

2015年1月20日,160分鍾的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首次在紐約公共劇院亮相。半年之後,《漢密爾頓》登上了百老匯(Broadway)舞台,一票難求。當時門票的平均價格高達549美元,之後還一路上漲。拿到一張《漢密爾頓》的入場券,成了當年紐約人身份地位的象征。直到疫情才導致該劇在今年3月中旬停映,五年期間《漢密爾頓》為百老匯賺取了6.5億美元票房。 2016年,《漢密爾頓》橫掃托尼獎(Tony Award),獲16項提名,拿下11座獎項(托尼獎與電影界的奧斯卡獎、音樂界的格萊美獎、電視界的艾美獎同為美國四大頂級藝術獎項)。之前已獲得了格萊美獎(Grammy Awards),最近IMDB評分9.1,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6。當知無愧,《漢密爾頓》號稱“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

電影版《漢密爾頓》原定2021年10月15日公映,由於疫情,現在改成7月3日在Disney+頻道上首播。此次上線的音樂劇《漢密爾頓》是2016年6月在紐約百老匯的理查德·羅傑斯大劇院(Richard Rodgers Theatre)拍攝的版本,其中拍攝了日場和晚場兩場不同的演出。迪士尼(Disney)為此支付了7,500萬美元的版權費,

音樂劇講的是亞曆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5年1月11日 - 1804年7月12日)政治生涯的故事。他是一個妓女和一個蘇格蘭人的兒子,出生在加勒比海地區一個被殖民者占領來種甘蔗的小島上,被父親拋棄,背負私生子之名長大。屌絲逆襲似乎總是離不開富家女,他的妻子伊麗莎白是紐約權貴斯凱勒家族(Philip John Schuyler)的二女兒,他是個顏值高,心氣驕傲的人,用畢生精力改變境遇。移民到美國後,在獨立戰爭中贏得聲譽,獲華盛頓總統賞識並被任命為財政部長。第三任美國副總統阿龍·伯爾(Aaron Burr, Jr.)妒忌他的權力,極力破壞漢密爾頓的形象。漢密爾頓為挽救政治聲譽,選擇與政敵伯爾的對決中(1804年7月11日),漢密爾頓失敗次日身亡。漢密爾頓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還是《美國憲法》起草人和簽署人之一。

對中國人來說漢密爾頓可能陌生,但在美國卻無人不知,他的頭像就印在我們常用的10美元鈔票上。

米蘭達手握印有漢密爾頓頭像的10美元鈔票

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是《漢密爾頓》的編劇、作曲及主演。為了將《漢密爾頓》搬上舞台,他籌備了6年的時間。現年40歲的米蘭達(1980 年生人)成長於上世紀90年代,那是美國嘻哈音樂的一個黃金時期。《漢密爾頓》中有爵士、靈魂樂、R&B,以及傳統百老匯音樂劇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嘻哈元素,其用詞的靈活和創意令人驚歎。他給劇中每個角色配以不同嘻哈風格以符合人設,喬治·華盛頓(美國首位總統)饒舌的時候是一板一眼,像個節拍器一樣,因為那種風格和他的思考方式很相似,都是完全遵照節拍的。但是拉法耶特(第一位誌願參加美國革命的法國貴族)則有一個琢磨的過程,他最開始的饒舌非常簡單,有點像80年代初期的饒舌節奏,但是到了後來,他的節奏非常瘋狂,是正常歌唱的兩倍甚至三倍速度。

《漢密爾頓》與其他音樂劇最大的不同在於,段與段之間不用純對白進行銜接,全部用歌唱的形式貫穿其中。全劇共有46首歌曲,160分鍾的時長幾乎一氣嗬成,語速之快,歌詞量之大,不給觀眾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漢密爾頓》最大的特色是讓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演員們通過嘻哈說唱的現代音樂形式演繹美國開國的曆史。 “當你看到黑人和棕色人種的表演者講述我們國家的起源時,它就有了不同的含義”,米蘭達說。其實,我很想問:本是白人的角色都變成了非裔與拉丁裔,這“不同的含義”的是迎合“政治正確“嗎?還是白人歌手都唱不好這些黑人擅長的來自街頭的節奏和韻腳的音樂形式?

今年5月,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引發了各州的示威遊行活動,許多抗議者打出的標語“曆史的眼睛盯著你”、“這不是一個時刻,這是一場運動”,這些標語原來就是從音樂劇《漢密爾頓》的歌詞中獲取的靈感。可以說,音樂劇《漢密爾頓》在影響著美國的文化。

趁小兒子還未動身去工作,我們一起在家觀看了這部音樂劇。盡管有英文字幕,可讓英文都不能全懂的我理解現在流行的饒舌、嘻哈、R&B音樂形式表現的全部內容,的確強人所難,以致兒子最後都不願再多向我解釋什麽了。其實,就連美國嘻哈樂隊“The Roots”的成員之一埃米爾也說過, “我去看了八九次,就是為了弄明白裏麵的典故”。能和小兒子一起看一出他推薦和他們年輕人喜歡的現代劇,盡量“與時俱進”,加深了解美國的曆史,就這一點,老家夥已心滿意足。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六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Lammermoor 回複 悄悄話 太多太多數不盡的音樂劇和電影原著中的亞裔角色,在好萊塢和百老匯都是由白人演的。如果那很正常,都是憑實力,這個劇中由少數族裔的演員演白人角色,也很正常,也是憑實力。
謙謙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ldenPond' 的評論 :
謝謝指教,似有道理,想到當年費翔作為華裔勇闖百老匯音樂劇的不易。但個人以為,藝術靠的是實力,不是種族“平權”就可以做到的。
WaldenPond 回複 悄悄話 想要試試音樂劇, 可以從 Salonga 幾個唱段開始, 她還是唯一一位二次榮獲迪士尼 Princess的歌手, 她是吐字非常清楚女高音。男的可以聽 Julian Ovenden 的城西故事, 和Sierra Boggess表演的
WaldenPond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謙謙美君子' 的評論 : 把饒舌音樂引入音樂劇是開創性,當然饒舌藝人少數民族多些。音樂劇從某種意義上有些像京戲(比京戲精致多了), 誰演都可以, 關鍵是唱說做演要好, 符合戲路表達。 另外一個個人觀點, 少數族裔藝人很難拿到 leading 角色, 米蘭達應該是身受同感, 幫助同行一把。 像著名音樂劇“城西故事”, 西裔族故事, 但是過去主角一般都是白人, 像“西貢小姐”, 裏麵亞裔工程師角色也是白人。 過去十多年來在變化, 少數族裔機會多些了。
以前隻有一位亞裔巨星, 菲律賓國寶, Lea Salonga, "西貢小姐“ 和 ”悲慘世界“ 主角。 前幾年有位華裔主演”劇場魅影“, 還是耶魯畢業的。
92m 回複 悄悄話 老了,欣賞不了,還是喜歡1776。
謙謙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WaldenPond' 的評論 :
當時就懷疑Eliza演員有亞裔血統。
可否請教:為什麽要用各族演員?明明都是白人之間的故事,讓我這個外行看上去感覺怪怪的。
WaldenPond 回複 悄悄話 我是音樂劇迷 :-) Hamilton 在紐約, 倫敦和 Disney+ 都看過, 還是不能習慣饒舌音樂(大概是老了)。 整個劇編排是非常好,Eliza 幾段還是非常精彩。 而且, 演Eliza一位一半是華裔血統, 倫敦那位Eliza是菲律賓裔。
meramid88 回複 悄悄話 我是看有英文字幕才搞懂, 否則唱的很快, 理解起來吃力
Lutefisk 回複 悄悄話 我還沒機會看,但該劇幾乎是人見人愛,上至陽春白雪,下至下裏巴人,基本上是被劇評家稱為劃時代的超級大劇作。副總統Pence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去看,結果還真被劇組在謝幕時罵了。 :)
棗泥 回複 悄悄話 我是前幾個星期在網上看的。開始幾分鍾非常不習慣,幾乎看不下去了。結果後來越看越喜歡。非常感謝沒有放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