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苟且在仇恨的歲月裏》有感

(2020-04-22 09:15:13) 下一個

讀《苟且在仇恨的歲月裏》有感

 

讀了幾遍王海鷹03/27/20 的博文《苟且在仇恨的歲月裏》,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特別讀到作者六歲第一次見到父親時的情節,好不容易才忍住了眼淚,畢竟我也是兩個兒子的爸爸。

我認同作者說的“長期仇恨教育帶來的群體性後遺症就是隻顧自己不顧別人,心中隻有冷漠與自私,少有愛與憐憫,並且頭腦簡單極易被煽動,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更認同他後麵的這段:“真正要鄙視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把他們逼成那樣的人。悟到了這個道理,我對兒時羞辱我的船員,偷窺隱私並侮辱我的校長與教導主任們一一釋懷了,我從內心真正原諒了他們,他們其實都是仇恨教育的犧牲品,一位情感專家說得好: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潑婦,女人天生都是溫柔的,關鍵看她們遇到了什麽樣的男人,就是同樣的道理”。

受到作者的啟發,我對自己上篇博文中寫到的那個同學也釋懷了。是的,怪就應該怪現在仍有人捧為聖旨的“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鬥爭哲學。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二日

 

 

《苟且在仇恨的歲月裏》

下班回家,發現夫人在默默流淚,我忙問怎麽了?她說:孩子回國的航班取消了,暫時回不來了。我笑道:這事也值得難過?在國外做好防護,沒事的。她說:我知道,我不僅是為取消航班,而是網上很多人說留學生千裏投毒,罵得咬牙切齒,我好害怕。過年期間國內疫情嚴重時,孩子在美國做義工,協助收集口罩捐回國內,怎麽一轉眼,就成了敵人了?我沉默不語,我知道,恨的種子經過多年的教育,已經深深紮在了大部分人心中,他們心中已經容不下愛了。

兒時第一次關於仇恨的記憶,是六歲第一次見父親。一個文化人,連林某的頭發絲都沒見到一根,莫名其妙就變成了林某集團的一員。一番非人的折磨與拷打之後,想到自殺,正好母親生下我,托人帶信給他,才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從此被軟禁在貨船上撐船,因為變態級仇恨的存在,一直不讓夫妻見麵,不讓父子見麵。直到我六歲那年,母親送了禮,在船經過家鄉時讓我上船見一下父親,並且不準許母親陪我上船,也不準父親下船。讓父子見麵已是天大的恩德,再讓夫妻見麵,那就太沒有革命立場了。記得那是一個愁雲慘淡的冬天,我捧著一個和我上身一樣高的菜籃子,幾乎擋住了我的視線,菜籃子裏放了幾根油條。慢慢走過船上的跳板,船與岸之間的跳板很窄很長,河岸很高。一個六歲的孩子,不允許母親陪在身邊,我非常非常的害怕。船上有很多看熱鬧的人,不僅沒一個人幫助一下六歲的小孩,沒有一絲悲憫,還粗俗的哄笑著讓我叫他們爸爸。六歲的孩子不知叫爸爸的含義,但能體會到他們的惡意,越發緊張起來。我從沒見過父親,但一眼就認出了他,因為船上隻有一個人淚流滿麵,隻有一個人眼裏充滿著愛。我走到他麵前,把菜籃子遞給他,怯怯地說:爸爸吃油條。父親一把抱住我,淚如雨下。然而,這樣的場景下,不僅沒有一個人動容,一堆人還邊議論邊說髒話。仇恨的種子開始在我幼小的心中發芽,我在船上待了一個下午,趁他們不注意,在他們喝水的茶缸中撒了一泡尿。

七歲那年,我上了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就教我們咬牙切齒的唱“打倒林某、孔老二,不是個好東西”我特別納悶,莫非這個孔老二孔子和林某是一個辦公室的?然後告訴我們地主是多麽多麽的壞,要我們踩在地主的後背上,插上一萬枝紅纓槍,滿滿的仇恨教育,從沒有灌輸過愛與憐憫。但是,愛,還是隨著身體喉結變粗,嘴上長出了細細的絨毛,不可阻擋的來了。十五歲那年,我和一個女生戀愛了,“ 奸情”敗露後,校長與教導主任道貌岸然地找我談話,一番大道理後,叫我交待“細節”比如如何解紐扣?如何接吻?先摸哪?後摸哪?怎麽摸的?然後不停地劃重點:細節細節!沒有一絲人文關懷與同情,隻有變態的偷窺欲。隨後就是讓我巡回作報告檢討認罪,在大庭廣眾的同學們麵前,把我的“奸情”複述N遍,由此我成了當地的“名人”。看著他們開心的樣子,當時我覺得,如果我能掌控這個世界,一定會將他們碎屍萬段,挫骨揚灰, 仇恨的種子,在心中壯大成長。

十六歲那年,當萬元戶還是眾人向往的財富時,我利用放學時間與假期做生意,就賺了5萬元,按當時的消費水平,我可以退休了,可以富足的過到九十歲。但1990年前後,史詩級的劇烈通貨膨脹不僅偷光了我的積蓄,也洗劫了千千萬萬個家庭。到我結婚那年,曾經可以過一輩子的積蓄,隻能勉強辦個結婚酒席了,還不是最好的。勤勞、善良、節儉的人們,財富轉眼間灰飛煙滅。最可怕的是:這個輪回還會出現,恨,也會繼續。

長期仇恨教育帶來的群體性後遺症就是隻顧自己不顧別人,心中隻有冷漠與自私,少有愛與憐憫,並且頭腦簡單極易被煽動,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例外,我也不可避免的成了仇恨愚昧大棋中的一顆棋子。在我公司初創時期,員工們全年無休,每天加班到半夜。一次,朋友介紹一個人到我公司上班,半夜下車後直奔公司找對接人,到公司時已是淩晨1點多,當他看到滿屋的人都在加班,嚇得第二天就回去了。在我的早期博客裏,充滿了滿滿雞血的戾氣。錢是賺了一點,但總處於一種莫名緊張的壓迫感中,容易暴怒或情緒大起大落,沒有一點幸福感,直到有一年,我登上了去美國的飛機……

我是個對周邊環境特別敏感的人,隻要去過一個地方,下次再去時,哪怕有一點輕微變化,我都能感覺出來異樣。當我第一次踏上美國的達美航空,立即感覺怪怪的。在我們的固化思維中,空姐們應該個個年輕貌美,身材苗條,但在達美航空,有慈祥的奶奶,也有憨憨的膀大腰圓的印度人。在滿滿的疑惑中,那些空姐,哦不對,應該是空媽、空叔、空奶奶們開開心心地給我們送餐,服務,我能真實的感受到:她們的服務與微笑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職業的。很快,就能受到她們情緒的感染,不知不覺的快樂起來。到了美國,也很不適應,因為早上出門,不管認不認識的,都是很開心的與你打招呼,即便是路邊的流浪漢,也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雖然美國也有很多問題,並不完美,但在快樂上,與我們中國人的愁眉緊鎖心思慎重完全不同,直至回到中國,一直都沒能想明白,為什麽這些人會這麽快樂?為什麽美國人不加班,並且以我們的觀點來看:他們這麽懶,卻創造了接近全世界40%的GDP?帶著滿滿的疑惑,來來回回在中美之間走了N回,終於明白了:

在美國,不可以有職業歧視,不能因為身材原因不能讓人當空姐,否則就是違法。在美國的立國之本中,人人生而平等,你有錢,我羨慕,但不代表我低你一等,強勢群體對弱勢群體也擁有足夠的尊重,並且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嗟來之食式的尊重。其中最典型的是小費,我一直覺得小費好麻煩不願給,後來終於悟到,小費是給弱勢群體一個體麵增加收入的方法,你付出幾美元,不會因此而破產,而弱勢群體每天都能不斷收到心安理得的小費,收入就會大增。人人心中有愛,人人得到平等的尊重,人人都會付出愛,就會發自內心的快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最著名的大事件,莫過於兩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英法聯軍對德國進行了懲罰式壓榨,用仇恨去對付仇恨,恨出了一個希特勒,引發了更大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吸取了教訓,不僅沒對戰敗國進行壓榨,還提供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主動倒貼錢幫助戰敗國進行戰後重建,得到了戰敗國發自內心的感激,也贏得了長久的和平與繁榮。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並不是槍炮,而是愛!

在這之前,我對員工與弱勢群體也是漠視且不尊重的。比如,我曾說過不要拖家帶口的員工,對寫字樓保潔員視而不見,甚至會跟路邊停車收費員爭執。始終是在驅使、是在漠視,在這種情況下,得到的也是驅使,也是漠視。不僅情緒容易大起大落,賺點錢,內心並不快樂,公司也沒有一種讓人安心穩定的核心競爭力,需要不停地驅使、施壓,身心俱疲。

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我開始學會尊重每一個人,遇到保潔員我會問候,遇到停車收費員來不及過來收費,我會主動等候付費並多付一點。一開始有點刻意,但時間長了,真正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同時我開始盡最大可能不讓員工加班,常常頂住客戶的壓力,也要盡量讓大家休息。以前員工生孩子我會“按章”扣除福利,現在不僅不會“按章”扣除還會更多照顧。我領悟到:對老板而言生意是全世界,對媽媽而言孩子是全世界。每個人的理念、精力、家庭是不同的,不能以自己的工作能量與激情去要求每一個人。這個世界需要奔跑的人,也需要在路邊鼓掌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理念與形式的權利,這是每個人的天賦權利。作為一個相對強勢的老板,更要理解這種權利,發自內心的尊重員工,不要高高在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以前每每聽到什麽企業文化、狼性文化,都覺得非常欣賞,但最近一次聽到華為的一個資深員工,因為老婆不願去深圳,要辭職回北方,任正非就勸這個員工與老婆離婚。我本來很敬重任正非,通過這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戀愛,要送孩子上學,要輔導孩子高考,要照顧父母,不可能也不應該把所有的時間都交給工作。作為老板,壓力再大,委屈再多,都不應該讓員工放棄生活的快樂而完全的投入到工作中。我真心這樣認為,也這樣做了,相反,公司並沒有因此而衰退,客戶並沒有因此而不滿。反而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使我們競爭力越來越強,我自己心情越來越寧靜。再也沒有情緒大起大落或暴怒過,找到了自創業以來,從未有過的強大、篤定、自信與安寧。

這些年來,國民素質開始提高,很多人開始鄙視一些老人插隊爭搶的不文明行為。老人們的不文明行為確實不值得提倡,但大家不知道,在他們那個年代,如果不爭不搶不插隊,孩子可能就沒有吃的,甚至會餓死。他(她)們其實都是偉大的父親母親,真正要鄙視的不是他們的行為,而是把他們逼成那樣的人。悟到了這個道理,我對兒時羞辱我的船員,偷窺隱私並侮辱我的校長與教導主任們一一釋懷了。我從內心真正原諒了他們,他們其實都是仇恨教育的犧牲品。一位情感專家說得好: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潑婦,女人天生都是溫柔的,關鍵看她們遇到了什麽樣的男人,就是同樣的道理。

非常羨慕“歲月靜好”這個詞。在一個最美的人間四月天,泡一壺清茶,與孩子以及愛人一起,看杏花微雨,聽風起鳥鳴,賞日出日落,聞暗香紛飛,可是,當一切都充滿不確定,當一切都隨時有假難辨真偽,當人們心中充滿愚昧與仇恨,即使有眼前美景,也難以有長久的歲月靜好。每個不停輸出仇恨的人,表麵上暫時有了快感,但最終仇恨會反噬他們,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上周出差,飛機遲遲不飛,一問是在等兩個海外轉機的孩子做檢測。當兩個十六七歲的孩子上了飛機,乘客們開始高聲咒罵起來,一會罵孩子是千裏投毒,一會咒罵空姐,要投訴要下飛機,誰也不肯孩子坐在他們身邊。兩孩子手足無措地哭了,讓我想起兒時那個冬日下午,六歲的我獨自一人走過又窄又高的跳板,去見六年不讓相見的父親,也想起了遠在美國的孩子,想到他也可能受到這種委屈。心中一酸,雖然我也有些擔心,但還是忍不住招招手,叫他們坐在我身邊。孩子哭著說謝謝叔叔,我內心很難受。這麽多年過去了,經濟已今非昔比,但仇恨與自私卻一絲未減,隻論成敗不論對錯,隻論立場不論人道。我們這些中流砥柱年齡的男人們,隻顧追逐財富,沒能給孩子們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還在讓無休止仇恨與自私代代相傳,導致我們的下一代,仍無法擁有一個歲月靜好的未來。

我告訴兩個孩子,不要謝我,隻要記住不要學習那些人,也不要恨他們,他們也是多年 仇恨教育的犧牲品。良知的光芒,從未照亮過他們仇恨的黑暗,但在這個世界,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恨而是愛, 仇恨隻能折斷路邊的野花,但阻擋不了春天到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penanglang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值得學習。
塵之極 回複 悄悄話 感人至深的文章!

毛澤東最善於挑動不同人群之間的仇恨,進而自己得利。讓農村二杆子鬥地主鬥富農的目的隻不過是為了搶劫他們的財富。歹毒的是還要奪取他們的性命。
小三兒她姐 回複 悄悄話 上星期LD轉給我這篇文章,與樓主一樣心裏難以平靜。

是的,怪就應該怪現在仍有人捧為聖旨的“與人鬥,其樂無窮”的鬥爭哲學。-- 樓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症結!
花盈衣 回複 悄悄話 kylerluo 發表評論於 2020-04-22 10:26:23
寫的真好,不過很多人體會不到這些。從小在仇恨教育裏麵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自然充滿仇恨。也會對別人極近羞辱和敵視。因為他們自身從小也是這麽長大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絕大多數從小在海外出生,長大的華裔後代,從臉上看起來和國內的人很不同。因為他們臉上是純真和燦爛的笑容。沒有那副國人常見的苦大仇深的表情。
……
國人也未必都苦大仇深的,看看那些退休到處逛街旅遊的中年婦女(我稱之為中年人,因為她們確實心態行動都年輕),整天很快樂啊。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這麽多年過去了,經濟已今非昔比,但仇恨與自私卻一絲未減,隻論成敗不論對錯,隻論立場不論人道。 苟且在仇恨的歲月裏。 ”

是的, 有人這樣而不自知。 這樣的人的邏輯裏隻有極端, 不是遺臭萬年, 就是流芳千古。 給別人貼一個標簽, 然後就有了仇恨的對象。。。
謙謙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漂亮姑娘' 的評論 :
希望那個年代一去不返。
漂亮姑娘 回複 悄悄話 六歲還可以見到父親算是幸運的了,我母親這輩子沒見到過父親,第一次見母親已是而立之年。
水晶藍 回複 悄悄話 真好!
kylerluo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好,不過很多人體會不到這些。從小在仇恨教育裏麵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自然充滿仇恨。也會對別人極近羞辱和敵視。因為他們自身從小也是這麽長大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絕大多數從小在海外出生,長大的華裔後代,從臉上看起來和國內的人很不同。因為他們臉上是純真和燦爛的笑容。沒有那副國人常見的苦大仇深的表情。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