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阿Q正傳》

(2019-10-07 15:52:09) 下一個

《阿Q正傳》

 

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創作於1921年12月。說它家喻戶曉可能也不為過, 最重要的原因是毛澤東對魯迅先生做過很高的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1)

我大約是在13 – 14 歲時看過小說《阿Q正傳》,那時正值文革,學校關門,無所事事。說實在的,我看不太懂,但書中所謂的精神勝利法 - “阿Q精神“倒是記住了。時間飛快,轉眼《阿Q正傳》誕生就100 周年了。

趁老婆回國,抽空把1981年岑範導演的《阿Q正傳》看了一遍。阿Q由嚴順開扮演,他憑借該片獲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2屆韋維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手杖獎。

阿Q(嚴順開飾)

                       

 

 

 

 

 

 

小尼姑

精神勝利法使阿Q在挫折、屈辱中“轉敗為勝”,成了他“克敵製勝”的法寶。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自衛的反應,求生的本性,變態的反抗以及愚昧麻木的表現。阿Q的病態是被那個時代“逼出來的”,正是幾千年來封建專製主義的愚民政策、等級製度的產物。可以說,阿Q是那時大多數中國人的典型代表。

趙太爺一夥在《阿Q正傳》裏就是愚民政策的代表者、受益者,他們雖然也有阿Q精神,但他們並不是愚民,而是愚民的愚弄者、製造者。他們自發或自覺地、有意和無意地體現和實現著愚民政策,他們君臨著、主宰著阿Q和未莊居民,他們壟斷著做人的資格、權利而把阿Q置於非人的地位,他們不準阿Q姓趙,不準阿Q戀愛,不準阿Q革命。總之,不承認阿Q是個人,也決不允許阿Q企圖爭為人的地位。

《阿Q正傳》一直被列入在高中語文課本中。但2010年,多地中學語文教材內容出現較大調整,其中魯迅的《阿Q正傳》等多篇作品被刪除。為此,引發了一場“教材風波”。當年9月13日《解放日報》刊登了一篇“《阿Q正傳》不能“刪”……”的文章,我以為說的不無道理,引述兩段如下:

教材可以“改編”,經典可以“替換”,但是唯獨有一篇名著,決不能“刪”——那便是魯迅的《阿Q正傳》——什麽道理呢?道理不僅在於《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也不僅在於它對於幾千年積澱的國民性或曰國民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更在於時隔90年,《阿Q正傳》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一點也沒有減退,反而日見其濃烈日顯其尖銳,“未莊”的國情並無根本改觀,“阿Q精神”仍然到處可見。

《阿Q正傳》就是一把解剖刀,通過“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國人的精神危機和國民性格。也有人說魯迅的作品“過時了”,那是90年前的中國,其實更不然,《阿Q正傳》就是那麽雋永和“當下”,中國並未“走出未莊”,我們每個今人的腦後,難道不是仍然拖著阿Q的辮子?這恐怕堪稱我們精神文明建設和國民素質再造中最深沉的問題。

早在“反右”的1957 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湖南老友羅稷南先生抽個空隙向毛主席提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疑問: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不料毛主席對此卻十分認真,深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麽是關在牢裏還要寫,要麽是識大體不做聲。”(2)

魯迅就是不英年早逝,估計也活不過文化大革命吧。

 

二零一九年十月七日

 

 

  1. 《新民主主義論》
  2. 魯迅之子周海嬰《魯迅與我七十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上學的時候,的確是不喜歡魯迅。總覺得他的作品尖刻、晦澀難懂。步入社會後,重讀魯迅,越來越喜歡了。而且,對中國國民性認識之深刻,無人能出其右。
回複 悄悄話 有了高鐵,手機,但文化等這類核的東西的確沒有變多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