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美君子

在美國生活了32年的謙謙君子
個人資料
謙謙美君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2019-09-16 20:27:41) 下一個

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

 

這篇文章的題目足以駭人聳聽。作者把中國幾千年來的道貌岸然且溫情脈脈的“孝道”的麵紗毫不留情地剝得一幹二淨,有些讓人慘不忍睹。他/她的結論是:

  • 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誰都不會是幸運兒。
  • 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自然規律,和孩子孝順不孝順無關。
  • 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要未雨綢繆。
  • 最好的未雨綢繆就是自己的存款、房子(和盡量健康的身體)。錢,非常重要,對晚年尤其重要。

誠如作者所說,如果不指望“孝道”(孩子有義務為你養老送終),誰的晚年就都一樣 - 該怎麽樣就怎麽樣。你可以說“腥風血雨”,也可以說“夕陽無限好”。總之,未雨綢繆就對了。正確麵對生老病死,不寄希望於人,便能過個好的晚年。

讀後突發聯想,如果故事中的這位70歲的阿姨沒有錢,沒有房,又會怎樣呢?她能望眼欲穿地等待孩子來拯救晚年嗎?“道德”的大棒在這裏管用嗎?

時代進步了,子女贍養老人難以為繼。在個人現在都必須預交養老基金的前提下,政府卻在大力提倡孝道,而不是在養老社會化上真下功夫,讓人感覺有推卸責任之嫌。

我不由得想到了九十歲獨居的老媽,她在敬老院,永遠讓我牽掛,但我又是那麽的無奈。進而,也想到了年逾退休之年的自己的未來。真有“腥風血雨”那麽可怕嗎?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六日

 

 

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血雨腥風

( 2019-09-10 )

上周末去醫院看望一位親戚,隔壁床是個70歲的阿姨,人特別開朗健談,人看著隻有60多歲。

我在醫院呆了一天,阿姨家一個親人都沒來,三餐都是護工送來的,她覺得有些不好吃,讓我幫她在她的手機上點外賣,她的右手臂和右腿都骨折了。

後來,我們聊起天來。

她的一生讓我挺有感觸。

她23歲結婚,25歲生兒子,獨子。

她老公在外地工作,她一個人帶大孩子。她40歲那年,老公得了慢性病,調崗回來,但人基本不中用了,還因為疾病而情緒煩躁,經常對她罵罵咧咧。

她又忙工作,又照顧老公,還要輔導孩子學習,公公婆婆年紀也大了,也得顧著,身心俱疲。

60歲那年,她老公去世,孫子出生了。兒子一個電話,她二話不說,收拾了行李就去兒子的城市幫忙帶孩子,一帶就是9年,才回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房子。

為了不給兒子兒媳添麻煩,她努力把獨居生活安排好。

但人老了,必須得服老,有一次下大暴雨,她關衛生間的窗戶,雨全飄進來了,地很滑,她摔倒在地,右臂和右腿都骨折了。

她忍痛爬著夠到了衛生間門外的手機(她為了防止意外,在廚房、衛生間、臥室等幾個主要活動區都放了那種老人用的大嗓門手機),打了急救電話……

住院當天,醫院聯係了她兒子,她兒子匆忙趕過來,本來應該是擔心她,結果一開口都是埋怨,“早就跟你說了不要逞強,自己一個人住就小心點,這下可好,傷筋動骨100天,我們怎麽照顧你?”

一邊說著,一邊接了好幾個電話,眉頭緊鎖。

她知道兒子特別忙,經常出差,兒媳是班主任,也特別忙,她本來還是有些渴望孩子能陪在身邊,但最終還是壓製住了自己的任性,大大咧咧地對兒子說:“醫生說多吃鈣片,很快就好了,我一個特要好的老姐妹會照顧我(其實是她自己請的護工),你安心工作去。”

兒子當晚就趕飛機走了,去國外開一個很重要的會議。

她拉著護工的手,眼淚汪汪地說:“希望你對我好一點,盡心一點,不要欺負我,我拿你當親人了,我會按時足額付工資。”

聽到這裏,我也勸她還是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她笑著搖搖頭說:“如果我能幫到他們,我留在他們身邊,物盡其用也好。但我老了,不中用了,留在他們身邊,淨給他們添堵,他們工作已經夠辛苦了,不忍心看著他們為了我發愁。人老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孤獨是免不了的,即便我留在他們身邊,我也會孤獨,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自然規律,和孩子孝順不孝順無關。再說了,我這不是有存款有退休金嘛,用錢解決問題最舒坦,我樂得自在。”

病房裏還有個老伯,也是70多歲,4個子女輪流來探望,住院的錢也都是子女們一起出的,看著熱鬧。但四個子女的疲憊也有目共睹。

相比這個阿姨的堅強通透,老伯任性多了,吃個香蕉都讓女兒跑3趟,喝湯嫌棄太淡,給他翻身,嫌病床太硬…… 他不是在治病養病,他是在行使某種權威,妄圖掌握晚年的命運。

看得出他很沒有安全感,也很孤單,他折騰來折騰去,就是為了吸引子女重視他。

但他的子女都盡量避免跟他聊天,隻是盡心照顧好他的身體。那份兒女簇擁的親情裏,透著一種莫名的難言之隱。

如果是我,我選擇像這個阿姨一樣,默默地、自給自足、有尊嚴、有慈悲地撐過自己的晚年,而不是像這位老伯那樣,看似盡享天倫,實則寂寞淒涼。

我寫過不少關於人該如何麵對晚年的文章,誰的晚年都是一場腥風血雨,誰都不會是幸運兒。當那一天來臨,我們的身體機能老化,我們蜷縮像嬰兒,我們任人擺布,我們連發脾氣的資本都失去了,你會以何種方式來迎接這場晚年抗戰?

作為一個女人,你此前為家庭、老公、孩子所隱隱付出的一切都可能被歸零,沒人記得你數十年如一日的操勞,沒人將它折算成回報,也沒人為你發紀念獎章。

除了回憶,一無所有。你肯定不想要這樣的結局,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要未雨綢繆。

有意思的是,阿姨小聲告訴我說:“我看很多新聞在說,現在的年輕女孩都不願意結婚了,其實,我也是這麽想的,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很可能不會結婚生子,我就直接賺養老錢。哈哈,既然結婚了還是得自己給自己養老,那結婚幹嘛,好累哦,反正都得自己有錢才行,那就幹脆一心掙錢算了。你說是不是?”

她其實說到點子上了,錢,非常重要,對晚年尤其重要,給晚年最好的未雨綢繆就是自己的存款、房子和盡量健康的身體。

所以,女人,無論你多麽愛家人,你都必須得騰出一些精力和時間來為自己準備這幾樣東西——自己的存款、房子和盡量健康一點的身體。

就像前邊說的這位阿姨,60歲前照顧老公,60歲後給兒子帶孩子,70歲住院自己掏錢請護工。你呢?

我希望你不是60歲前照顧老公,60歲後給兒子帶孩子,70歲沒存款,望眼欲穿地等孩子來拯救晚年……

你預想過自己的晚年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謙謙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問題是我們是否也看得那麽明白呢?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真的是!
ily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BeijingGirl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年紀大了,自己身體好第一重要。 然後就是老伴兒。 孩子是靠不上的。 我很愛我老爸老媽, 可我在兩萬裏之外。

這個阿姨堅強,也看得很明白。
鴻鵠生而有翼 回複 悄悄話 感覺還是女兒對父母更貼心。如果父母對待孩子不重男輕女,在教育機會和財產扶持上一視同仁,那麽有女兒在同一個城市的父母應該會比較幸福。
謙謙美君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7grizzly' 的評論 :
可我們的傳統觀念還很根深地固,孩子不在年邁的父母身邊本身就是原罪呀。
helloworld1000 回複 悄悄話 So true
kai2002 回複 悄悄話 看命吧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Is there a third option, e.g.,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4243/201708/21463.html?
瑞得 回複 悄悄話 為此文點個大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