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2024 (324)
2025 (8)
讀楊絳百歲感言,就這? 失望。讀瓊瑤遺書,沒那麽失望,可,就這?
讀過點三毛,讀過點白先勇,也讀過幾句瓊瑤,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這不是民國文學的繁殖,這就是個????音。
三毛拿人生當戲演,死也當了個節目。瓊瑤,好點,可……. 比比張愛玲,質量差是差了點。
有如鄧麗君的歌,瓊瑤的“情”,和沈從文的《邊城》比比,和《傷逝》比比,頗“我九斤,後來的才八斤,七斤,而且還吃了不少的便當。
瓊瑤,白先勇,三毛,金庸,鄧麗君,在大陸流行,都一副從小縣城來的終於見到大世麵的樣子。“同樣的知識,我們比他們大好幾號”,大陸人說這話,不是盲目自信。“台灣是什麽什麽之光”,就是個手電筒,怎麽照大陸?
“我不是高中小女生”,大陸人這樣評價瓊瑤情商,有點凶,但很準。瓊瑤說情,超過十七歲嗎?裝死了。同是台灣產的《擊壤歌》,比這好得不能比。
一個是瓊瑤,一個是金庸。風靡。看不懂。
老實講,瓊瑤有點不夠聊的。咱,大陸人,說話的起跳詞不是“中美關係”,也是“國企央企”。這些詞,白先勇三毛瓊瑤龍應台的加在一起,也放不下。要是我幼時的老人看幾眼瓊瑤電視劇,保證會說:裝瘋賣傻。
看過三言兩拍,讀過聊齋,怎麽可能讀完一頁金庸?讀過《小團圓》《傾城之戀》,會翻瓊瑤任何?胡蘭成的《山河歲月》前,龍應台說得是什麽啊!
每讀台灣種種,包括龍應台的《大風大浪1949》,總覺得,那兒不是中華民“國”,而是舊事小城。
大陸,像是鈔票毛了,但還是個鈔票;台灣,變成地方債券了。台灣不是袖珍民國,而是“復前行,仿佛若有光…豁然開朗,…. 還“別跟別人說”。
“小哥哥,小姐姐”的台灣國語,把台灣說成了一台戲,看台灣的電視,像是看全民參演的電視劇。連抗議都是“我們這樣,不可以嗎?”這麽多年的演化好不容易產生了雄性十足的“二”,給台灣國語說成哈樣了?
聽馬英九,蔡英文,賴清德說話,再聽聽老蔣說話,國語怎麽變成了地方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