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舊約》和《新約》

(2024-05-03 14:36:44) 下一個

《舊約》和《新約》

 

《新約》是聖經房子的的第一進,《舊約》是第二進。打個不太靠譜的比方:《新約》是白話,《舊約》是文言。

 

《舊約》是原著,《新約》是學《舊約》的心得體會;《舊約》是福音,《新約》是傳福音;《舊約》是《天問》,《新約》是《十萬個為什麽》。

 

《舊約》是分明的,不妥協的,所謂釘是釘,鉚是鉚。讀,與原有的三觀常有違和感。《新約》,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理還是那個理,但有話慢慢說。打個不準確的比方:《舊約》裏的猶太人是住在耶路撒冷裏的,《新得》裏的猶本人,是住在多倫多猶太人區裏的。

 

王獻之“寫盡三缸水,一點像羲之”,那一點還是王羲之路過獻之寫字的地方,發現““我”字上少一點也補上的。《舊約》是那一點,《新約》是那三缸水。

 

肚裏得有不少墨水,才能讀《舊約》;心裏隻要有“上善若水”的點滴,就可以讀《新約》。毋庸諱言,《新約》是踏進聖經的第一層台階,《舊約》是第二層。

 

常常,讀《以斯帖記》《民數記》等中,看到了神伸出的手,是獨立思考;讀《路加福音》《馬太福音》時,點頭連連,是隨著“諸打開福音第幾章”的尾隨。

 

路德,去掉了人與上帝溝通的網管,將 password 交給人人。時至今日,可以線上禮拜,但讀《舊約》,往往去團契。這個事實告訴世人,任何人間的方法永遠就是個方法。“我是光明,我是路”,在追隨的路上,得結伴而行,從來永遠不變的。

 

《新約》並不淺,是我們深不下去,才覺得它好讀,好理解的;《舊約》很深,讓人敬拜,由此讓你明白,在廣袤的《聖經》之境中,你是誰?

 

讀《以斯帖記》隨想

 

這故事不是編的。真實的事情,才有編造不出的結局。

 

這記的是曆史。但不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二十四史》《劍橋版世界通史》。這些都是在追求曆史的真實。《以斯帖記》是事先已知道結局,卻“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將原型的人的一個側麵還原出來的記錄。

 

《以斯帖記》一節一節地教導讀者,讀吧,不要猜,去研究,這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讀聖經的根本方法。

 

這,其實也應是認識自然,人生的根本方法。《歐幾裏德幾何原理》,黃金分割,量子糾纏,其實是讀自然,不是揭開自然之謎。《第二性》《活著》《呐喊》是經曆人生,不是給誰人生真諦。

 

《舊約》那麽多的記,記載著猶太人的曆史,猶太教建立的經過。其實,更是在塑造一個完全的人格和這個完整的人格應當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的的各個方麵。就讀過的,體會到,其豐滿,深刻,廣博,高度,使驚使歎。就說《以斯帖記》,以斯帖的美,不描繪顏值,不交待穿戴品位;說她的品質,別人要的,不要;別人當驕傲的,沒當回事;自己要的,就要,而且不撒嬌似地求。女尊嚴,自始至終持著;且不忘記記下她的狠的一麵,殺哈曼等。

 

白描是最複雜的,超現實主義畫是最簡單的。《聖經》,多是白描,《以斯帖記》就是個例子。什麽樣的水準才能如此有把握地勾勒人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