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句文章
三言兩語,還不見動靜。十有九被撂了。
狀物。雲啥樣,水啥味,眼亮度…. 手機一舉的事。王安憶說裏弄,讀來,就是個碎嘴。《退步集》讀不下去。說幅畫,讀了好幾句,還進不了框。撂了。
言情。好幾天裏,就讀到“思語還休無他故,惟覺心情漸懶。”這一句。抖音,抖空多少情懷,抖幹多少淚漪。笑得比抖音裏更能聽的,一個月會一次也沒有。油管裏看洋娃娃酷萌,怎麽可能放下去看小林漫畫扯淡。
說事。《收獲》《十月》《小說月報》,就是個現實版的皮厚。“編。還編。”這樣的罵話之下,還一期一期地出,近於不要臉。
Cgpt ,太叨。不做作業,仍去滑油管,相冊。
要看的不是“竹杖芒鞋勝輕馬”的精練,而是“誰怕?”字節乍迸。如是唐詩宋詞,所剩有幾?閣下,沒詞兒了吧!
“打住!”不失當今文壇金橘。
文學諾獎,發不了幾次了。會覺得。已然沉舟側畔,誰看一概的老臉?
隻要真,再真,比照片真。沒有AI 不及的點,別怪沒人睬。
如今,裸都成包裝了。
陳丹青說感受:一個集中精力不出七八秒的時代來到了。相信。“小說,散文,詩歌,千古!”沒法弄!
書法嘮嗑
臨蘭亭,就求像,王羲之聽到後,就去找裁縫改裝,怕撞衫。
周遭,找不到合適的。就在現成裏麵找替代品。東一榔頭西一棒,要的是把自己打醒,走進自己的周遭,與時俱進。這才是臨摹。
成親王的筆觸,看了心被貓抓了似的;沈尹默行書常在不經意處,靈光乍現,看得“風乍起”,視線一皺一皺的。
筆畫是字的本錢。沈尹默寫多了,落筆菜的,啟鋒草了,質量次品很有些;翁同龢寫什麽,都精加工似的。並非有意,習慣成了自然。
不會走就學跑,好學生!跑摔了,摔慘了,才學走。好多天才在裏頭。走不久,就跑;跑了一會兒,走不像走,跑不像跑,即所謂“草狗”,韭菜。很自畫像。安啦!萬萬千千這樣的。曆代的抄經,就這樣的。帳簿,也是這樣。
楷書為走, 行書是跑,草書是奔。奔跑的,會緬懷楷書,甚至感激它。但也就是個緬懷和感激。成親王的楷行草中,看到他的“跑”和“奔”,不耐煩看他的“走”。而他的“走”耐看的地方,正是在“走”中有“奔”“跑”的意思。智永和尚,就是“走”不出,“跑”起來,也不好看。“使精神的絲縷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麽意味呢?”不但指日子,學書法上,也這樣。
楷書是盤菜,在於能奔跑了。一生正步走,震昏了,活該。
晉書裏,找到了點和點的繁衍;向唐書,學大橫長豎,撇甩捺削;米芾處,觀賞墨怎麽流到心;蘇東坡那兒,看字寫到“平躺”時,究竟啥樣….. 驀一低忖:哪款對味?
所以,男人學書法,常常是沒有唇膏的咧嘴,不用麵霜的擺酷,臭美占九成,就尺牘見到點真性情。
“有誰從小康人家墮入困頓的嗎,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麵目”。書法,沒這個品質。學它學久的,覺得像吃自助餐,能讓自己看到自己屬於饕餮型,品償型,報複性吃回本型,不吃白不吃型,吃撐了還還去拿點甜點型,還是…. 自我評估,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各型都沾點兒,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