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扯北京girl, 點擊率蹭蹭地上。誰說北京girl 沒意思?
一讀北京girl寫的,和看央視新聞的感受好像:什麽情況,看這?
但,昨天,北京girl 談包包的,又上熱點了,無懸念的又成了一日一周熱點頭條。
茶喝到這會兒,喝出點味道來了。
文城資深人士見怪不怪道:城裏議論過。“舉白紙,也沒地方”。舉白紙,什麽情況?麵對是當局?
當局!水太深了。也太汙了。
有人說,“北京girl 不是個girl。” 北京girl 答道:“若不是,死全家。”(“死全家”和“恭喜發財”一樣,是啥也沒賒的舌頭打個滾。要不然呢?)
有道:“文學城怎麽也是個自由平台,怎麽可以變成了搞大外宣的地方?”想起抖音,信它是自由的嗎?
總也覺得,北京girl總第一,有點像狗一路尿,宣示領土權。而且它是有鏈子拴著的。
小留慎言,不直稱那姓名,而是以目會意,怕“監聽”。在一個小鎮,在一個小鎮上那個名不經傳的校園裏。遇上了,有驚。“海外勢力”未曾直麵,當局勢力到了海外,看見了。
孔子學院,北京girl, 海外學生會黨支部,大外宣,信息員,警察站,文學城…. 一下在眼前搗漿糊。什麽亂七八糟的!
忽然覺得,北京girl是個警示,常年高高掛在排行第一處:天眼之下,沒死角。
民國的話娓婉些:莫談國事,隔牆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