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胡咧咧《山海經》和《徐霞客遊記》

(2023-08-08 08:34:30) 下一個

胡咧咧《山海經》和《徐霞客遊記》

 

山海經是Newfoundland。徐霞客遊記是Nova Scotia 。都臨海,前者為海市蜃樓,後者是海鮮超市。

 

山海經,丈量河山以供收拾舊山河;徐霞客遊記,清點有多少景點,供旅遊開發。

 

讀《山海經》兩三卷,不是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的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襟懷咚咚咚,視野哢哢得宏闊;讀《徐霞客遊記》,總想到梁山泊祝英台,林妹妹寶哥哥偷看西廂記。是男女,飲而食,還?。

 

《山海經》,瞥山河,掠江海。《徐霞客遊記》則“馬兒唉,你慢些走,我要把這大好的風光看個夠”。

 

《山海經》,春秋的文采都在,左傳的修辭通透。說山的詞如岩,讀起來時不時像麵對山島竦峙;說水的句子在流,比大江東去急;《徐霞客遊記》,像散淡自駕遊,找景點,找Airbnb ,找加油站,找吃的地方,做攻略。漱洗畢,眼睛跟著閉。就是記,要不記流水,要不傳照片。

 

《山海經》頗江山因遇到我而出采;《徐霞客遊記》則反過來。聽以,山海經有幾分像《出埃及記》途中所曆;《徐霞客遊記》則是高級旅遊指南。

 

《山海經》讀不小人,學著說寫,怎麽也有個將軍風度的影形;《徐霞客遊記》讀多,會變成半個蘇州人。

 

《山海經》,緊緊的。這書寫了不知多少代人,就是不掉鏈子。山經海經海內經,見得到重複,但見不到散漫。記得很慎重,很當真,文筆很有雕刻感。《徐霞客遊記》,頗“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如果文章有用血寫和用水寫之分,《山海經》會不小心見到點淡淡的血痕,《徐霞客遊記》,則全然用的是墨水。

 

遊記寫得如山海經,少時以為easy, 大幾歲知道閉嘴,成年後,隻讀不議。自己下筆記時,才知道山海經的厲害。

 

剛從紐芬蘭玩回來。一直在嘀咕,看了一路的山和水,竟給不出一個準詞準字說它們。

 

玩其他的地方,又何嚐不是這樣?

 

《山海經》中隨處可見的“又東北二百裏,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它好像史書中的“陳涉者,陽夏人也”。篤篤如釘,至簡,這可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精煉。

 

自駕遊,養豬團,豪華遊,背包客,驢友,浩浩蕩蕩地在天涯海角裏漂,犯傻,發呆,狂嗨,可勁的孤獨…. 有幾個寫出這般的狀物:“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

 

不去連篇地讀大陸人寫的文章和長時間地聽大陸人說話。譬如網上的演講,除了陳丹青的,別的,都不曾聽完。說的話,太吵。沒一句能落地。寫的文章,一個調,讀得鬧。一讀《山海經》,幽而靜;抄點《徐霞客遊記》,舒且宜。讀它們,像訪問老戶人家,聽常人說常話,看文人寫文章。

 

《山海經》,艱深,刻刻地寫。翻自己舊日日記,耐讀的正是不經意記下的諸如“讀了幾頁,累了,去睡”。《山海經》幾乎句句如是。《山海經》的著眼,落筆的點,都質量上乘。

 

由《山海經》轉讀《徐霞客遊記》,像在盧浮宮走出埃及館,走進希臘館,心躺平了,氣不聚了,步伐也變得小混混了。徐霞客的看,很普羅,落筆,也挺人民。

 

其實,文至秦漢,質而貴。寫文章的,幾個不是真格的學而優則仕者?《商君書》,思慮之縝密,就是個當時的Cgpt; 李斯的文采,廟堂氣,高幹味;司馬遷抱怨的尺幅之下,唐宋元明清裏的憤青就是個小怨婦。《山海經》正成書於先秦至漢。而《徐霞客遊記》,雖五體貼近山河,卻不比蘇軾的《前後前壁賦》多一點,還弄丟了爽氣。

 

記山河遊曆,難於記腹中曲裏拐彎。親友一撥撥地天南地北,傳來一堆堆的圖文,能看完的,一個手數有節餘。

 

《山海經》脫穎,至今鶴立!《徐霞客遊記》也還行,不比鍾阿城的《威尼斯日記》差。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