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260)
2021 (381)
2022 (335)
2023 (302)
木心,舊,縱然說歐美文藝。這舊,一半來自民國,一半來自與共和國的就是沒法融洽。因此這舊,一半的成色沉著,一半的成色雜染。
王國維《人間詞話》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鄭振鐸《中國文學史》馮友蘭《中國哲學史》陳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稿》等,都是翻讀過後不會一無所獲的著作。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是四九年後的幾乎是唯一一本能翻讀的書。其原因正在於舊。雖然和前者相比,舊得成色不那麽正了。
陳丹青,感覺在做舊。“民國範”,“魯迅好看”“原來弄堂裏的味道沒有了”,等等。四九後出生的大陸人,斷絕於民國的人文,又趕不上歐美的水準,在想往前走時,往往回顧民國,並會覺得,能首先回到民國就不錯。
陳丹青比木心深,看畫,看文章,看人,看近現代中國的發生等等。這個深,聰明的色彩濃,在不為人注意處注意到了,在很一般的地方看出了名堂。從中,能看出他三觀正常的輪廓。但時不時又因慮於和現實的距離把握用勁過多,會使覺得,他又像是在唱時代主旋律的副曲。有時候,他會露出一點點上海人的精,類似“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白說也要說”。很硬,不是原本的,而是合成的。
陳丹青太知道共和國是個什麽東西。在與共和國的比較裏,回顧勾畫民國咋樣。陳丹青的看點在這,可以不看陳丹青的地方也在這兒。
陳丹青不夠木心的沉著,雖然木心之沉未至深厚。木心明白地不與這裏所有的產生瓜葛,徜徉在自己知曉的高一級的人文境界之中。心沉了,可切入的點卻似乎因為聰明度不夠,深不下去。譬如談論愛情,談論古希臘神話。
木心的不一樣,驚豔到了圍著他的紅旗下生的人。可讀多了,知道多了魯迅蔡元培鬱達夫俞平伯胡蘭成張愛玲,木心的“不一樣”的驚奇度也就那個樣了。魯迅張愛玲是中國近代文學的一章,木心隻是一節。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