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幾本書裏轉一圈,太陽出了,太陽落了。餘下的邊邊角角,用來鏟雪,清理東清理西,腦子裏想的還是書中事。

(2022-01-24 04:49:06) 下一個

 

這幾本書裏轉一圈,太陽出了,太陽落了。餘下的邊邊角角,用來鏟雪,清理東清理西,腦子裏想的還是書中事。

 

 

 

 

 

床頭櫃上常年放著史記。翻翻,踏實。不翻,看它靜靜地在那兒,像有個伴兒。

 

那地方輪著放著《舊五代史》,《隋書》《三國兩晉詩文集》《曆代筆記》,書多卷著,見天讀幾行,不在意讀進去沒讀進去。覺得,這態度很配它們。

 

今天讀《舊五代史》。有人獻版刻九經。有很小字的注,說是唐明宗後,關中學校盡廢。近來,有富人掏腰包刻九經,遂使關中文學複興。

 

讀得很暖和。也不知道哪九經,但粗想想,其中一定有詩經,春秋左傳,不定還有離騷,其實,這就大差不差了,對於寫漢語文章來說。

 

汗牛充棟,牛的汗白出了的,房子白占了的地方很多。焚書,文革是個街口都堆起來燒,好像並無大礙。“九經”在,就行。說得狠點:焚書,廢禁書,破四舊,也可以算上大掃除。自從能自主讀文言以來,知道,可要可不要的文言文不比可要可不要的白話少。譬如,賦駢,唐宋八大家的好幾家,不讀,啥也不少。說得狠點,香蕉人一句也不讀,不但不少什麽,反而絕的橫秋老氣。

 

放在書桌上很長一段時間的《懺悔錄》《聖經》,前幾天放回書櫥。由它們,想政教合一。

 

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沒有教,隻有政,專政。

 

讀《懺悔錄》,(其實讀任何寫一九零零前歐美的書),都離不開教堂的影子,祈禱的聲音。馬丁路德的功勞,有點像把電腦終端變成了人手一握的手機,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和頂級Boss 煲電話粥。其實,也蠻像中國到處裝攝像頭,放發紅碼綠碼。一個人的事,不知甚時就變成國家大事。

 

政教合一的實景,在杜拜見過。那兒人全穿“國”服:長衫,包頭。清真寺到處有風紀警察,不是段子,真真的。

 

在杜拜會感到,這兒,管人,也管心,而且管住了。譬如,是個男的,眼神不是陰沉就是凶凶的;女的,像個鏈接,掛在男人身邊,不看人,尾隨著男人步疾疾。

 

在歐美,有個小不舒服。和老外一處久點,就會被問“信什麽教?”照實說“沒有教”,何談信?對方總有大小不同的“震”。

 

很後來,會覺得,心沒人管,在這世界上,有點裸奔唉!

 

《懺悔錄》,寫政教不合一下的自己。讀起來,覺得人有教,心如有養,處處顯出教養。《十日談》,那時政教合一,修女養漢子,牧師十個十個淫,社會裝得厲害。

 

做為中國人,真的“很隨便”。身子有所屬,心颯颯得野。香蕉人就不,什麽什麽都講個樣子。

 

有政無教,致使有文化,沒底線。神州大地,幾億人民幾億開心就好。不出國,自嗨。一出國,就受蹩。

 

多倫多的小意大利,希臘城,印度城,朝鮮街,葡萄牙人區,中國城。中國城最“藍領”,人間煙火,飲食男女,漢招牌一片,招搖出一派上海下隻角氣息,生生地看到無收無管的人群在遊蕩。自己也是其中一葉。

 

一讀聖經,這書就站住了。真的很神。全不是心裏話,全是心裏沒有的話。怎麽寫也不會這麽寫,還不l敢學。聖經它這樣說這樣寫,沒事。一學,就裝,明明顯顯的。

 

聖經有股“神氣”,不睦,不諧,不暖和。“是塊鐵,我也能捂暖它”的決心別用給捂聖經。摸聖經,穆穆的,它不在乎“歡迎光臨”,你也不會開口“您吉祥”。這樣的品性,處不近,卻總在。(有點像和上海人相處)

 

這幾本書裏轉一圈,太陽出了,太陽落了。餘下的邊邊角角,用來鏟雪,清理東清理西,腦子裏想的還是書中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Vivian32817 回複 悄悄話 姚君好!你真需要人管你的心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