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書

(2021-12-18 03:44:11) 下一個

讀書

 

能當自己來讀,當找尋自己來讀的書,是史記。於我。

 

古拉格群島讀完,知道,不要放過自己。那力度,感到有點吃不消。

 

說是“解剖別人的時候,也常常解剖自己”,但是始終也沒見到個真刀真槍。讀魯迅,覺得所言“敢於直麵人生”,並不包括他自己,是在管別人的事。

 

張愛玲,性別太分明。就是個看,一點點都猜不到她的想。極為羨慕的地方:敢於也做到了任自己性子活。她是個坐標,見到後,得到了自己是個男的的定位。

 

讀歐美的文學,像看那兒的影視,很想像讀《史記》魯迅那樣的正經,但是往往就是個看西洋景。曾推責於翻譯得不好,自己讀不了原文等原因。兒子長成了香蕉人,使知,隻要在大陸長到十三四,就是個看西洋景的命了。

 

三國演義是三國誌的普及本,哪家的江山,官家說起來,都一副神聖樣,可做起來像換馬燈似的。百姓學樣,至“民不知有國”,千古一台戲,英軍炮轟清艦,當放煙火看了。這書讀了,特長無賴氣。

 

曾《世說新語》不離手有時日。尤其地覺得字寫不過,書讀不過,腦筋好不過,身子骨長不過更不用說,還欠個敢。個性和敢於顯張個性,是不相上下的品質。“是玫瑰不怕蜜蜂不至”,是做好廣告卻不張貼,一種很大路貨的慫品質。

 

詩讀到古詩十九首之後,就不想讀下去。前者是訴是泣是喜是....,後來的,幾個不在編?尤其不喜歡李世民有兩處:賣弄自己識得二王字好,還要周圍的人一同來捧著唱;二是把個會寫詩的捧上了天。好歹也是條北方漢子,偏要裝出個“我也是個讀書人”的樣。

 

宋詞,小點心。當飯吃,一會兒就餓。其中品位最高味道最道地的,唯李清照,無他。以為。它們點不開任何諸如困惑,疑難,甚至小煩惱,小急躁。連打牙祭的份量都夠不上。極適宜於錄一幅小楷或如廁小翻。

 

西遊記,哄。怎麽悟出個“路在腳下”的,真的好本事。見到不少分析其深意的文章,就覺得,他們是連哄都不會的人。早年自己曾傾慕書中的山川描寫裏,有那麽多普通字典上查不到的字詞,就發傻去背。結果背不到第二句。後來才覺悟到,這比拿雞毛當令箭還要犯傻。

 

水滸使識“高手在民間”,不全然是昏話,尤其於文字賞識。讀如餐,而且是美食,讀水滸如是。除了“且聽下回分解”滑過,都字逐句逐地讀。而且特願意。秦漢文章不是寫的,魏晉民歌前的詩不是寫的,後來的話本如水滸樣的,也不是寫的。以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耳朵也是特靈的,舌尖也是稍有差池,也忽悠不過的。在水滸裏,是真真切切的事!盯著“招安”“隻反貪官,不反皇帝”的道理掰斥,真正自撞大頭鬼。嚇嚇自己得了,還說出來。唉!

 

沒讀紅樓夢,就跟著叫好。讀了,沒覺得像講得那樣好,可不敢不跟著說好;靜下心來讀,覺得著實好,但也不是好得沒得比。魯迅的“用三千年的努力換得這樣一本小說,劃得來嗎?”(大意)之問,話說大了。以為。

 

倒是覺得說紅樓夢好壞,可作測謊實驗。達到有一說一標準的,有也不多。以為。

 

讀書,很老式了。網上看史記,不覺得是讀,而是觀,字像一個個演員登台,在表演。讀者不再,成了看客。

 

讀,還在。讀畫,讀人,和尚讀相,張嫂李媽讀指紋,成了營生。

 

有讀如是,不能如他,頗生幾分“日暮鄉關何處是”的惆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