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實在沒得聊,聊聊毛主席吧!

(2021-09-17 02:41:57) 下一個

實在沒得聊,聊聊毛主席吧!

 

不聊毛主席鄧主席這書記那常委,就沒得聊,天沒聊死,可人生幾何?

 

七十歲上下的人生,一半裏堆滿了主席主席,能有什麽份量?

 

自我感覺良好,初二就讀得《一件小事》,接著去找到《呐喊》《且介亭雜文》等等。雖不至於撂了耄,可自己有了塊紅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回顧,頗自得。

 

讀魯迅,有了自己知道的“什麽叫有文化,有思想”。在一片“德育智育體育全麵發展”的嘈嘈中,自己有一個角落,體會著“有誰從小康人家墜落的嗎?於其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麵目”的別樣情懷。

 

識不破“千頭萬緒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的粗鄙,但誠服於“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的文釆,由是,在少年將竟青年在即之時,有了與時俱在精神的前庭,還有個自己的心思旮旯。

 

學習“老三篇”時,總分心地在琢磨“費爾潑賴應當緩行”的因為所以,讓高中的時光在回憶裏紅中夾白,雖鮮見能與分享的,但早年就有了塊不為時事所動的自留地的小確幸,至今當珍貴收藏掖著。

 

一九七六至七七年初,高中畢業待業在家至剛下農村,其間朱周毛死訊連連,自己竟因讀過“革命前做了專製的奴隸,革命後做了革命的奴隸”而平生底氣,流不出隨大夥的淚,藏在“這日子什麽時候是個頭”的個人愁緒裏。

 

魯迅痛打痛罵的人們,比周圍一會兒大紅大紫一會兒被再踏上一隻腳的,都有明顯的能夠一聽的話和事。這個閱讀經曆使自己有了“社會一定是與時俱進的?”小疑惑。

 

“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後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麽意味呢,….”,是在聽一個人說自己的故事;

 

“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不作徹底解決,保持一團和氣。結果是有害於團體,也有害於個人。這是第一種。”這是聽教導,挨訓。

 

誰不喜歡聽故事?誰喜歡挨訓呢?

 

另外,那說故事的態度,實在迷人,誠懇的私私輝暈在周遭一片口號的呼喊中,溫暖而貼心。這時,比較明確了,並不是所有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像現在這樣說話想事情的。

 

後來讀到東歐思想家們的言論,其中有道:“控製了你的言論,就是控製了你的思想”。從所謂社會學或心理學上講,大概如此吧!可自己悄悄地覺得,也有偶得的確幸的事體。譬如,文革數年之內,書店裏隻有毛著馬列賣,還有魯迅的書可買。這讓說錯一句話能丟掉一條性命的恐怖之中,露出一道異光,那裏麵說著諸如“革命是讓人活,而不是讓人死”的話。雖然不可以訴諸於大批判大字報大辯論,但它讓人可能在憤青紅粉撤走後,有一小塊私聊的地方,縱然是自言自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