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隨翻隨摘隨憶 能感受得到 , 那塊繞在南院上的雲,又來了,看著厚。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讀《多餘的話》的餘緒

(2021-05-22 01:53:46) 下一個

讀《多餘的話》的餘緒

 

《多餘的話》,一聽就是文章腔,並且是想著點擊率的。它的序寫到第三四段,就“雖然我明知道這裏所寫的,未必能夠到得讀者手裏,也未必有出版的價值”了。

 

所以《多餘的話》的真誠,有半成以上是表白,許多還有替自己辯解的意味。而那些正是毋需多言的。

 

大約是等死前的捱時光,所以瞿秋白任性寫來。不幸,當作消遣自己生命最後時光的自白,竟也是篇深入不了,隻是個真,尚未及誠的文章。

 

唐宋八大家中,自己不喜歡的好幾位中有韓愈。返顧,他三十五歲前後寫的文章,和他一樣大歲數卻走到了生命結尾的瞿秋白寫的《多餘的話》做比較,好出不少。環顧博文,和正翻翻著的《三希堂》裏寫的“回複”“評論”比,雖然都是性價比高不起來的閑話,但後者的文采,筆跡以及措辭之私,哪是前者能比較的。

 

許多甚至曬性的博文,看起來像逛荷蘭的紅燈區,關起來的窗簾上不忘寫上“解決個人問題時間,請勿打擾”。

 

《多餘的話》說不出自己的瞿秋白,說出的是瞿秋白想讓別人知道的自己。“曆史的誤會”“滑稽劇”的自況,仍不忘正在人生舞台上演出。

 

“文人”的自喻,變成了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評,於是像樹起遮陽傘於夏日炎炎,仍曬得黝黑,會讓人聯想到傘的質量。

 

軟弱,不敢直麵,待老婆未至十分用心... 本該是“不思量,自難忘”的自己枕前的“唯有淚千行”,瞿秋白卻化作“黨員民主生活會”上的批評和自我批評,要讓自己成為“教訓”“反麵教員”起來。

 

說不上瞿秋白已然“公”化了,但也沒有走進私。在“寫文章沒人看還寫幹嘛?”與“不為什麽”(魯迅在胡同裏鈔古碑,來訪的錢玄同見到,有問“抄這些,為什麽?魯迅答“不為什麽”)之間拎不清,倒像是《多餘的話》說出的瞿秋白。

 

讀罷《多餘的話》,有了下列的見識:

 

國憂與民憂,隻可當作走向憂自己的襯。如果有其它的料可作此襯,寧取別裁。

 

對自己老婆好不好,比對黨的對國對同誌對君對....好,更要緊。

 

人生大舞台,不一定是讓你上去演你才演的。看過廣場舞嗎?那是可當作許多評多人的人生看的。瞿秋白,一個腳跨進去了。寫出的《多餘的話》,一半就是這過程的心得。

 

最容易的,是活為別人到活成別人。說成“尤其在中國”,也行。譬如真的“寫得玩的”的博客之態,站得久和穩的,看看有幾個?自己就動不動滑到自己貼文章的壇,瞥有多少人讀過。這可是在國外哦!

 

瞿秋白是以為非寫點自己不得已時寫了《多餘的話》。結果,寫出的自己寥寥。《小團圓》是小說,裏麵所有的都是“藝術創造”,卻讓人看到靈血俱在的張愛玲。所以不在於寫給抽屜還是投向雜誌。文一出,點擊率衝破千萬的,譬如讓周永康寫段他開完常委會轉彎就玩車震,不能不說很周永康;瞿秋白這樣寫絕望之辭於絕望之地絕望之時,讀來,也沒覺得是個上好的東西。

 

是自己多餘的東西留得太多,又東舍不不得西舍不得地丟,才真寫出了個名大體符實的《多餘的話》。這個“評價”,瞿秋白當沒想到吧?

 

其實,倘若多餘,也挺好的。譬如退休人員。前提是“不犯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